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监理工程师综合练习

问答题混凝土离析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题目
问答题
混凝土离析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形成原因:
(1)集料级配不合格引起混凝土离板。
(2)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而未设置减速装置。
(3)浇筑过程中过振。
2.防治措施:
(1)采用级配合格的集料。
(2)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设置串筒、溜槽或振动溜槽等设施,且串筒出料口下面的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得超过1m,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
(3)振捣时,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即可,不得超振。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低温伤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类型有:冻害,冷害,冻旱。霜害,雪害原因:外因:低温程度,持续时间,发生时期,温度变幅内因:耐寒力措施:选择品种砧木,适地栽培选择园址,营造防护林加强综合管理,提高树体耐寒力调控休眠期针对性搞好防护

第2题:

简述软基地段填方路基施工后沉降迅速或不均匀沉陷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形成原因:
(1)粉喷桩、预应力管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及间距达不到设计要求。
(2)粉喷桩喷粉量未达到设计要求,或搅拌不均匀。
(3)预压或超载预压时间不满足设计要求,沉降未稳定,即卸载。
(4)路基加载速率过快。
(5)不同软基处理方式交界处处理不当。
(6)地质不均匀。
2、防治措施:
(1)粉喷桩、预应力管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应达到设计要求。
(2)粉喷桩喷粉量应达到设计要求,并搅拌均匀。
(3)预压时间应满足设计要求,待沉降稳定后方可卸载。
(4)通过地表沉降观测,控制路基填筑速率。
(5)对不同软基处理方式搭接处需处理到位。
(6)施工中发现地质不均匀情况,应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第3题:

简述桩基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形成原因:
1)钢筋笼内径与导管外壁间距小,粗骨料粒径偏大,主筋搭接焊接头未焊平,在提升导管过程中,法兰盘挂带钢筋笼;
2)钢筋笼主筋弯曲、骨架整体扭曲,箍筋变形脱落或导管倾斜,使得钢筋笼与导管外壁紧密接触;
3)混凝土面升至钢筋笼底时,混凝土浇灌速度过快,导致钢筋笼浮上来;
4)导管埋深过大,底部混凝土上升带动钢筋笼上浮。
防治措施:
1)在沉放导管过程中必须注意其垂直度,使钢筋笼内径与导管外壁之间的最小间距要大于粗骨料最大粒径的两倍;
2)严格控制钢筋笼骨架加工质量;
3)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随时观测混凝土面位置,接近钢筋笼底时,控制混凝土浇灌量及浇灌速度;
4)浇灌前应确认导管与钢筋笼之间无挂带现象;
5)浇筑前应检查钢筋笼的固定质量,浇筑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如发现钢筋笼松动,应及时处理。

第4题:

简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主要原因:
1.引水自流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超过其临界深度,使盐分通过毛细管上升,聚集地表;
2.高矿化度的水进行漫灌,盐分滞留地表;
3.具有积盐层的底土;
4.区由于频繁海潮带入土体中大量盐类,在强烈蒸发作用下向地表积累而形成滨海盐渍化。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
1.疏排,重视加强疏导排水系统建设;
2.良好的灌溉制度,不用高矿化水或劣质水灌溉;
3.地下水补给,防止地下水位升高;
4.中耕,使表层土壤疏松,减少、消除盐分的局部聚集条件;
5.改良,化学改良剂,如:石膏、硫酸、矿渣(磷石膏),施用改良剂后需用大量水冲洗;
6.有机肥、秸秆还田、翻压绿肥牧草。使用腐殖酸类肥料等改良盐碱土,都可收到脱盐、培肥的较好效果。
选择作物品种,种植耐盐碱的树种作物。如种植水稻对碱土的改良较有效。

第5题:

混凝土离析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形成原因:
(1)集料级配不合格引起混凝土离板。
(2)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而未设置减速装置。
(3)浇筑过程中过振。
2.防治措施:
(1)采用级配合格的集料。
(2)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设置串筒、溜槽或振动溜槽等设施,且串筒出料口下面的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得超过1m,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
(3)振捣时,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即可,不得超振。

第6题:

混凝土表面有蜂窝、麻面、气孔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形成原因:
(1)混凝土浇筑时振捣时间短、局部漏振;
(2)模板漏浆。
2.防治措施: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插入式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的深度。
(2)表面振动器移位应能覆盖已振实部分。
(3)控制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对于插入式及附着式振动器不宜超过300mm。
(4)模板拼接紧密,并加止水带,防止漏浆。

第7题:

吹砂或填砂路基压实度不够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形成原因:
(1)碾压遍数不够。
(2)压路设备不匹配。
(3)没有进行饱水碾压。
(4)碾压不均匀,局部漏压。
2、防治措施:
(1)确保碾压遍数符合规定。
(2)采用匹配的压实机具组合,保证碾压均匀。
(3)压路机应进退有序,前后应重叠,工艺合理。
(4)应进行全断面饱水碾压。

第8题: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病强度不够,均质性差产生的现象、原因和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现象: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2)、产生的原因:
①、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②、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③、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④、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⑤、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3)、防治的措施:
①、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朋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②、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第9题:

试述钢轨闪光焊“表面烧伤”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钢轨闪光焊表面烧伤形成的原因是:当钢轨与导电钳口接触不良时,局部接触电阻增大,焊接电流导致该处局部温度升高,超过相变温度或造成局部溶化,而该处周边的金属温度低,使该处冷却快,容易形成马氏体淬火组织,同时产生很大的残余应力。烧伤又称钢轨表面“打火”或“点击伤”。
防治措施:
(1)严格进行对钢轨导电接触部位除锈、去污,使接触面露出金属光泽;
(2)在压紧钢轨过程中防止焊渣或异物落入导电钳口与钢轨之间;
(3)经常检查导电钳口表面和及时更换磨损的电极钳口。

第10题: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病麻面产生的现象、原因和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产生的原因:
①、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②、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③、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④、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⑤、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防治的措施:
①、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②、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