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问答题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为了提高产品产量,自行建造一条生产线,2010年发生的相关业务如下:(1)购入为建造生产线准备的各种物资200000元,增值税税额34000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2)生产线工程领用物资200000元;(3)生产线工程领用原材料30000元;(4)发生生产线工程人员工资20000元;(5)生产线工程完工后交付车间使用。要求:(1)编制购入生产线物资的会计分录;(2)编制领用工程物资的会计分录;(3)编制工程领用原材料的会计分录;(4)编制结算工程人员工资的会计分录;(5)

题目
问答题
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为了提高产品产量,自行建造一条生产线,2010年发生的相关业务如下:(1)购入为建造生产线准备的各种物资200000元,增值税税额34000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2)生产线工程领用物资200000元;(3)生产线工程领用原材料30000元;(4)发生生产线工程人员工资20000元;(5)生产线工程完工后交付车间使用。要求:(1)编制购入生产线物资的会计分录;(2)编制领用工程物资的会计分录;(3)编制工程领用原材料的会计分录;(4)编制结算工程人员工资的会计分录;(5)编制工程完工交付使用的会计分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一般纳税人企业2008年4月开始自行建造厂房一栋(其增值税不得抵扣),购入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100 000元,支付的增值税额为17 000元,实际领用工程物资(含增值税)93 600元,剩余物资转作企业生产用原材料(假设未超过增值税认证抵扣期);另外还领用了企业生产用的原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20 000元,应转出的增值税为3 400元;分配工程人员工资30 000元,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有关劳务支出6 000元,工程于2009年3月15日完工并同时交付生产车间使用。该生产线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 000元。

要求: (1)计算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2)计算该生产线在2009年应该计提的折旧额 (3)编制购入工程物资、领用工程物资、剩余工程物资入库、领用生产用材料、分配在建工程人员工资、接受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工程完工结转固定资产、计提2009年累计折旧的会计分录。(“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


正确答案:

(1)固定资产入账价值=93 600+20 000+3 400+30 000+6 000=153 000(元)
(2)该生产线从2009年3月开始投入使用,则2009年4月份开始计提折旧,因此2009年应该计提的折旧额为153 000×2/5×9/12=45 900(元)
(3)会计分录:
购入为工程准备的物资:
借:工程物资117 000
贷:银行存款 117 000
工程领用物资:
借:在建工程93 600
贷:工程物资 93 600
剩余工程物资转作企业生产用原材料:
借:原材料 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 400
贷:工程物资23 400
工程领用生产用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  23 400
贷:原材料  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 400
分配工程人员工资:
借:在建工程  3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30 000
辅助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的劳务支出:
借:在建工程  6 0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6 000
工程完工交付使用:
借:固定资产  153 000
贷:在建工程  153 000
09年计提折旧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制造费用  45 900
贷:累计折旧  45 900

第2题:

2017年2月,宁远公司准备自行建造一座厂房,发生如下业务:(l)购入工程物资一批,价款为500000元,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85000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2)至6月,工程先后领用工程物资545000元(含增值税进项税额);剩余工程物资转为该公司的存货,其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3)领用生产用原材料一批,价值为64000元,购进该批原材料时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0880元;(4)计提工程人员工资95800元。下列会计处理正确的有()。

A.工程领用物资时,借:在建工程—厂房545000贷:工程物资545000

B.计提工程人员工资时,借:在建工程—厂房95800贷:应付职工薪酬95800

C.购入工程准备物资时,借:工程物资585000贷:银行存款585000

D.工程领用原材料时,借:在建工程—厂房74880贷:原材料64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0880


参考答案:ABCD

第3题:

请根据以下内容回答1~4题: 某增值税一般纳税入企业2009年6月开始自行建造生产线,购入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2000万元,支付的增值税为340万元,实际领用工程物资(合增值税)1872万元;还领用了企业生产用原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120万元,应转出的增值税为20.4万元;分配工程人员工资30万元;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有关劳务支出18万元;工程于2010年6月3日完工并同时交付生产车间使用。该生产线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 )。 A.2060.4万元 B.2040万元 C.2042.4万元 D.2012.4万元


正确答案:A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1872+120+20.4+30+18=2060.4(万元)。

第4题:


