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请简述《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题目
问答题
请简述《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简述《镜花缘》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1.漫画式的讽刺手法
2.运用奇异的幻想和大胆的夸张,生动幽默,不少地方令读者捧腹,这是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

第2题:

请简述《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一)小说形成一个相当完整细密的宏大结构,有条不紊地处理了繁复的头绪,描绘了极其壮阔的、波谲云诡的历史画面
《三国演义》的故事框架是在历史记载的基础上构成的,作者对史料的处理,显示了高度的史学修养和叙事技巧。全书充分地描绘出魏、蜀、吴三方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有声有色的活动,并由此展现历史人物各具风神的形象。尤其是对战争的描写,成就最为特出。从战事的起因、力量对比、彼此的方略及内部争执,到战争的过程及其变化、胜负的决定及其缘由、有关人物在战争中的作用,都能叙述得生动而具体,写出战争的巨大声势、紧张气氛,处处扣人心弦。
特别是赤壁之战,作为三方同时卷入、决定三国鼎立之势的关键性战争,从《三国志》中简略的记载,经过铺排和虚构,成为小说中整整八回的篇幅,写得波澜壮阔、高潮迭起,始终充满戏剧性的变化,从中可以感觉到作者广阔的视野和宏伟的构思。
(二)作者在叙述历史故事的同时已经注意到描绘人物,注意到人物个性的差异
书中许多人物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对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单纯鲜明,犹如京剧的脸谱化表演,容易为读者所把握。而在单一的性格方面上,作者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夸张的笔法,把人物写得较为有声有色。像关羽温酒斩华雄的一节,张飞一声喝退曹操数十万大军,这些传奇式的生动情节,给人物涂上了浓厚的色彩。
《三国演义》中写得最好的人物是作为反面角色的曹操。作者充分注意到人物性格的复杂矛盾性,在写出他的奸诈、残忍的同时,也写出他的雄才大略、敢作敢为、善于引纳人才等种种长处。所以,曹操的形象虽然“恶”,却很有生气,他的性格比其他人物显得复杂,也更具有吸引力。
(三)《三国演义》吸收了传记文学的语言成就,并加以适当的通俗化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雅俗共赏,具有简洁、明快而又生动的特色。既照顾到历史小说多引用史料的特点,又增加了小说的历史真实感。叙述描写,不以细腻见长,而以粗笔勾勒见工。但许多生动片段,也写得粗中有细,有声有色。

第3题:

简述《玩偶之家》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①现实主义精神,抛弃流行的惊险场面和意外事件
②讨论问题是戏剧的中心
③运用追溯手法
④不轻易用独白和旁白,但人物的心理刻画十分出色。

第4题:

简述《李娃传》的艺术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①情节复杂,富于戏剧性,布局严谨,非常符合小说的体裁,反映人生变化波澜曲折。
②文辞华艳,写得娓婉动人。
③小说较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和精湛的细节描写。
④主要人物的形象刻画得较生动而且丰满。李娃的性格温顺谨厚,本质善良,还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迩来母意渐怠,娃情弥笃)
⑤市民生活的气息浓厚、鲜明。环境描写即对长安的市街状况、社会习俗也有描写。

第5题:

简述《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1)针对讽刺对象所代表的社会群体,对 他们的言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作“秉持公心,指摘时弊”的讽刺。
(2) 把喜剧性和真实性结合起来
(3)把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起来。
(4)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而是由许多分散的人物和 相对独立的故事构成。

第6题:

请简述《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正确答案:(一)《儒林外史》首先对科举大力抨击
在第一回“楔子”中,就借王冕之口批评因有了科举这一条“荣身之路”,使读书人轻忽了“文行出处”——即传统儒学要求于“士”的学问、品格和进退之道。第二回进入正文开始,又首先集中力量写了周进与范进这两个穷儒生的科场沉浮的经历,揭示科举制度如何以一种巨大的力量引诱并摧残着读书人的心灵。
作为儒林群像的画谱,《儒林外史》的锋芒并不只是停留在科举考试上。小说中所描写的士林人物形形色色,这些人物从不同意义、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在读书人中普遍存在的极端空虚的精神状况,从而反映出社会文化的萎靡状态,从根本上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材的摧毁和它自身因此而丧失生机。
除了儒林群丑外,小说还揭示了一些承平表象下的黑暗现实。官府衙门从上到下贪污成风。“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有了钱就是官”。皂隶差役,也处处为非作歹,把持官府,包揽诉讼。而真正做些好事,较为清廉的官吏,却往往没有好结果。至于广大淳朴善良的人民生活更是痛苦。作者以深切的同情,描绘了他们活不下去的惨境。
(二)《儒林外史》中也有一部分为作者所肯定所赞颂的人物
一类是士林中为数不多的贤者,一类是市井小民。前者不为功名富贵所驱,后者与之绝缘。书中的真名士杜少卿有着作者自己的影子,他的身上带有比较多的离经叛道的味道。作者赞扬了庄绍光、迟衡山、虞博士等重视文行出处,不贪求功名却有真才实学的“真儒”。但他们企图以祭泰伯祠的迂阔举动,来挽回世道人心,实际表现了吴敬梓思想中的落后一面。
作者还写了普通市井人物如牛老爹、卜老爹等,肯定了他们忠厚本分的美德;作者在小说结尾,以无限倾慕的心情描写了自食其力,不图富贵、不伺候人颜色、自由自在的市井奇人。沈琼枝也是小说中值得注意的人物形象,她是一个被盐商骗娶为妾而只身逃至南京、企图以自身的技艺谋食的奇女子,大胆泼辣,敢作敢为。这一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创新的意义。

