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问答题简要说明余秋雨与韩少功的散文风格的异同。

题目
问答题
简要说明余秋雨与韩少功的散文风格的异同。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余秋雨从戏剧剧场演出所特有的“仪式感”中得到启示,并且把它引入散文的营造之中,精心创设一种散文的“仪式感”。在余秋雨的文字中,对仪式感的应用,从构思到布局,从内在冲突到叙述语言,诗性话语,都自觉地体现出来。余秋雨的散文语言,其形象性和情感性都得到了精心的强化,这体现在如下几点:一是将知性的思绪与饱满的情感、抽象的理念与感性的形象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富有诗意蕴涵的表述方式;二是将具有不同情感色彩和价值蕴涵的句子交错缠绕,或者互相补充或者相互冲突,形成语言的情感张力;三是将具有暗示性的含蓄蕴藉和直接热烈的抒情议论相互结合,形成语感的不同层面和叙述的波澜曲折;此外,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段,对比、铺排、递进、夸张、隐喻等,更是屡屡采用,构成一种诗情洋溢的语境。
韩少功是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其小说代表作《爸爸爸》、《女女女》等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邃的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
《山南水北》记录了作家离开城市来到他曾经插过队的湖南汨罗县八溪峒乡,过起筑屋、垦荒、养鸡、种菜、割谷的农民生活的种种经历与见闻。很多评论认为,这是作家“归隐”、”隐居”的结晶。但韩少功本人并不同意这种说法。其实,作家在散文里所表达的从具体内容到思想意识都没有一丝一毫的“隐”的味道,反倒是留给了读者丰富而深刻的思考。映射出作家对人类的生存状态的思考,映射出作家的博大胸怀与大仁大爱。
《山南水北》字里行间充满了美好的韵味。远远超越了通常的“寻根”与回乡的范畴,是作家逆“潮流”而动,怀着一种无比虔诚的心境对大地母亲的亲吻、对自然生态的一种良心发现,回乡只不过是一种必须借助的形式而已。作家是要去发现乡土生活中的美的、善的甚至是丑的等多种元素,重新建构乡土生活的价值。给读者最深的印象是清新、自然的风格。从题材来说是“天南地北”,古今中外,从语言特点来说是“山水画卷”,恬淡优雅。无论是大自然,还是在大自然中生存着的各色人等,在作家笔下无一例外地以本色和盘托出,是一种“纯天然”的出水芙蓉般的纯净,没有丝毫的雕琢与修饰!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要说明金克木与张中行的散文风格的异同。


正确答案: 金克木的散文,思路开阔,富于跳跃性,无论怀人记事抑或评事论理.都谐趣横生,洒脱自如,严肃当中总是浸润着诙谐。散文妙笔连连,却并不铺张,行文简洁又跌宕多姿,或是人物的政治见解,或是学业上的成就,或是日常待人接物中的某一不被人注意的细节,常常三言两语就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单刀直入地触及人物的命运,颇有散文大师鲁迅的遗风。入木三分、性格灵魂如置眉睫之前的点睛之笔,在金克木的散文中经常见到。
在形式上,金克木的散文还有一个突出的表现,即“对话体”的运用。对话是“后现代解释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对话指的不是内心的独白,而是指现在与过去的对话,解释者与文本的对话,解释者与解释者的对话”。在金克木的散文里,不仅“对话”较多,而且在对话形式的设置上多有别出心裁。通常的对话体一般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而金克木则以超人的想象力进行着新的尝试,如《与诗对话:(咏怀)》出现的人与诗的对话。与其他学者型的散文家相比,金克木思想解放,“无所顾忌”,“我*行我素”,敢恨,敢爱,敢于批判,无论是精神内涵还是外在形式,都呈现出学贯中西、博通古今的深厚素养,体现的是一种“自治”的人生哲学和“自在”的人格哲学,是老生代散文作家乃至整个20世纪末散文家中的佼佼者。金克木散文的意义不仅在于“把传统的散文小品学术化了”,还在于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散文家应该追求一种自然的境界,越是远离有意识的“修饰”,文章就越会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张中行是老生代散文家中典型的“老夫子”。被人称作“超然的观察家”、“宁静的学者”。人生的沉浮与生活的磨难,没有直接在他笔下留下太多的痕迹,而更多的是赋予他一种超凡脱俗的品格。他的散文除冷峻之外,还表现出一种古雅的气质。这种掩饰不住的“雅韵”,是他在中国古代文化方面深厚学养的具体体现。“每自著文”,必涉及古典文献或者是古代传说。他在文章里当然也要说“今”,但是他无时无刻不想到古训,无时无刻不想到以古鉴今。“儒”敦促他兼济天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道”为他淬火,使他少了些许锋芒,雪藏了杀机,捐弃了蝇头之利,避免了随波逐流,于出世的冷眼旁观和无欲的刚强中更坚韧了“儒”的人生信念。以往人们在品评中国文人时常用“理想为儒”、“实用为道”来概括,而在张中行这里,完全是儒道合一了。
张中行的散文,其总体格调是古风古韵。在行文上更具文言的韵味,简洁而蕴藉,颇有文言的精粹特征。儒学思想不仅仅是作家吟咏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已经成为作品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张中行善于融古典精华于现代生活,熔古今为一炉,但是他的思想观念却并不“古典”。相反,其开放与激进的程度,丝毫不比年轻人逊色。从他身上,不难看到五四运动所烙下的精神印迹。谈到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他用“哀莫大于心死”来形容有些读书人的生存状态,希望今天的读书人能继续有一个平和的环境,能够自由自在地说话、读书、做学问。他一直遵循“不宜写者不写(即所谓‘不得罪于巨室’),写则以真面目见人”的原则。
张中行文笔老到,“随心所欲”、“自在逍遥”,其中既有淡淡的思古之幽情,无奈之惆怅,又有客观公允的评骘人事的眼光和无限的话外之音。他的散文里充盈着一种悠闲、自在的闲适气氛,“名士谈心”、“野老散游”式的舒缓节奏、“平和冲淡”的特色与他的老师周作人如出一辙。因此,与其说是一种“闲话”,倒不如说是一种“闲适”的格调。张中行的散文“闲适”的第二个资本,就是他的哲学方面的储备。在青年时期,他曾经下大力气在哲学方面做过深入的探索。他的文章都不同程度地显示出一种哲理的深度。他谈禅论佛,评儒议道,皆成性灵文章。富有哲理意味的闲谈,只属于张中行“这一个”。
张中行的文章具有超越俗世浮华、蔑视“高贵”的历史人文主义内涵,尤其是那些诠释人情物理、关怀生命价值的作品,更能引发读者人性的共鸣和理性的思考。他的文章虽然缺少张扬蹈厉之辞,缺少至大至刚的伟岸气象,但是他所拥有的“古雅”与“凝重”却构成了他的鲜明特点。从他那自然、婉转的娓娓叙述中,从那“闲适”的引经据典中,我们依然可以体察到他对于摄生治世之道、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世间的一切在他面前都不再重要,因而也就能超然脱俗,返归到无拘无束的本我状态。