甲公司属于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x3~20x6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1)20x3年12月10日,甲公司购入需要安装的生产线,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为1160万元,增值税额为197.2万元;发生保险费12.5万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2)20x3年12月11日,甲公司以自营方式安装该生产线,领用生产用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和计税价格均为11万元,发生安装工人工资5.7万元,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20x3年12月31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于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13.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4)20x4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其可收回金额为807.56万元。(5)20x5年1月1日,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12.56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6)20x5年6月30日,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该生产线停止使用,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价款132.14万元,其中含增值税10万元。(7)20x5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并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10.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要求:


(1)编制20x3年12月1日购入该生产线的会计分录。


(2)编制20x3年12月安装该生产线的会计分录。


(3)编制20x3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会计分录。


(4)计算20x4年度该生产线计提的折旧额。


(5)编制20x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6)计算20x5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前计提的折旧额。


(7)编制20x5年6月30日该生产线转入改良时的会计分录。


(8)计算20x5年8月20日改良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该生产线的成本。


(9)计算20x5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后计提的折旧额(以万元为单位)。




答案:
解析:

(1)借:在建工程1172.5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97.2贷:银行存款1369.7


(2)借:在建工程16.7贷:原材料11应付职工薪酬5.7


(3)借:固定资产1189.2贷:在建工程1189.2


(4)20x4年度该生产线计提的折旧额为:(1189.2-13.2)/6=196(万元)


(5)20x4年年底应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为:(1189.2-196)-807.56=185.64(万元)借:资产减值损失185.64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5.64


(6)改良前计提的折旧额为:(807.56-12.56)/5/2=79.5(万元)


(7)借:在建工程728.06累计折旧275.5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5.64贷:固定资产1189.2


(8)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该生产线的成本为:728.06+122.14=850.2(万元)


(9)20x5年生产线改良后计提的折旧额为:(850.2-10.2)/8*4/12=35(万元)


第5题:

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该企业2008年自行建造仓库一座,用银行存款购人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100000元,支付的增值税额为17000元,实际领用工程物资(含增值税)105300元,剩余物资转作企业生产用原材料;另外还领用了企业生产用的原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15000元,应转出的增值税为2550元;分配工程人员工资25000元,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有关劳务支出5000元,工程完工交付使用。

要求:

(1)计算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2)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1)固定资产入账价值=105 300+15 000+2 550+25(130+5 000)=152 850(元)
(2)会计分录:
购人为工程准备的物资:
借:工程物资   117 000
 贷:银行存款   117 000
工程领用物资:
借:在建工程-仓库   105 300
 贷:工程物资   105 300
剩余工程物资转作企业生产用原材料:
借:原材料   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700
 贷:工程物资   11 700
工程领用生产用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仓库   17 550
 贷:原材料   1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 550
分配工程人员工资:
借:在建工程-仓库   25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25 000
辅助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的劳务支出:
借:在建工程-仓库   5 0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5 000
工程完工交付使用:
借:固定资产   152 850
  贷:在建工程-仓库   152 850

第6题:

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乙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该公司在2010年1月至4月以自营方式建造一条生产线。有关资料如下:

(1)购入一批工程物资,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00万元.增值税额为34万元,款项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

(2)工程领用工程物资180万元。

(3)工程领用生产用A原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100万元;购入该批A原材料支付的增值税额为20万元;A原材料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

(4)应付工程人员职工薪酬114万元。

(5)工程建造过程中,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支出36万元。

(6)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其他支出20万元。

(7)工程领用自产B产品一批,成本2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售价和计税价格均为25万元。

(8)2010年4月底,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

(9)剩余工程物资转为生产用原材料,并办妥相关手续。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逐笔编制乙公司相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及专栏名称;答案中的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


