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问答题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的四项监管原则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的四项监管原则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银行从资产负债管理时代向全面风险管理时代过渡的标志是( )。

A.《巴塞尔资本协议》

B.《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C.《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

D.《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正确答案:A

第2题:

金融监管国际化的进程如下:
1975年2月,在瑞士巴塞尔成立了银行管理和监督实施委员会,简称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1988年7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测量和资本标准的报告》,简称《巴塞尔资本协议》。
1997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巴塞尔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简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2006年10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正式颁布了经过不断修改的新版《巴塞尔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及其评估方法。
2010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管理层会议通过了加强银行体系资本要求的改革方案,被称为"巴塞尔协议Ⅲ"。
2004年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的银行监管重要支柱是( )。

A、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
B、流动性约束
C、外部监管
D、市场约束

答案:A,C,D
解析:
《新巴塞尔协议》由三大支柱构成:一是最低资本要求,即最低资本充足率达到8%;二是加大对银行监管的力度;三是对银行实行更严格的市场约束。

第3题:

银行从资产负债管理时代向风险管理时代过渡的标志是( )。

A.《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B.《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C.《巴塞尔资本协议》

D.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C
解析:略

第4题: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资本监管的“三大支柱”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在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中全面反映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同时引入了计量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法。
(2)第二支柱:外部监管。《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监管当局可以采用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等方法审核银行的资本充足情况。
(3)第三支柱:市场约束。《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银行披露信息的范围包括资本充足率、资本构成、风险敞口及风险管理策略、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及过程等。市场约束是对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的补充。

第5题:

以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三大支柱为主要特点的监管职能是()提出来的。

A:1988年《巴塞尔协议》
B:1996年《巴塞尔市场风险补充协议》
C:1997年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
D:1999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答案:D
解析:
1993年巴塞尔委员会着重针对市场风险,提出制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金的要求。1996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颁布了《测定市场风险的巴塞尔补充协议》。1997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又制定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1999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以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三大支柱为主要特点的新资本协议框架。直至2004年6月26日,在经过长达5年的修订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最终定稿。

第6题:

全面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的标志是( )。

A.《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B.《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C.《巴塞尔资本协议》

D.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C
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出台,标志着国际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故选C。

第7题:

金融监管国际化的进程如下:
1975年2月,在瑞士巴塞尔成立了银行管理和监督实施委员会,简称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1988年7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测量和资本标准的报告》,简称《巴塞尔资本协议》。
1997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巴塞尔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简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2006年10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正式颁布了经过不断修改的新版《巴塞尔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及其评估方法。
2010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管理层会议通过了加强银行体系资本要求的改革方案,被称为"巴塞尔协议Ⅲ"。
2004年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作为199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替代,其设计目标是( )。

A、提高监管资本金计量对风险的敏感度
B、提高最低资本充足标准
C、调整资本构成内容
D、调整巴塞尔委员会的组织结构

答案:A
解析:
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作为1988年协议的替代,设计目标是要提高资本金要求对银行风险的敏感程度和具有风险敏感性的资本要求的有效性。

第8题:

的公布意味着银行从资产负债管理时代向风险管理时代过渡。

A.《巴塞尔协议》

B.《有效监管的核心原则》

C.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

D.《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正确答案:C

第9题:

以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三大支柱为主要特点的监管框架是( )提出来的。

A.1988年巴塞尔协议
B.1996年巴塞尔市场风险补充协议
C.1997年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
D.1999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答案:D
解析:
以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三大支柱为主要特点的监管框架是1999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来的。

第10题:

从《巴塞尔协议》到《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说明在国际金融监管中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所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从《巴塞尔协议》到《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说明在国际金融监管中发生了以下变化:
①要求建立完整的资本监管框架。新资本协议明确了商业银行保持资本充足的责任,建立了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程序和标准,强化了资本监管的有效性,并强调了以市场力量来约束银行的经营行为,提升市场约束的效果,从而形成了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
②改进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新资本协议摒弃了1988年资本协议的单一做法。银行可根据其风险管理水平,在外部评级法和内部评级法中选择,风险管理水平较高的选择内部评级法,风险管理水平较低的选择外部评级法。
③扩大风险覆盖种类。1988年版的资本协议只对信用风险进行资本监管,新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
④拓宽资本充足率监管的适用范围。近年来银行间产权关系日趋复杂,新资本协议进一步强调了并表监管,以消除由于银行集团内部相互持股造成银行资本充足率高估的影响,将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范围扩大到银行集团内部不同层次的商业银行和银行集团的持股公司。
⑤各国监管机构对于银行资本状况的监管方式和重点出现了重要变化,监管规则更加灵活、更加动态化。旧协议局限在基于银行过去和现在的资产负债情况,监测由其反映的风险水平,衡量资本充足率是否符合量化的审慎标准,实际上是一种静态的风险监管,具有较强的“合规性”色彩。新协议转向了审查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完善、合理和有效,关注的是银行如何度量和管理风险及其管理能力,监管重点从原来的单一的最低资本充足水平转向银行内部的风险评估体系的建设状况上来。而且,新协议更加强调各国监管当局结合各国银行业的实际风险对各国银行进行灵活的监管。这主要是巴塞尔委员会注意到不同国家的具体金融环境和体制差异,因而开始强调各国监管机构承担更大的责任。新协议中,许多风险衡量的水平和指标需要各国监管当局根据实际状况确定,可以自主确定不低于8%的最低资本充足率。
可以这样说,新资本协议更全面、更敏感地反映了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代表了风险管理技术和监管手段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强化了风险监管的理念,有助于促进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和公平竞争。
(2)新资本协议出台的背景
《巴塞尔协议》的制定和逐步推广,为进行有效的银行监管提供了依据,对防范与化解银行业的风险,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银行业发展和创新的步伐却从未停止,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的运行环境和监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巴塞尔协议》中风险权重的确定方法遇到了新的挑战。这表现为在信用风险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对银行业的破坏力日趋显现。在银行资本与风险资产比率基本正常的情况下,以金融衍生商品交易为主的市场风险频频发生,诱发了国际银行业中多起重大银行倒闭和巨额亏损事件。而《巴塞尔协议》主要考虑的是信用风险,对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考虑不足。
第二,危机的警示。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危机蔓延所引发的金融动荡,使得金融监管当局和国际银行业迫切感到重新修订现行的国际金融监管标准已刻不容缓。一方面,要尽快改进以往对资本金充足的要求,以便能更好地反映银行的基础风险;另一方面,需要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以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第三,技术可行性。近几年学术界以及银行业自身都在银行业风险的衡量和定价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探索性工作,建立了一些较为科学而可行的数学模型。现代风险量化模型的出现,在技术上为巴塞尔委员会重新制定新资本框架提供了可能性。
新协议草案较之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复杂得多,但也较为全面。它将把对资本充足率的评估和银行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地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其能够更好地反映银行的真实风险状况。新协议不仅强调资本充足率标准的重要性,还通过互为补充的“三大支柱”以期有效地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