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

单选题某工程采用的预拌混凝土由承包人提供,其基准单价为330元/m3,承包人当初投标价为335元/m3。施工期间,在采购该预拌混凝土时,其单价为300元/m3,该材料单价应调整为( )。A 318.5B 313.25C 330D 318.25

题目
单选题
某工程采用的预拌混凝土由承包人提供,其基准单价为330元/m3,承包人当初投标价为335元/m3。施工期间,在采购该预拌混凝土时,其单价为300元/m3,该材料单价应调整为( )。
A

318.5

B

313.25

C

330

D

318.25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工程采用的 C20 预拌混凝土由承包人提供,合同约定风险系数 5%,基准单价为 310 元 /m3,投标单价为 308 元/m3,在施工期间,采购混凝土时单价为 327 元/m3。合同约定的材料单 价调整后为( )元。

A.309.50
B.319.50
C.209.50
D.305.50

答案:A
解析:
涨幅=【实际价格 / max(基准价格;投标单价)-1】>5%时: 调整后的价格=投标单价 +【max(基准价格和投标单价)×(涨幅-5%)】 跌幅=【1-实际价格 / min(基准价格;投标单价)】>5%时: 调整后的价格=投标单价 -【min(基准价格和投标单价)×(跌幅-5%)】 涨幅:327÷310-1=5.48%。投标单价低于基准价,按基准价算,已超过约定的风险系数,应 予调整。材料单价调整后为:308+310×(5.48%-5%)=309.50 元。

第2题:

下列关于预拌混凝土说法正确的有( )。

A.预拌混凝土包括的种类有高强混凝土、中强混凝土和低强混凝土
B.预拌混凝土供货量应以体积计,计算单位为m3
C.预拌混凝土运输时间一般不宜超过3h
D.预拌混凝土常规品代号为C
E.预拌混凝土的经济运距,一般以15~20km为宜

答案:B,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混凝土。 选项A错误,正确的是预拌混凝土种类有高强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和重混凝土。
选项C错误,正确的是预拌混凝土运输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h。
选项D错误,正确的是预拌混凝土分为常规品和特制品,常规品代号为 A,特制品代号为B。

第3题:

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规定计算下列问题:
1.某高层商业办公综合楼工程建筑面积为90586m2。根据计算,建筑工程造价为2300元/m2,安装工程造价为1200元/m2,装饰装修工程造价为1000元/m2,其中定额人工费占分部分项工程造价的15%。措施费以分部分项工程费为计费基础,其中安全文明施工费费率为1.5%,其他措施费费率合计1%。其他项目费合计800万,规费费率为8%,增值税率为9%,计算招标控制价。
2.某工程招标控制价为8413949元,中标人的投标报价为7972282元,承包人报价浮动率为多少?施工过程中,屋面防水采用PE高分子防水卷材(1.5mm),清单项目中无类似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有该卷材单价为18元/m2 则该项目综合单价为多少?
3.某工程采用预拌混凝土由承包人提供。所需品种见表6-29。在施工期间采购预拌混凝土时,其单价分别为C20:327元/m3,C25:335元/m3,C30:345元/m3,合同约定的材料单价如何调整?

4.××工程约定采用价格指数法调整合同价款,具体约定见表6-30数据,本期完成合同价款为1584629.37元,其中:已按现行价格计算的计日工价款为5600元,发承包双方确认应增加的索赔金额为2135.87元,计算应调整的合同价款差额。

(1)某工程项目招标控制价的综合单价为350元,投标报价的综合单价为287元,该工程投标报价下浮率为6%,综合单价是否调整?
(2)某工程项目招标控制价的综合单价为350元,投标报价的综合单价为406元,工程变更后的综合单价如何调整?
(3)某工程项目招标工程量清单数量为1520m3,施工中由于设计变更调整为1824m3,增加20%,该项目招标控制综合单价为350元,投标报价为406元,应如何调整?
(4)某工程项目招标工程量清单数量为1520m3,施工中由于设计变更调整为1216m3,减少20%,该项目招标控制综合单价为350元,投标报价为287元,应如何调整?