第7题:

请简述《金瓶梅词话》的艺术成就与地位。


正确答案:《金瓶梅词话》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多方面的开创意义,标志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的开始。《金瓶梅词话》表现了小说创作对于人的真实平常的生活状态的深入关注与考察,从而成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小说。
《金瓶梅词话》中明显地出现了故事情节的淡化。它所描绘的大量的生活琐事,对于情节的发展并无意义,却能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性格。《金瓶梅词话》与以前的小说相比,已经把重心从故事情节转移到人物形象上来,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
小说中几乎不存在通常意义上的“正面人物”,同样这部小说中也几乎不存在通常意义上的“反面人物”。人物形象是在丰富的性格层次中塑造出来的,所以能够给人以活生生的感觉。而且《金瓶梅词话》描写人物性格,不是把它当作一种单纯的个人天性来看待,而是同人物的生存环境、生活经历联系起来。
《金瓶梅词话》的语言一向为人们所称道。作者十分善于摹写人物的鲜活的口吻、语气,以及人物的神态、动作,从中表现出人物的心理与个性,以具有强烈的直观性的场景呈现在读者面前。

第8题: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A、讽刺艺术

B、语言艺术

C、人物塑造

D、景物描写

E、独特的情节结构


正确答案:A、B、E

第9题:

简述《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基本特征和成就。


正确答案:①戚而能谐,悲喜溶合,严肃性与谐谑性的统一:悲喜溶合的情境描写,悲喜溶合的性格塑造。
②婉而多讽,含蓄深厚,写实性与批判性的统一:典型概括、白描写实、艺术夸张。《儒林外史》是写实型讽刺艺术的高峰。

第10题:

请简述《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一)杰出的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的出现,标志了中国小说艺术的重大发展。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始有足称讽刺之书。”吴敬梓以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生活体验和鲜明的爱憎,写出了《儒林外史》这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儒林外史》杰出的讽刺,首先表现在它的写实性上。《儒林外史》的讽刺,主要是通过选取合适的素材和准确的、透入人物深层心理的刻画来完成的。许多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素来不以为有何不妥、有何深意可究的事情,经过作者的提炼和描摹,便清晰地透出了社会的荒谬与人心的伪妄;而当人们读这些故事的时候,却又觉得它仍然是真实的生活写照。
当然艺术的真实并不排斥夸张,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是讽刺所必要的。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范母一喜而死;严监生临死因点了两根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严贡生发病闹船家等精彩描写,都因合理的夸张,而取得强烈的讽刺艺术效果,从而更真实地暴露了问题的本质,起着深刻的批判作用。
由于作者态度的严肃和爱憎的分明,他还能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他对王惠、汤知县、严氏兄弟这批贪官劣绅,是无情地揭露和严厉地鞭挞;他对马二先生、王玉辉这样秉性善良却又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士人,既同情,又讽刺。作者的讽刺有时还随着人物的社会地位和思想品质的变化而分别采取不同的态度。吴敬梓的讽刺艺术不仅分寸掌握恰当,而且能将矛头直接指向罪恶的社会制度。它体现了现实主义讽刺艺术的高度成就。
把相互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突出它的不合理,这是《儒林外史》经常运用的讽刺手法。小说第四回写“遵制丁忧”的范进去汤知县处打秋风,通过范进行动的前后矛盾,把他居丧“尽礼”的虚伪性揭露无余。
当然艺术的真实并不排斥夸张,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是讽刺所必要的。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范母一喜而死;严监生临死因点了两根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严贡生发病闹船家等精彩描写,都因合理的夸张,而取得强烈的讽刺艺术效果,从而更真实地暴露了问题的本质,起着深刻的批判作用。
由于作者态度的严肃和爱憎的分明,他还能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他对王惠、汤知县、严氏兄弟这批贪官劣绅,是无情地揭露和严厉地鞭挞;他对马二先生、王玉辉这样秉性善良却又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士人,既同情,又讽刺。作者的讽刺有时还随着人物的社会地位和思想品质的变化而分别采取不同的态度。吴敬梓的讽刺艺术不仅分寸掌握恰当,而且能将矛头直接指向罪恶的社会制度。它体现了现实主义讽刺艺术的高度成就。
把相互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突出它的不合理,这是《儒林外史》经常运用的讽刺手法。小说第四回写“遵制丁忧”的范进去汤知县处打秋风,通过范进行动的前后矛盾,把他居丧“尽礼”的虚伪性揭露无余。
(二)准确洗炼的语言
《儒林外史》语言的特点是准确、洗炼而富于形象性。作者经常能三言两语,使人物“穷形尽相”。有时由于一个字用得很恰当,使人物“情伪毕露”。吴敬梓学习运用人民群众的口语相当成功,对话中有时引用谚语、歇后语,也能恰切自然。《儒林外史》把白话文的语言艺术,推进到高度纯熟的程度。它的简练、准确、生动、传神,已经完全可以同历史悠久的文言文媲美。
(三)独特的小说结构
《儒林外史》虽然一般归类为长篇小说,但它的结构却不是现代意义上严格的长篇小说的结构。全书中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套。这种特点,鲁迅谓之“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中国小说史略》)。但全书也不只是若干短篇的集合,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主题——揭露在封建专制下读书人的精神堕落和与此相关的种种社会弊端,也有大致清楚的时间线索。在情节上,也存在内在的统一。总体说来,这是一部短篇艺术与长篇艺术相结合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