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如何理解抒情与叙事中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题目
问答题
如何理解抒情与叙事中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要分析二者的异同,首先要明确二者的差异,由于抒情和叙事是两个相异的概念,因此他们的相异点是明确的,一般的说,抒情偏于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叙事偏于再现客观世界。另外,抒情偏于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性地表现情感,叙事偏于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抒情和叙事的基本差异从内容到话语形式的诸多方面都有鲜明的体现。由于表达方式的需要,抒情和叙事在不同的文学体裁中各有侧重,在诗词、散文的行文中利于情感的抒发,而在小说、戏剧中叙事的成分就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是,抒情性作品中也能有叙事因素,叙事性作品中也可能有抒情成分。这便体现了分类的相对性,发现他们之间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才能是更好的理解这两种文学类型的突破口。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一首伤春感怀的抒情,词中记叙了词人醉酒浓睡,试问卷帘人这一系列的动作,不但没有削弱词的抒情成分,反倒以问答方式、藏问于答的精妙方式,强化了作者心中那一缕淡淡的优伤。在以叙事为主的戏剧文学中,中国戏曲文学却因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不仅唱词多为抒情诗,而且不少宾白也有抒情的风格,比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一段唱词“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写的是送别时的情景,但是将爱侣之间伤离别的愁绪曲折委婉的表达了出来,很明显,抒情的意味非常的浓厚。另外,小说也是叙事性很强的文学体裁,但是很多小说中也有鲜明的抒情性,作者情感的抒发在明确了整个文章基调的同时也加上了隽永的深长意味。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张中丞传后叙》行文最显著的特色是紧密结合了()

A. 议论与叙事

B. 议论与抒情

C. 抒情与描写

D. 叙事与抒情


正确答案:A
答案:A

第2题:

古今汉语的动词句法功能同中有异是指:

A、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同中有异

B、动词充当定语的同中有异

C、动词充当状语的同中有异

D、动词充当谓语的同中有异


参考答案:ABC

第3题:

同义和反义这两种现象,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4题:

《张中丞传后叙》一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是()。

  • A、抒情与叙事并重
  • B、议论与叙事并重
  • C、抒情与议论并重
  • D、描写与抒情并重

正确答案:B

第5题:

《张中丞传后叙》行文最显著的特色是紧密结合了()

  • A、议论与叙事
  • B、议论与抒情
  • C、抒情与描写
  • D、叙事与抒情

正确答案:A

第6题: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服务对象是。()

A.完全不一样的

B.同中有异

C.完全一样的

D.异中有同


标准答案:B

第7题:

下列选项中哪项说出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服务对象的关系?()

  • A、同中有异
  • B、基本相同
  • C、异中有同
  • D、大体相当

正确答案:A

第8题:

《张中丞传后叙》的主要写法是()

A.议论与叙事并重

B.议论与抒情并重

C.抒情与叙事并重

D.以叙事为主


参考答案:A

第9题:

如何理解溢饮病的同病异治?


正确答案: 同一溢饮,有外感风邪、内有郁热和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之异,故必须同病异治,分别用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二者区别如下:
方证 证候特点 脉证 治则
大青龙汤 外寒内热,表证重 无汗而喘,烦躁而渴,
脉象浮紧,舌苔薄黄
散寒化饮,
清热除烦
小青龙汤 外寒内饮,表证轻 咳嗽气喘,胸痞干呕
脉象弦紧,舌苔白滑
温里化饮
止咳平喘

第10题: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服务对象是()。

  • A、完全不一样的
  • B、同中有异
  • C、完全一样的
  • D、异中有同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