文学

名词解释题天安门诗歌

题目
名词解释题
天安门诗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某次考试中,有3个关于北京旅游景点的问题,要求考生每题选择某个景点的名称作为唯一答案。
其中6位考生关于上述3个问题的答案依次如下:
第一位考生:天坛、天坛、天安门;
第二位考生:天安门、天安门、天坛;
第三位考生:故宫、故宫、天坛;
第四位考生:天坛、天安门、故宫;
第五位考生:天安门、故宫、天安门;
第六位考生:故宫、天安门、故宫。
考试结果表明每位考生都至少答对其中1道题。
根据以上陈述,可知这3个问题的答案依次是( )。

A.天坛、故宫、天坛
B.故宫、天安门、天安门
C.天安门、故宫、天坛
D.天坛、天坛、故宫
E.故宫、故宫、天坛

答案:B
解析:
本题题型归纳为“数学排序考题(排除法)”。
根据[每位考生都至少答对其中1道题],六位考生对第2个问题的回答有三个为“天安门”,所以优先验证B答案是否能保证[每位考生都至少答对其中1道题],如能即为标准答案。
数学排序考题(排除法),最好抓住条件一一排除得到答案。
可以把每个答案代入验证是否能保证[每位考生都至少答对其中1道题],如能即为标准答案,否则就排除。

第2题:

北京故宫建筑空间艺术处理上的三个“高潮”是( )。

A.天安门、太和殿、景山
B.前门、天安门、太和殿
C.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D.天安门、午门、太和殿

答案:D
解析:
天安门、午门及太和殿是明清故宫建筑空间艺术处理上的三个高潮。进入大清门首先是千步廊,经过这个狭长的空间后,出现于一处横向展开的广场,迎面是高大的天安门城楼,对比效果强烈,形成第一处高潮。进入天安门后,与端门之间形成一个较小的空间,顿为收敛。过端门,呈现一个纵深而封闭的空间,尽端是雄伟的午门,有萧杀威猛的气氛,构成第二个高潮。午门和太和门之间又变成横向广庭,舒展开阔。经太和门进入太和广场,是巍峨崇高的太和殿,形成第三个高潮。

第3题:

天安门诗歌的中心主题是悼念、保卫____,声讨“四人帮”。

A、朱德

B、周恩来

C、毛泽东

D、刘少奇


参考答案:B

第4题:

我们曾经去过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看到天安门之后,至今在头脑中还能浮现出天安门城楼的形象,这是()


正确答案:记忆表象

第5题:

北京故宫建筑空间艺术处理上的三个“高潮”是()

  • A、天安门、太和殿、景山
  • B、前门、天安门、太和殿
  • C、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 D、天安门、午门、太和殿

正确答案:D

第6题:

北京故宫中轴线上的空间序列有三个高潮,它们是:( )

A.天安门、太和殿、乾清门
B.大清门、天安门、午门
C.天安门、午门、太和门
D.天安门、午门、太和殿

答案:D
解析:
天安门第一个高潮,午门第二个高潮,太和殿达到全局第三个高潮。

第7题:

天安门事件


答案:
解析:
天安门事件:1976年1月周恩来在北京逝世,全国人民都在沉痛哀悼,而江青反革命集团却阻挠群众哀悼、纪念总理,污蔑他们的纪念行为,在一些媒体上大肆攻击周恩来等人,这些行为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一片愤慨。全国人民都开始自发地组织哀悼总理的活动,其中北京从3月底开始,大批群众自发地会聚天安门广场,以各种形式纪念总理,至清明节前后,惮念活动达到了高潮,在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左右下,这件事被定性为“反革命”的行为。遭到了镇压,群众被驱赶或逮捕。天安门事件的发生,显示了人民群众反对“四人帮”的立场,为日后“四人帮”的彻底垮台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8题:

当我们说到“天安门”时,虽然天安门不在眼前,但我们的头脑中会出现天安门的形象,这属于(  )。

A.想象
B.表象
C.感觉
D.思维

答案:B
解析:

第9题:

天安门诗歌运动


正确答案: 1976年4月5日前后,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爆发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悼念周恩来总理的群众性诗歌运动,史称“天安门诗歌运动”

第10题:

天安门诗歌运动是在哪一年被镇压的?()

  • A、1956
  • B、1966
  • C、1976
  • D、1986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