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简述南宋词的基本特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南宋词的基本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南宋词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北宋历经“靖康之难”后灭亡,南宋于1127年建立。宋高宗无法抵御金兵南侵,随后迁都杭州。社会的动荡和民族矛盾的加剧,使文人学士愤而面对入侵者和屈辱苟安的统治者,爱国的热情空前高涨,亡国的激愤、痛苦,对投降派的抨击,收复失地的决心成为了这一历史时期文学的主题。词风也随之而变,豪放词在苍凉悲沉中愈显雄壮慷慨,婉约词在凄恻中意境更沉博。

第2题:

简述北宋词创作的概况?


正确答案: 北宋的词,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宋初令词为主的时期,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词的体制和题材,与《花间集》相近;词风清丽闲雅,不出南唐巢臼。第二个时期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柳永是词史上全力作词的第一人。第三个时期以苏轼词为代表。苏轼在革新词体、开创词风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第四个时期是以周邦彦为代表。周邦彦精通音律,曾主管国家音乐机关——大晟府;他既工于持律,又善于创调,能自度曲。
在南北宋之交,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词风清新婉丽,笔触细腻缠绵。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南渡后词风亦翕然一变,以国破家亡的大悲剧为背景,风格慷慨悲凉,沉郁凝重。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等。

第3题:

简述唐律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唐律的特点在于:(1)“礼法合一”。唐代继承并发展以往礼法并用的统治方法和立法经验使法律内容“一准乎礼”真正实现了礼与法的统一。正如唐太宗所说:“失礼之禁著在刑书。”把封建伦理道德的精神力量与国家法律统治力量紧密糅合在一起法的强制力加强了礼的束缚作用礼的约束力增强了法的威慑力量从而构筑了严密的统治法网有力地维护了唐朝的封建统治。 (2)科条简要、宽简适中。唐代立法以科条简要、宽简适中为特点。以往秦汉法律向以繁杂著称特别是在西汉武帝以后因一事立一法导致律令杂乱。西晋修律曾将 773万余字的汉律令缩简为126300字至此立法发生了重要变革。北齐律在此基础上定为12篇949条内容进一步得以精简。唐朝在前律的基础上再次实行精简、宽平的原则定律12篇500条。 (3)用刑持平。唐律规定的刑罚比以往各代都轻死刑、流刑大为减少。死刑只有绞、斩两种;流刑除加役流外只服劳役一年;徒刑仅一年至三年;笞杖数目也大为减少。更重要的是其适用刑罚以从轻为度;刑罚的加减原则也是以从轻为特点。如凡加刑依次递加一等;凡减刑依次递减一等。但加刑时一般不加死刑个别加至死刑的则处绞而不处斩。减刑时“二死、三流各同为一减”。即斩减一等不是处绞刑而是处流刑三千里;流三千里减一等不是处流二千五百里而处徒三年。由此可见唐律刑制为轻的特点。 (4)语言精练明确立法技术高。唐律用语精练明确在立法技术上表现出高超的水准如自首、化外人原则、类推原则的确立都是集中表现。为了防止官吏滥用比附用精确的语言规定了在法无明文规定条件下官吏故意与过失出入人罪的处理办法。唐律还进一步明确公罪、私罪、故意、过失的概念并规定了恰当的量刑标准。如《斗讼律》解释“过失杀”为:“谓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至共举重物力所不制若乘高履危跌足及因击禽兽以致杀伤之类皆是。”总之唐律以其结构严谨、立法技术完善而被举世公认。
唐律的特点在于:(1)“礼法合一”。唐代继承并发展以往礼法并用的统治方法和立法经验,使法律内容“一准乎礼”,真正实现了礼与法的统一。正如唐太宗所说:“失礼之禁,著在刑书。”把封建伦理道德的精神力量与国家法律统治力量紧密糅合在一起,法的强制力加强了礼的束缚作用,礼的约束力增强了法的威慑力量,从而构筑了严密的统治法网,有力地维护了唐朝的封建统治。 (2)科条简要、宽简适中。唐代立法以科条简要、宽简适中为特点。以往秦汉法律,向以繁杂著称,特别是在西汉武帝以后,因一事立一法,导致律令杂乱。西晋修律曾将 773万余字的汉律令缩简为126300字,至此,立法发生了重要变革。北齐律在此基础上定为12篇949条,内容进一步得以精简。唐朝在前律的基础上,再次实行精简、宽平的原则,定律12篇500条。 (3)用刑持平。唐律规定的刑罚比以往各代都轻,死刑、流刑大为减少。死刑只有绞、斩两种;流刑除加役流外,只服劳役一年;徒刑仅一年至三年;笞杖数目也大为减少。更重要的是,其适用刑罚以从轻为度;刑罚的加减原则,也是以从轻为特点。如凡加刑,依次递加一等;凡减刑,依次递减一等。但加刑时,一般不加死刑,个别加至死刑的,则处绞而不处斩。减刑时,“二死、三流各同为一减”。即斩减一等,不是处绞刑而是处流刑三千里;流三千里减一等不是处流二千五百里,而处徒三年。由此可见唐律刑制为轻的特点。 (4)语言精练明确,立法技术高。唐律用语精练明确,在立法技术上表现出高超的水准,如自首、化外人原则、类推原则的确立都是集中表现。为了防止官吏滥用比附,用精确的语言规定了在法无明文规定条件下,官吏故意与过失出入人罪的处理办法。唐律还进一步明确公罪、私罪、故意、过失的概念,并规定了恰当的量刑标准。如《斗讼律》解释“过失杀”为:“谓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至,共举重物力所不制,若乘高履危跌足,及因击禽兽以致杀伤之类,皆是。”总之,唐律以其结构严谨、立法技术完善而被举世公认。

