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试论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题目
问答题
试论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论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


正确答案:(1)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2)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
(3)铺叙与白描;
(4)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第2题:

苏轼以诗为词的贡献何在?


正确答案: ①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在于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
②以诗为词只是打破了词不能描写广阔题材的限制,即由比较狭窄地反映花间酒下的男欢女爱,扩大到比较广泛地反映士大夫的其他方面的生活。
③这并不意味着可忽视诗与词这两种形式的差别。苏词与苏诗,不仅体调有异,其情致风味也多有不同。苏轼一面革新词体,一面又维护与保持词的特点,注意发挥词体声调协律、句式参差和用韵错落等长处,创造了他的古近体诗所未有的独特的词境。
④苏轼既“以诗为词”,正其本源;又“以词还词”,完其本色,因而他的词体革新才会取得惊人的成功。

第3题:

试论边沁在政治思想史上的突出贡献。


参考答案:边沁的贡献主要为: 提出最大幸福原则,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待政治,并将该原则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法律与制度的标准;否定了契约论,从个人与社会二者之间的关系客观地看待国家的形成;边沁的法律主张;普选制与无记名投票等。

第4题:

苏轼的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何地位?


正确答案: 苏轼对词最大的创造,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诗为词。具体表现在:
第一,内容上,打破了过去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的传统,举凡怀古、悼亡、山水、田园、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奥秘等,无不可以入词。
第二,风格上,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清旷、幽美等。
第三,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打破了以词附属于音乐的传统,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工具。
第四,艺术手法上,变化多样。传统词往往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情从景出,情景交融,苏词打破传统程式,既有借景抒情之作,更多的则是随机应变,变化莫测,无一定之规,真正做到了融叙事、抒情、写景、议论于一体。
第五,语言上,高度诗化。总之,词发展到苏轼时,它的娱乐功能减弱了,而抒情的功能大大加强了,实际上已经成了诗的另一种形式

第5题:

试论述李煜的生平与其词风变化的关系,以及他在词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正确答案:李煜是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今存词三十余首。他39岁时为宋军所俘,囚居汴京,从南唐国主降为囚徒的巨大变化,明显地影响了他的创作,使他前后期的词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他的前期词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受,实际是南朝宫体和花间词风的继续,代表作有《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等。在南唐内外危机深化的过程中,李煜逐渐也感觉到他无法摆脱的没落命运,因此在部分词里也流露了沉重的哀愁。他的后期词主要写亡国之痛,南唐亡国使他丢掉了小皇帝的宝座,也使他在词创作上获得了一些新的成就。这一段由南唐国主转变为囚徒的经历,使他从醉生梦死的生活里清醒过来,在词里倾泻自己的深哀巨痛。
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阅世甚浅的词人,始终保有较为纯真的性格。其词在题材内容上前后期虽有所不同,但无论前期后期,又有其一贯特点,那就是“真”。他在词中一任真实情感倾泻,而较少有理性的节制。这也是他的词能引起后人广泛共鸣的主要原因。具体说来,李煜词的本色和真情性,在三方面显得很突出:一是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亡国破家的不幸,非常感人。二是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虽美,却是丽质天成,不靠容饰和词藻。三是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他在亡国后不曾冷静地自省,而是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人生愁恨何能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把自身所经历的一段破国亡家的惨痛遭遇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
李煜在我国词史上的地位,更多地取决于他的艺术成就。这首先表现在他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人通过一个妇女的不幸遭遇,无意流露或曲折表达自己心情的手法,而直接倾泻自己的深哀与剧痛。这就使词摆脱了长期在花间曼声吟唱中所形成的传统风格,而成为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对后来豪放派词家在艺术手法上有影响。其次,他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他的生活感受,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构成了画笔所不能到的意境,写出他国破家亡后的生活感受。再次,他还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如“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落花春去也”等句都是。另外,语言也更明净、优美,接近口语,进一步摆脱了花间词人镂金刻翠的作风。
总之,李煜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心底的深哀巨痛,他的词寄慨极深、概括面极广,能引起普遍的共鸣。也正是由于李煜以其纯真,感受到了“人生长恨”、“往事已成空”那种深刻而又广泛的人世之悲,所以其言情的深广超过其他南唐词人。王国维曾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第6题:

试论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正确答案: (1)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提出“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
(2)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
(3)“以诗为词”的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
(4)苏轼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也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第7题:

分析苏轼词的贡献。


正确答案: 苏东坡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提高了词的地位,词不再是“诗余”,他“以诗为词”,打破词和诗的界限,将词从“艳科”、“小道”和软媚的风格中解放出来,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豪放词派。
苏轼不仅对词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开拓,咏史、怀古、悼亡、送别、城市、农村、谈禅、爱国等无不摄入笔端,还极大的拓展了词的意境,情、景、理的高度统一,儒、释、道的有机交融,使他的词进入了现实与理想浑然一体的“天地奇观”境界,他所精心创制的三百多首词,是诗文革新运动扩大到词的领域的产物,也使世人从此对词刮目相看。

第8题:

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主要有( )

A、开创了豪放词风

B、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表现功能

C、使婉约词退出历史舞台

D、提高了词的品位


参考答案:ABD

第9题:

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正确答案: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首先,苏轼树立了诗词一体的词学观。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他在《与鲜于子骏》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其次,苏轼词对词境的开拓,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变花间词婉转之态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有的还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代表作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苏轼用纪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
再次,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是他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所谓“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苏轼在词中与诗一样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使词的题序和词本文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苏轼,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江城子•密州出猎》具有较浓厚的叙事性和纪事性,但写射猎打虎的过程非三言两语所能穷形尽相,而作者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来作替代性的概括描写,就一笔写出了太守一马当先、亲身射虎的英姿。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在于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
最后,苏轼词的风格具有多样性。苏词像苏诗一样,表现出丰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虽然苏轼现存的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比较接近,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的新风格。宋胡寅在《酒边集序》中称道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即揭示出苏轼这类词作所创造的一种新的美学风范。
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苏轼是关键人物。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苏轼为后代词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

第10题: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的贡献。


正确答案: 以亡国为界明显分为两期: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和艳情,与花间词并无太多不同;后期词多写降宋后的亡国奴生活及情怀。在内容上突破了词只写男女私情的局限,直接写自己的生活,抒发个人的情怀。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提高了词表现生活和抒发感情的能力,使词由专为应歌的艳曲向着抒怀言志的方向发展。李煜词在艺术上也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其自然脱俗、风韵天成的艺术风格,显示了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王国维说李煜之词是“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