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我国的人民广播事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题目
问答题
我国的人民广播事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940年3月,周恩来历尽艰辛从莫斯科带回一部由共产国际援助的广播发射机。中共中央立即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广播委员会,并着手进行筹建电台的工作。同年12月30日,呼号为“XNCR”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它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创办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当时的条件是十分艰苦的:用破旧汽车头改制成发动机;用烧木炭的办法产生的煤气代替汽油;用几根长木杆子接起来充当发射天线;机房、编辑部设在半山腰的窑洞里,所以被子称为“窑洞广播电台”。电台设立后,由于敌机的轰炸,特务的破坏,加上设备的残缺,播音总是断断续续。到1942年底终因广播发射机使用的大型电子管失效而不得不停播。
1945年9月5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恢复播音,到1947年3月,电台一直高在延安,对外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对内则是新华社编辑科的一个口语广播组。组长是杨述,编辑有韦君宜、张纪明,播音员有李慕琳、孟舒、钱家楣、王恂等。1946年6月,口语广播组扩大必为语言广播部,部主任是温济泽。由于设备得到改善,逐步走向正轨。南京、上海、重庆甚至南亚一些国家都可以收听到它的播音。
1947年3月14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蒋军的进攻下撤出延安,在陕北子长县一个偏僻村子里继续播音,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7年4月,晋冀鲁豫解放区在太行山建立广播电台,接替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继续播音。1948年5月,新华广播电台随党中央转移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当时解放战争已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新华广播电台及时报道前线传来的捷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为电台撰写过不少广播稿。
1949年3月25日,新华广播电台随党中央进入北平,改名为北平新化华广播电台。9月27日,又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0月1日下午,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现场直播开国大典的盛况。全国已有40多家人民广播电台进行联播。这是我国广播事业史上第一次举行的全国电台联播节目。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此同时,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局宣告成立,局长先后由李强、梅益等担任。从此,我国的广播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新闻广播电视事业的法律地位是?( )

A.发展行业经济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C.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D.为新闻广播电视工作者谋福利

答案:B
解析:

第2题:

1940年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于()。


正确答案:延安

第3题: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 )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A.为人民服务

B.为世界人民服务

C.为无产阶级服务

D.为社会主义服务


参考答案:AD

第4题:

我国的人民广播事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正确答案: 1940年3月,周恩来历尽艰辛从莫斯科带回一部由共产国际援助的广播发射机。中共中央立即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广播委员会,并着手进行筹建电台的工作。同年12月30日,呼号为“XNCR”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它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创办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当时的条件是十分艰苦的:用破旧汽车头改制成发动机;用烧木炭的办法产生的煤气代替汽油;用几根长木杆子接起来充当发射天线;机房、编辑部设在半山腰的窑洞里,所以被子称为“窑洞广播电台”。电台设立后,由于敌机的轰炸,特务的破坏,加上设备的残缺,播音总是断断续续。到1942年底终因广播发射机使用的大型电子管失效而不得不停播。
1945年9月5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恢复播音,到1947年3月,电台一直高在延安,对外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对内则是新华社编辑科的一个口语广播组。组长是杨述,编辑有韦君宜、张纪明,播音员有李慕琳、孟舒、钱家楣、王恂等。1946年6月,口语广播组扩大必为语言广播部,部主任是温济泽。由于设备得到改善,逐步走向正轨。南京、上海、重庆甚至南亚一些国家都可以收听到它的播音。
1947年3月14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蒋军的进攻下撤出延安,在陕北子长县一个偏僻村子里继续播音,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7年4月,晋冀鲁豫解放区在太行山建立广播电台,接替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继续播音。1948年5月,新华广播电台随党中央转移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当时解放战争已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新华广播电台及时报道前线传来的捷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为电台撰写过不少广播稿。
1949年3月25日,新华广播电台随党中央进入北平,改名为北平新化华广播电台。9月27日,又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0月1日下午,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现场直播开国大典的盛况。全国已有40多家人民广播电台进行联播。这是我国广播事业史上第一次举行的全国电台联播节目。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此同时,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局宣告成立,局长先后由李强、梅益等担任。从此,我国的广播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5题:

丹麦的畜牧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正确答案: 丹麦王国位于欧洲北部,扼波罗的海出北海之要津。领土由日德兰半岛大部分及西兰、菲英、洛兰、波恩荷尔姆等483个大小岛屿组成,面积4.3万平方公里,首都哥本哈根,人口138万人。丹麦虽然国小人少,但经济相当发达。属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富国之列。
丹麦的工农业都很发达,尤以畜牧业著称于世。近年来,每年猪的存栏头数达800多万头,牛300多万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90%。人均肉、动物性油脂和乳制品产量,仅次于新西兰居世界第二位。畜产品是本国主要的出口物资,约占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猪肉出口量占世界第一位,乳酪和黄油分别居第三、第四位,熏肉、火腿、香肠和乳酪等,在国际市场上享受很高的声誉。
丹麦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农牧业的发展。地势低平,平均海拔30米,最高点也不过173米;地表覆盖的冰碛黄土比较肥沃;由于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一月平均气温为0℃左右,七月为16℃,年降水量为600~800毫米,适于小麦、大麦及其它饲料作物的种植。丹麦的农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特别是自十九世纪以来,曾是欧洲著名的谷物生产国和供应国,有“欧洲粮仓”之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由于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等国的小麦倾销欧洲,丹麦无力竞争,便转为发展畜牧业,逐渐成为西欧和中欧一些国家的乳制品、肉类和蛋品的重要供应国。至本世纪五十年代初,丹麦的畜牧业已达相当高的水平,以后又有新的发展。该部门之所以能在丹麦得到持续发展,除了政府大力扶植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做到了根据自己的国情,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第6题:

少先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正确答案: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先进组织,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关怀下建立起来的,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少年儿童革命组织的发展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而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1924年到1927年北伐战争时期的劳动童子军;1927年到1936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共产主义儿童团;1937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儿童团;1946年到1949年建立的少年先锋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后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

第7题:

我国的人民广播是从()建立开始的。

  • A、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B、新华广播电台
  • C、北京电视台
  • D、上海广播电台

正确答案:B

第8题:

沃尔夫通讯社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参考答案:沃尔夫通讯社建立于1849年,创办人贝纳德?沃尔夫,是德国新闻通讯业的始祖,也是世界上最早及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曾经在哈瓦斯通讯社当过译员的德国人贝纳德?沃尔夫,1848年在柏林创办《国民报》,并于1849年创建了沃尔夫通讯社,他利用电报收集和发布股票行情和经济信息,给自己的报社提供经费。1855年起逐步增发政治新闻和其它非经济信息,成为德国报刊重要的新闻供应者。1860年与哈瓦斯社,路透社,纽约联合社并称西方四大通讯社.

第9题:

我国早期的广播事业是怎样发端的?


正确答案: 我国最早的广播事业是由外国人首先办起来的。1922年12月,美国人奥期邦在上海办起了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中国无线电公司”,次年1月23日晚首次播音,被当时的报纸称为“时代的奇迹”。后因设备故障,只播了3个月便关闭。接着,美国人又在上海办起了“新孚”、“开洛”两座电台。“新孚”没撑多久,因经费短缺而倒闭。“开洛”从1924年5月办到1929年10月,帮影响较大。
中国人自办广播电台是由奉系军阀开始的。先是张作霖在东北成立了东北无线电长途电话监督管理处,并由该处着手筹建广播电台。1926年10月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开始播音,呼号XOH,发射功率100瓦,每天播音2小时。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工程师。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为了推销自己制造的矿石收音机,办起了一座简陋的广播电台,发射功率只有50瓦,这是我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在1928年8月国民党的中央广播电台开播前,全国各地的广电台,而且,当时全国拥有的收音机也不过10000台左右。这就是我国早期广播事业的状况。

第10题:

我国早期的新闻通讯事业是怎样发端的?


正确答案: 象近代报刊一样,最早在我国办痛记过社的也是外国人。1872年英国路透社派科林兹到上海创办远东路透分社。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国哈瓦斯通讯社、美国合众通讯社、日本东方通讯等在中国设立分社。
中国人自办的通讯社,最早的是1904年1月17日由骆侠挺在广州创办的中兴通讯社。1908年,清廷比利时人员在比利时创办的远东通讯社。该社总部一度设在上海,通讯员有陈景韩、汪康年、黄远庸等著名报人。接着,又有1911年2月由杨实公在广州创办的展民通讯社。1912年,杨公民在广州创办的公民通讯社、大中通讯社及岭南通讯社。1918年7月,著名报人邵飘萍在北京创立了我国北京最早的通讯社新闻编译社。1921年8月,胡政之在上海创办国闻通讯社。据不完全统计,到1926年,全国大大小小的通讯社有150多家。其中初具规模的民营通讯社只有两家。新闻编译社“每日总有一二特殊稿件,颇得各报好评”。国闻通讯社在胡政之等人的苦心经营下有较大发展,在北京、汉口、哈尔滨设立了分社,1936年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