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专业科目

单选题王某与李某分别住在一个单元四楼和三楼。5月24日(周六),王某的儿子过18岁生日,遂邀请8位同学到家一起祝贺。期间大家喝酒唱歌玩的很晚,并且声音很大。三楼的李某在家复习正准备参加考试,被打扰不能安心学习,于是到四楼王某家提出意见,王某儿子及其朋友不听,认为周末在家吃饭娱乐是自己的权力,别人无权干涉。李某先后三次上楼交涉,王某儿子不予理会,第三次因言语不和,二人动起手来,相互造成轻微伤。王某拨打“110”报警。民警在处理警情时,错误的做法是()。A 维护现场秩序,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B 进行现场调查取证

题目
单选题
王某与李某分别住在一个单元四楼和三楼。5月24日(周六),王某的儿子过18岁生日,遂邀请8位同学到家一起祝贺。期间大家喝酒唱歌玩的很晚,并且声音很大。三楼的李某在家复习正准备参加考试,被打扰不能安心学习,于是到四楼王某家提出意见,王某儿子及其朋友不听,认为周末在家吃饭娱乐是自己的权力,别人无权干涉。李某先后三次上楼交涉,王某儿子不予理会,第三次因言语不和,二人动起手来,相互造成轻微伤。王某拨打“110”报警。民警在处理警情时,错误的做法是()。
A

维护现场秩序,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B

进行现场调查取证,登记知情群众的基本信息

C

将事情的处理过程发布在朋友圈中,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

D

向110指挥中心报告警情处理结果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王某与其嫂李某有仇,意图杀害其嫂李某。某天,李某生病,王某假意对李某关心,为其端茶送水,特意为其做了份鸡蛋汤,趁机在该汤中撒下毒药。后李某怀疑汤中有毒,遂趁王某不在身旁,将该汤给王某的儿子豆豆食用。豆豆喝汤后中毒,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王某有杀豆豆的间接故意

B.王某有杀李某的直接故意

C.李某对豆豆而言,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D.李某有杀豆豆的间接故意


正确答案:A
本题考查刑事犯罪形态。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本题中,王某意图杀死李某,假意照顾她而在汤中下毒,从此处可看出王某积极希望李某死亡,持直接故意的态度。李某怀疑汤中有毒,知道有毒死人的可能而仍将该汤送给豆豆食用,这说明李某在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持间接故意的态度。豆豆食用后死亡,李某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既遂)的构成要件。因为豆豆是王某的孩子,王某根本无意害自己的孩子,所以王某对豆豆而言,不具有间接故意,所以答案应为A

第2题:

王某自丈夫去世后,一直与公婆居住在一起,尽了主要的赡养义务。王某有一儿子李甲。王某的公公去世后()。

A.李甲可以代位继承其父应继承的份额,王某没有继承权

B.王某可以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李甲不能代位继承

C.王某可以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李甲也可以代位继承

D.王某和李甲都没有继承权


参考答案:A

第3题:

因夏天天气炎热,张某与王某约同宿舍的李某一起理光头,李某不愿去。晚上,张某与王某乘李某熟睡之际,将李某的头发理光。此案中,张某与王某侵犯李某何种权利?( )

A. 健康权

B. 肖像权

C.身体权


参考答案:C

第4题:

李某自幼丧父,后来母亲与继父王某结婚,李某长期与祖母住在一起。后李某母亲去世,王某无人照顾,又没有生活来源,于是向法院起诉,请求李某支付生活费。根据规定,法院下列判决正确的是()。

A:李某可以不给付王某生活费
B:王某与李某之间应该适用法律关于父子关系的规定
C:李某对王某负有赡养义务
D:李某每月必须付给王某一定的生活费

答案:A
解析:
根据《婚姻法》规定,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只有双方在形成了抚养教育关系后,才适用《婚姻法》上的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法律规定,才形成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在本案中,李某与继父王某并未共同生活,并未形成抚养教育关系,所以可以不承担对王某的赡养义务。

第5题:

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用于医治王某疾病。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参考答案:B

第6题:

赵某于2004年3月5日向李某借款15万元用于购房,双方约定赵某应于2005年3月5目前偿还该借款。王某作为保证人提供担保,保证合同约定:王某的保证期间自2004年3月5日至2005年3月5日。根据法律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与李某约定的保证期间合法有效

B.视为王某与李某之间没有约定保证期间,王某的保证期间应至2005年9月5日

C.视为王某与李某约定保证期间不明,王某的保证期间应至2005年9月5日

D.视为王某与李某约定保证期间不明,王某的保证期间应至2007年3月5日


正确答案:B
参见《担保法解释》第32条。

第7题:

王某与李某系夫妻,二人带女儿外出旅游,发生车祸,王某与女儿当场死亡,李某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王某与其女儿无法确定死亡的先后时间。经查,王某和李某还有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儿子。下列哪些选项是准确的? ( )

A、推定王某先于女儿死亡

B、王某的遗产直接由女儿和儿子继承

C、王某和李某之间互不继承

D、王某的遗产有李某、女儿和儿子实行分割


参考答案:AD

第8题:

赵某与2004年3月5日向李某借款15万元用于购房,双方约定赵某应于2005年3月5日前偿还该借款。王某作为保证人提供担保,保证合同约定:王某承担保证责任直至赵某偿还完全部借款本息之日为止。根据法律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与李某约定的保证期间合法有效

B.视为王某与李某之间没有约定保证期间,王某的保证期间应至2005年9月5日

C.视为王某与李某约定保证期间不明,王某的保证期间应至2005年9月5日

D.视为王某与李某约定保证期间不明,王某的保证期间应至2007年3月5日


正确答案:D
参见《担保法解释》第32条。

第9题:

王某长期没有工作,见邻居李某经济情况较好便心生歹意,一日王某见李某4岁的儿子独自在外玩 耍,便谎称带他到动物园玩,将其骗至一个远郊的亲戚家隐匿起来。王某回来后用左手给李某写了一封 信,信中称李某若想要儿子,须于某年某月某日将50万元钱放在楼下的垃圾箱里,若报案或不送钱财永 远见不到儿子了。李某接信后立即报案,王某见阴谋未能得逞,便从亲戚家将李某的儿子接出来,领到野 外的高粱地里将其杀死。
假设王某将李某的儿子骗到家后,将其以2万元的价格卖出,而没有向李某勒索钱物,则此行为构成( )。
A.绑架罪 B.拐卖儿童罪
C.拐骗儿童罪 D.绑架儿童罪


答案:B
解析:
B [解析]我国《刑法》分则中并没有绑架儿童罪这一罪名,排除D项。绑架罪必须是以勒索他 人财物为目的,而不是将被绑架人出卖以获得经济利益,A项排除。拐骗儿童罪的犯罪构成中,不得以出 卖被拐骗儿童为目的,否则就构成了拐卖儿童罪,C项也应该排除。本题中,王某将李某儿子骗走后,将 其卖出,符合拐卖儿童罪的构成要件,因此本题答案应选B。

第10题:

赵某将房屋租给李某,李某又将房屋转租给王某,在转租合同存续期间,赵某和李某按约定解除租赁合同。针对该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某与王某的转租合同继续有效
B:李某与王某的转租合同同时失效
C:赵某与李某此时不能解除租赁合同
D:赵某与李某解除租赁合同的前提是要征得王某的同意

答案:B
解析:
转租期间,原租赁合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转租合同也随之相应的变更、解除或者终止。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