正确答案:(1)借:工程物资 2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 贷:银行存款 234 (2)借:在建工程 180 贷:工程物资 180 (3)借:在建工程 80 存货跌价准备 20 贷:原材料一A原材料 1 00 (4)借:在建工程 114 贷:应付职工薪酬 114 (5)借:在建工程 36 贷:生产成本一辅助生产成本 36 (6)借:在建工程 20 贷:银行存款 20 (7)借:在建工程 20 贷:库存商品 20 (8)借:固定资产 450 贷:在建工程 450(180+80+114+36+20+20) (9)借:原材料 20 贷:工程物资 20(200-180)
(1)借:工程物资 2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 贷:银行存款 234 (2)借:在建工程 180 贷:工程物资 180 (3)借:在建工程 80 存货跌价准备 20 贷:原材料一A原材料 1 00 (4)借:在建工程 114 贷:应付职工薪酬 114 (5)借:在建工程 36 贷:生产成本一辅助生产成本 36 (6)借:在建工程 20 贷:银行存款 20 (7)借:在建工程 20 贷:库存商品 20 (8)借:固定资产 450 贷:在建工程 450(180+80+114+36+20+20) (9)借:原材料 20 贷:工程物资 20(200-180)

第7题: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该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相关的增值税额可以抵扣.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2010年至2013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010年11月1日,甲公司以自营方式建造一条生产线。购入工程物资,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200万元,增值税额为374万元;发生保险费78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物资已经入库。

(2)2010年11月15日,甲公司开始以自营方式建造该生产线。工程领用工程物资2278万元。安装期间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100万元.发生安装工人薪酬70.4万元,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该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工程建造过程中,由于非正常原因造成部分毁损,该部分工程实际成本为5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问题),未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应从保险公司收取赔偿款10万元,该赔偿款尚未收到。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进行试运转,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20万元。未对该批原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工程试运转生产的产品完工转为库存商品,该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不含增值税)为40万元。

(3)2010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26.4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4)2011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甲公司预计该生产线在未来4年内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600万元,2016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该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400万元;假定按照5%的折现率和相应期间的时间价值系数计算该生产线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500万元。

已知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下:

(5)2012年1月1日,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5.12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6)2012年6月30日,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当日,该生产线停止使用,开始进行改良。在改良过程中,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总价款253.88万元,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为10万元。

(7)2012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并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12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未发生减值。

(8)2013年4月2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达成协议,将该固定资产出售给丁公司,价款为200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2013年4月3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办理完毕财产移交手续,开出增值税发票并收到价款,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要求:

(1)编制2010年11月1日购入一批工程物资的会计分录。

(2)编制2010年建造生产线的有关会计分录。

(3)编制2010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会计分录。

(4)计算2011年度该生产线计提的折旧额。

(5)计算2011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的可收回金额。

(6)计算2011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应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7)计算2012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前计提的折旧额。

(8)编制2012年6月30日该生产线转入改良时的会计分录。

(9)计算2012年8月20日改良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该生产线的成本。

(10)计算2012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后计提的折旧额。

(11)编制2013年4月30日与出售该生产线相关的会计分录。(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


正确答案:
(1)借:工程物资(2200+78)2278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74贷:银行存款2652(2)借:在建工程2448.4贷:工程物资2278原材料100应付职工薪酬70.4借:营业外支出40其他应收款10贷:在建工程50借:在建工程20贷:原材料20借:库存商品40贷:在建工程40(3)借:固定资产(2278+100+70.4-50+20-40)2378.4贷:在建工程2378.4(4)2011年折旧额=(2378.4-26.4)/6=392(万元)(5)①未来现金流量现值=200×O.9524+300×0.9070+400×0.8638+600×0.8227+400×0.7835=1615.12(万元)。②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500万元,所以,该生产线可收回金额为1615.12万元。(6)应计提减值准备金额=(2378.4-392)-1615.12:371.28(万元)借:资产减值损失371.28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71.28(7)2012年改良前计提的折旧额=(1615.12-25.12)/5×1/2:159(万元)(8)借:在建工程1456.12累计折旧(392+159)55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71.28贷:固定资产2378.4(9)生产线成本=1456.12+253.88-10=1700(万元)(10)2012年改良后应计提折旧额=(1700—20)/8)<4/12=70(万元)(11)账面价值=1700-70×2=1560(万元)借:固定资产清理(1700-70×2)1560累计折旧140贷:固定资产1700借:银行存款2340贷:固定资产清理156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00×17%)340营业外收入440

第8题:

大华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2009年该公司拟建造一个生产车间,包括厂房和一条生产线两个单项工程,出包给乙公司建造,厂房价款为130万元、生产线安装费用为50万元。2009年有关资料如下:

(1)1月10日,预付厂房工程款100万元;