第2题:

下面作品不属于韩少功散文的有()

  • A、《对话四则》
  • B、《思维的乐趣》
  • C、《灵魂的声音》
  • D、《大地上的事情》

正确答案:A,B,D

第3题:

散文集《山南水北》是( )的著作。 A.张承志 B.张天翼 C.韩少功 D.丁玲


正确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当代文学作家及作品的了解。
【名师详解】《山南水北》是“寻根文学”代表人物韩少功写的一本散文集,在这本书里,韩少功主要介绍了他隐居乡村期间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他对生活的一些追问和反思。文章优美而有乡土特色。

第4题:

简要比较冰心和朱自清散文风格的异同。


正确答案: 冰心和朱自清都是“闲话体”的抒情散文家。二人的散文同样文字优美,风格清丽。但相对来说,冰心善于抒情,朱自清则精于描写。在具体创作上,冰心更着意文体的创造,而朱自清则功力于语言的锤炼和讲究,并且在语言上更多地运用口语,使作品显得成熟自然

第5题:

被称为学者散文的是()

  • A、巴金的散文
  • B、朱自清的散文
  • C、冰心的散文
  • D、余秋雨的散文

正确答案:D

第6题:

简要说明余秋雨与韩少功的散文风格的异同。


正确答案: A.余秋雨的散文擅长以游记的方式,发掘作家所面对的自然景物和文化遗址的人文内涵,彰显其穿越历史沧桑所积淀下来的精神启迪,具有鲜明的文化色彩,被学界誉为“文化散文”的开创者。
B.韩少功的散文风格清新自然,题材古今中外,语言恬淡优雅,无论是大自然,还是各色人等,无一例外地以本色和盘托出,没有丝毫的雕琢与修饰。

第7题:

《都江堰》是一篇游记散文,选自余秋雨的哪本散文集?


正确答案: 《文化苦旅》。

第8题:

90年代的散文类型主要有

A、以余秋雨为代表的文化散文

B、以张承志、韩少功等为代表的突出人文关怀的散文

C、以素素、黄爱东西为代表的小女人散文

D、以季羡林、金克木等为代表的学者散文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因擅长写景与抒情,其散文被称之为“工笔美文”的是()

  • A、余秋雨散文
  • B、朱自清散文
  • C、冰心散文
  • D、杨朔散文

正确答案:B

第10题:

简述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品格。


正确答案: ①余秋雨的散文在与历史精魂的对话中,给当代人文知识分子还原出一个深厚宽广的历史文化背景,接续中国文人的血脉。
②在“文化苦旅”中整和文明的碎片,重构现代人文知识分子的人格。
③将自然山水置于人文山水的层面上,从中探寻中国文人艰辛跋涉的脚印,挖掘积淀千年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