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专业科目

单选题根据《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A 不认为是犯罪B 也应当以犯罪论处C 可以认定为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D 可以判处刑罚也可以免予刑罚处罚

题目
单选题
根据《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A

不认为是犯罪

B

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

可以认定为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D

可以判处刑罚也可以免予刑罚处罚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参考答案:不认为是犯罪

第2题:

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

A.不认为是犯罪

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可以认定为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D.可以判处刑罚,也可以免予刑罚处罚


正确答案:A
解析:《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第3题:

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A不认为是犯罪

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可以认定为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

D可以判处刑罚也可以免予刑罚处罚


参考答案:A

第4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就是犯罪行为
B.犯罪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但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不一定是犯罪
C.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但不予以刑罚处罚
D.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属于犯罪行为,不应受刑罚处罚


答案:B,D
解析:
【精解】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即任何犯罪都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因为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即使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如果没有被法律规定为犯罪,就不是犯罪。故应当选择B项而排除A项。根据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不认为是犯罪”是指不是犯罪,因而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故选D项,排除C项。

第5题:

《刑法》第13条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该“但是”规定的目的主要在于().

A.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免于刑罚处罚

B.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予以非刑罚处罚

C.给予司法机关确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自由裁量权

D.避免轻微的违法行为犯罪化


正确答案:D
D[解析]《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但是前面的内容讲的都是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然后以“但是”进行转折,指出轻微的违法行为不是犯罪,其目的便是避免犯罪扩大化,避免非罪定罪.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第6题:

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可以理解为()

A.是犯罪不宜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宜犯罪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是缩小刑罚打击面的策略


参考答案:C

第7题:

第 2 题 对《刑法》第13条“但书”正确的理解是:(  )

A.行为人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人的行为虽然构成了犯罪,但是对行为人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

B.行为人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但侦查机关应予刑事立案

C.行为人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人的行为虽然构成了犯罪,但是法院应当免予处罚

D.行为人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行为人不应受到任何刑事追究


正确答案:D

第8题:

《刑法》第13条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该“但书”规定的目的主要在于( )。

A.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免予刑罚处罚

B.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予以非刑罚处罚

C.给予司法机关确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自由裁量权

D.避免轻微的违法行为犯罪化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刑法第13条关于犯罪的一般定义的文字表述,犯罪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社会危害性,二是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性。这里的社会危害性是指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换句话说就是,只有社会危害性严重的行为且需要科处刑罚时才是犯罪。只要刑法分则规定的应当作为犯罪处理的行为,一般不能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直接宣告无罪。

第9题:

《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该“但书”规定的目的主要在于(  )。


A.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免予刑罚处罚

B.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予以非刑罚处罚

C.给予司法机关确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自由裁量权

D.避免轻微的违法行为犯罪化

答案:D
解析:
根据《刑法》第十三条关于犯罪的一般定义的文字表述,犯罪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社会危害性,二是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性。这里的社会危害性是指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换句话说就是,只有社会危害性严重的行为且需要处以刑罚时才是犯罪。只要刑法分则规定的应当作为犯罪处理的行为,一般不能根据《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直接宣告无罪。故选D。

第10题:

刑法规定对于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其所体现的犯罪的基本特征有(  )。
A.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C.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D.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犯罪


答案:A,B,C
解析:
解析:犯罪中止也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因此刑法上认定其构成犯罪。但是,如果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因此,犯罪中止完全满足犯罪的三个特征。当然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只不过是没有被法院实际判处刑罚。又因为刑法上已经将其认定为构成犯罪,故不属于《刑法》第13条但书——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犯罪。D选项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