(2)2月10日,购入生产线各种设备,价款为500万元,增值税为85万元,款项已支付;

(3)3月10日,在建工程发生的管理费、公证费、监理费等15万元,发生人员培训费5万元,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4)4月16日,将生产线的设备交付建造承包商建造安装;

(5)5月31日,结算工程款项,差额以银行存款支付;

(6)6月1日,厂房、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

要求:编制大华公司建造该生产车间的相关会计分录。(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分录中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正确答案:×
(1)1月10日.预付厂房工程款: 借:预付账款 100 贷:银行存款 100 (2)2月10日。购入生产线设备: 借:工程物资 5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 贷:银行存款 585 (3)月10日,支付管理费、公证费、监理费等: 借:在建工程一待摊支出 15 贷:银行存款 15 发生的人员培训费: 借:管理费用 5 贷:银行存款 5 (4)4月16日,将生产线的设备交付建造承包商建造安装: 借:在建工程一安装工程一在安装设备 500 贷:工程物资 500 (5)5月31日,结算工程款项: 借:在建工程一建筑工程一厂房 130 一安装工程一生产线 50 贷:银行存款 80 预付账款 100 (6)计算分配待摊支出的会计分录: 待摊支出合计=15(万元) “在建工程一安装工程一在安装设备”应分配的待摊支出=15×[500÷(500+130+50)]=11.03(万元) “在建工程一建筑工程(厂房)”应分配的待摊支出=15×[130÷(500+1 30十50)]=2.87(万元) “在建工程一安装工程(生产线)”应分配的待摊支出=15×[50÷(500+130+50)]=1.10 (万元) 借:在建工程一安装工程一在安装设备 11.03 一建筑工程一厂房 2.87 一安装工程一生产线 1.10 贷:在建工程一待摊支出 15 (7)编制结转在建工程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一厂房 132.87 一生产线 562.13 (511.03+51.10) 贷:在建工程一安装工程一在安装设备 511.03(500+11.03) 一建筑工程一厂房 132.87 (130+2.87) 一安装工程一生产线 51.10 (50+1.10)

第9题:

(2014年)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2019年度至2022年度发生的有关固定资产的经济业务如下:
  (1)2019年6月1日,自行建造一条生产线。建造过程中购买工程物资200万元、支付增值税26万元;领用生产用原材料100万元,其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3万元;分配工程人员工资4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相关费用3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9万元;全部符合资本化条件。
  (2)2019年6月30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10年,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
  (3)2020年12月5日,对该生产线进行更新改造,发生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150万元,包括原材料100万元,工程人员工资50万元;发生其他费用化支出10万元。2020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预计还可使用年限10年,预计净残值为16万元。
  (4)2021年1月1日,将该生产线对外经营出租,根据租赁协议约定,租期为1年,每月租金为5万元。
  (5)2022年12月31日,因调整产品结构,甲企业将该生产线出售,出售时已计提折旧90万元,其账面价值为376万元,取得处置收入410万元存入银行,增值税税额为53.3万元;发生自行清理费用5万元。(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根据资料(1),下列各项中,关于甲企业自行建造生产线的业务处理正确的是( )。

A.领用工程物资时:
借:在建工程200
贷:工程物资200
B.支付相关费用时:
借:在建工程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9
贷:银行存款33.9
C.领用生产用原材料时:
借:在建工程113
贷:原材料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3
D.分配工程人员工资时:
借:在建工程40
贷:应付职工薪酬40

答案:A,B,D
解析:
选项C,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 100
    贷:原材料 100

第10题: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用自营方式建造一条生产线, 下列各项应计人该生产线成本的是

A.生产线已达到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妥竣工决算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
B.生产线建设过程中领用的原材料应负担的增值税
C.生产线达到可使用状态前进行负荷联合试车发生的费用
D.为建造生产线购买的工程物资发生的减值

答案:C
解析:
生产线已达到规定可使用状态,资本化期间已经结束,借款费用直接计人当期损益,选项A错误;生产线建设领用原材料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不计入生产线成本,选项B错误;生产线达到可使用状态前进行负荷联合试车发生的费用,计入在建工程中,直接影响到了生产线的成本,选项C正确;工程物资减值不会影响到生产线成本,选项D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