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三基(药师)基础理论

问答题麻黄与桂枝的功效应用有何异同?

题目
问答题
麻黄与桂枝的功效应用有何异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麻黄与桂枝的功效应用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麻黄、桂枝均味辛性温,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麻黄发汗之力强,主要用于外感风寒无汗的表实证;兼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气不宣的咳喘、水肿兼有表证。桂枝发汗之力较缓,善于温通卫阳而发汗解肌,外感风寒表实证、表虚证均用;兼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用于胸痹心痛,脘腹冷痛,经闭痛经,肩臂疼痛,痰饮眩晕,水肿,小便不利等。

第2题:

试比较麻黄与桂枝功效的异同点。


正确答案: 麻黄与桂枝均辛温,发汗解表,用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而紧等症,两者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麻黄辛散苦泄,善于宣肺气,发汗力强,适用于外感风寒无汗的表实证。桂枝辛甘温煦,又归心经,善于温通卫阳解肌,其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故外感风寒无论表实证、表虚证,以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同时,麻黄又善于宣肺而平喘、利水消肿,又常用于肺气不宣的咳嗽气喘,风水水肿。桂枝又可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也常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心悸等症。

第3题:

附子与干姜功效应用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附子与干姜均能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用治脾胃虚寒证及亡阳厥逆证。附子回阳救逆力较强,兼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治肾阳不足之阳痿官冷、脾肾阳虚之水肿、小便不利,心阳衰弱之胸痹心痛,阳虚外感风寒证及寒湿痹证。干姜温中力较强,兼温肺化饮,用治寒饮咳喘。

第4题:

问答题
五味子与乌梅的功效应用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五味子、乌梅均能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津伤口渴。五味子敛肺滋肾,用治肺肾两虚之喘咳,兼宁心安神,用于阴血亏损的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多梦等症。乌梅兼安蛔止痛、止血,用于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四肢厥冷的蛔厥证和崩漏下血等证。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问答题
生地黄与玄参的功效应用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生地黄、玄参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津伤口渴、阴虚消渴、阴虚发热、肠燥便秘等。生地黄长于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血热出血,内热消渴等多用。玄参长于泻火解毒、散结消痈,咽喉肿痛、瘰疬痰核、大头瘟疫、疮疡肿毒、脱疽等多用。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肉桂与桂枝的来源、功效应用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肉桂来源于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树皮,其植物的嫩枝作药用为桂枝。肉桂、桂枝均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用于胸痹、痛经等多种寒性疼痛。肉桂长于温里寒、补火助阳、引火归原,用于阳痿、宫冷、寒疝、虚阳上浮等。桂枝长于发散表寒,用于风寒表证,兼助阳化气,用于阳虚不足的痰饮、蓄水、心悸等。

第7题:

问答题
试比较麻黄与桂枝功效的异同点。

正确答案: 麻黄与桂枝均辛温,发汗解表,用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而紧等症,两者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麻黄辛散苦泄,善于宣肺气,发汗力强,适用于外感风寒无汗的表实证。桂枝辛甘温煦,又归心经,善于温通卫阳解肌,其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故外感风寒无论表实证、表虚证,以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同时,麻黄又善于宣肺而平喘、利水消肿,又常用于肺气不宣的咳嗽气喘,风水水肿。桂枝又可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也常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心悸等症。
解析: 暂无解析

第8题:

桑叶与菊花的功效应用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桑叶、菊花均能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桑叶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兼清肺润燥,凉血止血,用于燥热伤肺,吐血、衄血等。菊花平抑肝阳,清肝明目之力较强,兼清热解毒,用于疔疮肿毒。

第9题:

问答题
川贝母与浙贝母功效应用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川贝母与浙贝母均能清热化痰,散结消肿,用治痰热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嗽、胸闷心烦及疮痈肿毒、瘰疬、肺痈等证。川贝母味甘质润,长于润肺止咳,多用于虚劳咳嗽、阴虚燥咳、劳嗽咳血等证。浙贝母苦寒较甚,清热开郁散结力强,用治外感风热、痰热咳嗽、疮肿乳痈、瘿瘤瘰疬、肺痈等证。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生地黄与熟地黄功效应用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生地黄、熟地黄均能补阴,用治阴虚证。生地黄长于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治热入营血、热病津伤口渴、肠燥便秘等。熟地黄长于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治血虚证、肝肾精血亏虚的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证。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