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什么是文学文本?怎样理解它与文学作品的区别?

题目
问答题
什么是文学文本?怎样理解它与文学作品的区别?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文学文本是指一部文学作品的实际存在方式,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从所指对象上看,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是两个可能互相替换的概念,它们指的同一对象,即作为创作活动的结果和阅读活动的对象而存在的语言实体。但从文学研究的角度说,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区别:
第一,二者体现了不同的文学观念。作品概念包含了这样一个理解前提,即认为作品从属于作家,作品不能脱离作家而独立存在;而文本这一概念则淡化了“作品”的从属性而突出了“作品”的独立性,强调文学作品被作家创作出来之后,它就有了自身的价值,有了相对的独立性。
第二,二者的内涵不同。文学文本作为一个语言实体,其意义还有待于读者阅读之后去理解,而经过读者阅读的文本才是真正完成的“作品”。也可以理解为文学文本是指由作者创作出来供读者阅读而尚末阅读的语言形态,而文学作品则是指已被读者阅读并赋于一种读法的语言文学作品。
第三,二者的关注角度也不相同。从“作品”观念出发研究文学,读解的重点会放在作品怎样体现作家个性上,非个人化的东西往往会被排斥或忽略。而从文本角度观照文学,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就不会仅仅局限在对作家意图的把握上了,而会根据文本自身的特点去解释;各种读者的不同理解,则会使文本成为一个永远开放的世界。
所以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文学作品学习的首要环节是()文学作品。

  • A、理解体验
  • B、传授
  • C、迁移
  • D、创造

正确答案:B

第2题:

什么是Web文本挖掘?它与文本检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正确答案:Web文本挖掘指从大量非结构化、异构的Web文档的集合中发现有效的、新颖的潜在可用的及最终可理解的知识的过程。
文本挖掘与文本检索是两种不同的技术,表现在以下方面
1)目的不同。文本检索的目的在于帮助用户发现资源;文本挖掘的目的是为了揭示文档中隐含的知识;2)评价手段不同。文本检索一般使用查全率和查准率评价其效果,要求返回尽可能多的相关文档,同时不相关的文档尽可能的少;而文本挖掘采用收益、置信度、简洁性等来衡量所发现知识的有效性、可用性和可理解性;
3)方法论不同。信息检索是目标驱动的,用户需要明确提出查询要求;而文本挖掘的结果独立于用户的信息需求,也是用户所无法预知的;
4)使用场合不同。有时信息检索系统返回太多的结果以致用户无法一一浏览,有时用户没有明确的信息需求,有时用户希望发现文档集合中所具有的结构、趋势、含义,在这些场合下,就需要使用挖掘技术。

第3题:

严格说来,文学作品是指()

A.文学文本

B.文学语言组织

C.文学形象系统

D.经读者解读的文学文本


正确答案:D

第4题:

文学作品指的是()。

  • A、文学文本
  • B、未经读者阅读的文学文本
  • C、读者已经阅读的文学文本
  • D、文学语言

正确答案:C

第5题:

什么叫成本?它与费用的联系和区别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成本是指在发生的费用中最终要计入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的那部分费用。
成本与费用的联系:
(1)两者都是对企业资产价值的消耗,费用的发生往往是成本计算的前提与基础;
(2)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成本与费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成本与费用的区别:
(1)成本是与一定的成本核算对象相联系,而费用通常是与一定的期间相联系;
(2)当期的成本不一定等于当期的费用。

第6题:

什么是文学作品?什么是文学文本?文本与作品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虽然从指称对象上看,文本与作品指的是同一个东西,但是从意义上讲,文本的涵义与作品的涵义却有着相当大的区别。这种区别简单地说就是,“文本”概念淡化甚至否认了“作品”的从属性而突出了“作品”的独立性。在传统的文学理论语境中,当人们用“作品”来指称一个作家的创造物时,其意味着这部作品应是某个主体个人的创作结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作品的从属性。这么来理解作品,又和一种传统的文学观念有关,这种观念认为,作品是作家个人思想感情的反映或表现,即使作品表现的是社会生活,它也留下了作家个人感受生活和理解、解释生活的烙印。于是,人们在阅读和讨论一部文学作品时,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把作家个人的意图,视为作品意义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来源。文学理论通过“文本”概念提出试图强调,文学作品被作家创作出来之后,它就有了自身的价值,有了相对的独立性,文本一旦产生之后便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自足体。也就是说,理论用“文本”这个概念试图说明,文学作品的蕴意存在于作品之中;作品不仅仅是某个作家的创造物,它的意义也并非仅仅来自某个作家的赋予;作为一个语言实体,作品意义其实还有待于读者阅读之后去理解。作为文学观念,文本突出了这样一个事实:文学作品的意义并非仅仅来源于某个作家个人的赋予;对作品的理解应该从其“内部”入手而排斥对文学的“外部”研究。

第7题:

有人认为,“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的含义是一样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什么是文学文本?怎样理解它与文学作品的区别?


正确答案: (1)文学文本是指一部文学作品的实际存在方式,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
(2)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区别:
第一,二者体现了不同的文学观念。作品概念包含了这样一个理解前提,即认为作品从属于作家,作品不能脱离作家而独立存在;而文本这一概念则淡化了“作品”的从属性而突出了“作品”的独立性,强调文学作品被作家创作出来之后,它就有了自身的价值,有了相对的独立性。
第二,二者的内涵不同。文学文本作为一个语言实体,其意义还有待于读者阅读之后去理解,而经过读者阅读的文本才是真正完成的“作品”。也可以理解为文学文本是指由作者创作出来供读者阅读而尚末阅读的语言形态,而文学作品则是指已被读者阅读并赋于一种读法的语言文学作品。
第三,二者的关注角度也不相同。从“作品”观念出发研究文学,读解的重点会放在作品怎样体现作家个性上,非个人化的东西往往会排斥或忽略。而从文本角度观照文学,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就不会仅仅局限在对作家意图的把握上了,而会根据文本自身的特点去解释;各种读者的不同理解,则会使文本成为一个永远开放的世界。

第8题:

怎样理解美的形象性?结合具体文学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美在理论上是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文学艺术是是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艺术里的形式是内容的载体,是内容的表现,内容是主体、是决定因素。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艺术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改变内容的性质,调整内容的情调,增添艺术的审美色彩,使内容已有的性质,情调产生偏离、转化。但是就艺术的总体而言,内容仍是居于主导地位,相比起来,内容对形式的影响总要超过形式对内容的影响。而一个好的艺术作品总能将形式美与内容美高度有机的结合, 达到与形式的统一。 影视作品优美的场景,精美动听的音乐,张弛有序的节奏,实际独到的道具等都属于作品的形式 ,都是为了更好的反映其内容。

第9题:

简述“文学作品”向“文学文本”转换的理论意义?


正确答案: “文学作品”向“文学文本”概念进行转换在实质上隐含着深刻的文学观念和文学理论模式的飞跃。
(1)“文学作品”概念本身强调了它的依附性:强调“作品”与作家或现实世界联系,至使作家的所谓“原意”和“事件”的真相被视作至高无上的权威。读者的接受活动就成为了解作者“原意”、还原历史真相的过程。“作品”的意义往往是由作家所给予的意义和作品所描写的客观对象本身的意义来裁决的,“作品”本身的独立自主性以及接受者可能有的创造性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2)二十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提出“文学文本”概以来取代“文学作品”概念在文论体系中的核心位置,其目的就在于强调“文本”自身的独立自主性,突出作为一种语言艺术的文学的自身价值属性,突出读者的在文学活动中的创造性。这样一来,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以世界和作者为中心的“外部研究”的理论视角就转化为关注“文本”自身的“内部研究”的理论视角所取代,文学活动的独特性得以真正的揭示。

第10题:

如何区别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


正确答案: 文学文本是指由创作者创作出来,有待于读者阅读是语言系统,而文学作品是指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简言之,文学文本加读者阅读等于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