第4题: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临”是南宋词人()著名的怀古词《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的句子。


正确答案:辛弃疾

第5题:

简述北宋词的分期。


正确答案:初期有词人晏殊、欧阳修等;中期是北宋词的创造时期,有大词人柳永、苏轼、秦观等;后期是北宋词的总结期,出现集大成的词人周邦彦。

第6题:

简述与北曲杂剧相比,南戏在体制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1)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也就是四大套曲子。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在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这是从诸宫调里由女演员或男演员一人独唱的形式转化而来的。
2)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原是宋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间小戏,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以及元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开始又叫“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在元灭南宋统一全国的南北文化交流中,南戏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步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

第7题:

简述宋词、元曲的主要作家和代表作。


正确答案:宋词作者名人辈出,作品数量巨大。北宋柳永,婉约派代表人物,《雨霖铃》。北宋苏轼,豪放派创始人,《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南宋陆游与辛弃疾并称“辛陆”,前者代表作《钗头凤》、《卜算子》,后者代表作《稼轩词》。两宋之际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代表作《如梦令》、《声声慢》。元曲分为剧曲和散曲,前者也称作杂剧,代表作家有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郑光祖《倩女离魂》,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两宋时期南方还有南戏,也成传奇,剧本包括《白兔记》、《拜月亭》等。

第8题:

简述道教的基本信仰和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基本信仰:道教的基本信仰是所谓的“道”,也称“大道”。这是从道家那里借来的一个概念,因此与老子所讲的“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道教认为,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极,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即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成的。也就是说,“道”是宇宙的本体,是天地万物的母体。它无所不在,无所不生,无所不化,无所不管,是一个包容一切又生成一切的抽象无比的创世物。同时,道教还认为,“道”清虚自然,无为自化,人们只有清净无为,恬淡寡欢,才能体“道”,认为老子就是“道”的化身。道教认为,“道”始于天生,“道”生元气,由原始妙一之气化生出“玉清境清微天,上清境余禹天,太清境大赤天”。这就是道教所说的“一气化三清”。道教所尊崇的三个最高神就分别住在这三清天上,如元始天尊住玉清境清微天,灵宝天尊住上清境余禹天,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住太清境大赤天。他们分别把天上的道经秘籍传授给人们,故道教把道经总称为“三洞真经”。“三清”之下又有“四御”,是道教神籍中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神:一是“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总掌天界政权,对其他众神发号施令,相当于人间的皇帝,但在中国民间诸神中,玉帝是最高的天神,这与道教神仙系统并不相同;二是“中天紫薇北极大帝”,协助玉帝执掌日月星辰、四时气候;三是“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帝执掌南北极、天地人三才及人间兵革之事;四是“承天效法土皇地祗”,是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帝山河的一位女神。此外,道教神仙谱系中还有掌管女仙的“王母娘娘”,掌管天书的“九天玄女”,掌管年、月、日、时的“四值功曹”,以及掌管天上众星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水浒传》后来附会为108个梁山好汉。
基本特点:道教保留了较多的民间信仰和方术,其宗教理论和信仰素质,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生活风俗密切适应;它保留了历史上的自然宗教因素,而且还夹带着不少迷信成分;它的宗教内容和传道组织包括了道家、神仙术和为人驱鬼治病等几个层次;它以长生成仙为信仰目标,以修生养性为现实利益,是一种既重视眼前利益,又有长远追求的宗教,很符合中国人的传统。

第9题:

简述“南戏”的形式特点,并列举代表作家或代表作品。


正确答案: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最初产生于北宋末南宋初的浙东沿海一带,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亦称南词。剧本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规定,曲调的宫调也没有规定。南戏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各类,均可歌唱。歌唱的形式多样。既有独唱,又可对唱,合唱,轮唱。不似杂剧能由一人独唱到底。最高成就是高明的《琵琶语》,在元代,它是戏曲创作的殿军,对明清,它传奇的开山之祖。
南戏体制:
①用南方方音演唱,分平上去入四声,用韵宽;
②音乐风格轻柔婉转;
③器乐伴奏,南戏以管乐为主,以鼓、板为节;
④任何角色都可以唱,有独唱、对唱、接唱、同唱、帮腔合唱等;
⑤以“出”为单位,人物上下场,出而复入,叫做一出。
南戏的内容特点是:
①多以妇女题材为中心,反映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妇女的痛苦与不幸,对她们的贤惠贞烈、聪明采取了歌颂的态度。
②对读书人一举成名后“富易交”、“贵易妻”的行径进行谴责,如《赵贞女》、《王魁》、《张协状元》等,对门弟观念、背信弃义的市侩哲学作了嘲笑与暴露。
③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动乱的社会中人民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代表作品:高明《琵琶记》,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第10题:

简述北宋词发展概况。


正确答案: 词是有宋一代最有特色的文体。就北宋词而言,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由宋初至仁宗天圣、庆历年间,是北宋词的初期,晏殊、欧阳修等人承续《花间》派和南唐词风而有所变化,晏殊开拓了宋词婉约派的正宗风格,欧阳修开宋词士大夫化之风气,他们在词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音调词格方面郡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宋代的重要人物。
从仁宗天圣、景祜以后至哲宗,是北宋词的刨造时期,代表人物是柳永、苏轼和秦观等,柳永开刨了慢词体制,开拓了词的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对宋词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他“以诗为词”,是对词的一大解放,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把词引上了正统诗文的道路。秦观词是宋代婉约词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转折。他们是推动宋词发展的关键人物。从哲宗末年至北宋亡,是北宋词的总结时期,出现了“集大成”的词人周邦彦,其典丽精工的词风已开南宋雅派词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