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

多选题当混凝土堵塞导管时,可疏通导管内的混凝土的方法有()。A拔出导管B用型钢插入导管内来疏通C导管上固定附着式振捣器进行振动D高压水枪喷射E加缓凝剂

题目
多选题
当混凝土堵塞导管时,可疏通导管内的混凝土的方法有()。
A

拔出导管

B

用型钢插入导管内来疏通

C

导管上固定附着式振捣器进行振动

D

高压水枪喷射

E

加缓凝剂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C
解析: 当混凝土堵塞导管时,可采用拔插抖动导管(注意不可将导管口拔出混凝土面),当所堵塞的导管长度较短时,也可以用型钢插入导管内来疏通,也可以在导管上固定附着式振捣器进行振动来疏通导管内的混凝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当混凝土堵塞导管时,可疏通导管内的混凝土的方法有( )。

A.拔出导管
B.用型钢插入导管内来疏通
C.导管上固定附着式振捣器进行振动
D.高压水枪喷射
E.加缓凝剂

答案:B,C
解析:
2020版教材P222/2019版教材P216
当混凝土堵塞导管时,可采用拔插抖动导管(注意不可将导管口拔出混凝土面),当所堵塞的导管长度较短时,也可以用型钢插入导管内来疏通,也可以在导管上固定附着式振捣器进行振动来疏通导管内的混凝土。

第2题:

某桥主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地质依次为5C、m的砾石、37C、m的漂石和软岩。主要施工过程如下:平整场地、桩位放样、埋设护筒,采用冲击钻成孔。下放钢筋笼后,发现孔底沉渣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并用1.5倍的孔内水深压力的水压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格后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18C、m,在整个过程中连续均匀进行。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施工人员用吸泥机进行清理;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堵塞,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养护后经检测发现断桩。问题:1.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工序是什么2.钻孔的方法有哪些3.根据背景资料分析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4.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5.塞管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工序有:埋设护筒、制备泥浆、钻孔、清底、钢筋笼制作与吊装以及灌注水下混凝土等。2.钻孔一般采用螺旋钻头或冲击钻等成孔,或用旋转机具辅以高压水冲成孔。常用的方法是:正循环回转法,反循环回转法,潜水电钻法,冲抓钻法,冲击钻法等。3. (1)可能发生在10m处。吸泥机清理不彻底时,形成灌注桩中断或混凝土中夹有泥石。(2)可能发生在27m处。采取强制提升,可能使导管脱离混凝土面,再浇筑混凝土时,中间就会形成夹泥层。4.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可能会出现进水、漏水、上浮、塞管和埋管等问题。5.混凝土堵塞导管时,可采用拔抽抖动导管(不可将导管口拔出混凝土面)。当所堵塞的导管长度较短时,也可以用型钢插入导管内来疏通,或在导管上固定附着式振捣器进行振动。

第3题:

如果导管漏水,有可能发生混凝土堵塞于导管的现象。()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当发现空气喷嘴有堵塞现象时,应用高硬度的针状物疏通。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导管内卡混凝土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预防:导管口离槽底距离保持比不小于1.5D;混凝土隔水塞保持比导管内径有5mm空隙;按要求选定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操作控制,保持连续浇筑;浇筑间隙要上下小幅度提动导管。
处理:已堵管可敲击、抖动、振动或提动导管,或用长杆捣导管内混凝土进行疏通;如无效,在顶层混凝土尚未初凝时,将导管提出,重新插入混凝土内,并用空气吸泥机将导管内的泥浆排出,再恢复浇捣混凝土。

第6题:

下列关于断桩事故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A.混凝土坍落度小,导管直径较小,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堵塞导管
B.导管接口渗漏致使泥浆进入导管内,在混凝土内形成夹层
C.导管埋置深度过深,无法提起或将导管拔断
D.混凝土不能连续灌注,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的终凝时间
E.导管底口距离孔底距离较小

答案:A,B,C
解析:
2019版教材P153页

(1)混凝土坍落度小,离析或石料粒径过大,导管直径较小(导管内径一般为20~35cm),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堵塞导管,且在混凝土初凝前未能疏通好,当提导管时,形成断桩。
(2)由于测量及计算错误,致使导管底口距孔底距离较大,使首批灌注的混凝土不能埋住导管,从而形成断桩。
(3)在导管提拔时,由于测量或计算错误,或盲目提拔导管使导管提拔过量,从而使导管拔出混凝土面,或使导管口处于泥浆或泥浆与混凝土的混合层中,形成断桩。
(4)提拔导管时,钢筋笼卡住导管,在混凝土初凝前无法提起,造成混凝土灌注中断,形成断桩。
(5)导管接口渗漏致使泥浆进人导管内,在混凝土内形成夹层,造成断粧。
(6)导管埋置深度过深,无法提起或将导管拔断,造成断桩。
(7)由于其他意外原因(如机械故障、停电、塌孔、材料供应不足等)造成混凝土不能连续灌注,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致使导管内混凝土初凝堵管或孔内顶面混凝土初凝不能被新灌注混凝土顶升而被顶破,从而形成断粧。

第7题:

当混凝土堵塞导管时,可采用()、()(注意不可将导管口拔出混凝土面)处理,当所堵塞的导管长度较短时,也可以用型钢插入导管内来疏通导管,也可以在导管上固定附着式振动器进行振动来疏通导管内的混凝土。

  • A、不断加水、猛插拔
  • B、加缓凝剂、拔出导管略低于混凝土面
  • C、拔出重新接着灌注、多拆几节导管
  • D、拔插、抖动导管

正确答案:D

第8题:

【场景】 某桥主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地质依次为表层2m的砾石,以下为软土。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问较长,经业主同意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连续均匀进行。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灌注到30m时,出现导管堵塞,施工人员采用型钢插入法疏通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施工后经检测发现断桩。

第6题:下列措施不是钻孔灌注桩断桩的防治措施是( )。

A.对导管进行检漏和抗拉力试验

B.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振捣

C.避免防钢筋笼卡住导管

D.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


正确答案:B

第9题:

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要徐徐灌人,可整斗地灌人漏斗和导管,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皮垫,而使导管漏水。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如果导管漏水,有可能发生混凝土堵塞于导管的现象。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