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选修课

单选题明德和人性的关系被明确提出是在()A 《论语》B 《大学》C 《礼记》D 《中庸》

题目
单选题
明德和人性的关系被明确提出是在()
A

《论语》

B

《大学》

C

《礼记》

D

《中庸》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荀子有关国家与法律起源的理论可以概括为()

A.明德慎罚

B.人性本恶

C.以法治国

D.明分使群


参考答案:D

第2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 )中的论断。


答案:
解析:
《大学》

第3题:

在"窃以识明德云尔"中,"明德"之义为( )

A、光辉的品格

B、完美的德性

C、透明的性格

D、透明的品德


参考答案:B

第4题:

下面关于西周立法思想“明德慎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德慎罚”是殷商初期“天命”、“天罚”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B.“明德慎罚”思想中,“明德”是核心,“慎罚”是辅助,以德化人,教而后刑
C.“慎罚”要求慎重断案,不滥用刑罚,提倡罚当其罪,注重教化
D.“明德慎罚”是建立在保民的基础之上的,敬民保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答案:A
解析:
西周统治者强调德治,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罚”,这是对殷商初期“天命”、“天罚”思想的重大转变。因此A项错误。

第5题:

资产阶级“人性论”的错误在于( )

A.离开社会关系和社会发展抽象地谈论人的本质
B.认为有永恒不变的人性
C.把人性看成是人的阶级性
D.否认有共同的人性
E.否认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答案:A,B,E
解析:

第6题:

在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 )

A.满足和被满足的关系

B.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C.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D.观赏和被观赏的关系


正确答案:B
B【解析】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可见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故选“B”。

第7题:

在人性与教育作用关系的问题上,王夫之提出“性日生日成”和“习与性成”的观点,旨在强调

A.人性如素丝
B.人性无善无恶
C.人性具有生成变化性
D.人性具有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王夫之,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继善成性,二是可以改变青少年时期因“失教”而形成的“恶习”。人性“日生日成”“习与性成”,即人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不断的生长变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很明显,在王夫之看来,人性具有生成变化性。

第8题:

在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是( )

A.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B.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C.满足和被满足的关系

D.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


正确答案:B

第9题:

下面关于西周立法思想“明德慎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德慎罚”是殷商初期“天命”、“天罚”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B、“明德慎罚”思想中,“明德”是核心,“慎罚”是辅助,以德化人,教而后刑
C、“慎罚”要求慎重断案,不滥用刑罚,提倡罚当其罪,注重教化
D、“明德慎罚”是建立在保民的基础之上的,敬民保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答案:A
解析:
西周统治者强调德治,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罚”,这是对殷商初期“天命”、“天罚”思想的重大转变。因此A项错误。

第10题:

“在明明德”中第二个明是“照明”的意思。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