答案:
解析:
问题1:计算结果见表6-31。

问题2:承包人报价浮动率的计算公式:
D=(1-7972282/8413949)×100%
=(1-0.9475)×100%
=5.25%
项目所在地该项目定额人工费为3.78元,除卷材外的其他材料费为0.65元,管理费和利润为1.13元。
该项目综合单价=(3.78+18+0.65+1.13)×(1-5.25%)
=23.56×94.75%
=22.32(元)
发承包双方可按22.32元协商确定该项目综合单价。
问题3:材料、工程设备价格变化的价款调整按照发包人提供的主要材料和工程设备一览表,发承包双方约定的风险范围按以下规定进行:
(1)当承包人投标报价中材料单价低于基准单价:施工期间材料单价涨幅以基准单价为基础超过合同约定的风险幅度值,或材料单价跌幅以投标报价为基础超过合同约定的风险幅度值时,其超过部分按实调整。
(2)当承包人投标报价中材料单价高于基准单价:施工期间材料单价跌幅以基准单价为基础超过合同约定的风险幅度值,或材料单价涨幅以投标报价为基础超过合同约定的风险幅度值时,其超过部分按实调整。
(3)当承包人投标报价中材料单价等于基准单价:施工期间材料单价涨、跌幅以基准单价为基础超过合同约定的风险幅度值时,其超过部分按实调整。
(4)承包人应在采购材料前将采购数量和新的材料单价报发包人核对,确认用于本合同工程时,发包人应确认采购材料的数量和单价。发包人在收到承包人报送的确认资料后3个工作日不予答复的视为已经认可,作为调整合同价款的依据。如果承包人未经发包人核对即自行采购材料,再报发包人确认调整合同价款的,如发包人不同意,则不作调整。
前述基准价格是指由发包人在招标文件或专用合同条款中给定的材料、工程设备的价格,该价格原则上应当按照省级或行业建设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信息价编制。
施工机械台班单价或施工机械使用费发生变化超过省级或行业建设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规定的范围时,按其规定调整合同价款。
(1)C20:327÷310-1=5.48%
投标单价低于基准价,按基准价算,已超过约定的风险系数,应予调整。
308+310×0.45%=308+1.495=309.50(元)
(2)C25:335÷325-1=3.08%
投标单价高于基准价,按报价算,未超过约定的风险系数,不予调整。
(3)C30:345÷340-1=1.47%
投标单价等于基准价,按基准价算,未超过约定的风险系数,不予调整。
问题4:
(1)本期完成合同价款应扣除已按现行价格计算的计日工价款和确认的索赔金额:
1584629.37-56002135.87=1576893.50(元)
(2)用表6-3中公式计算:

本期应增加合同价款59606.57元。
问题5:
(1)287÷350=0.82,偏差为18%;
350×(1-6%)×(1-15%)=279.65(元)
由于287元大于279.65元,所以该项目变更后的综合单价可不予调整。
(2)406÷350=1.16,偏差为16%;
350×(1+15%)=402.50(元)
由于406元大于402.50元,该项目变更后的综合单价应调整为402.50元。
(3)综合单价P1应调整为402.50元;
S=1.15×1520×406+(1824-1.15×1520)×402.50
=709608+76×402.50
=740198(元)
(4)综合单价P1可不调整;
S=1216×287=348992(元)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对这部分的规定如下:
(1)合同履行期间,当予以计算的实际工程量与招标工程量清单出现偏差,且符合下述两条规定的,发承包双方应调整合同价款。
(2)对于任一招标工程量清单项目,如果因工程量偏差和工程变更等原因导致工程量偏差超过15%时,可进行调整。当工程量增加15%以上时,增加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应予调低;当工程量减少15%以上时,减少后剩余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应予调高。
(3)如果工程量出现超过15%的变化,且该变化引起相关措施项目相应发生变化时,按系数或单一总价方式计价的,工程量增加的措施项目费调增,工程量减少的措施项目费调减。
上述规定中,工程量偏差超过15%时的调整方法,可参照如下公式:


采用上述两式的关键是确定新的综合单价,即P1。确定的方法,一是承发包双方协商确定,二是与招标控制价相联系,当工程量偏差项目出现承包人在工程量清单中填报的综合单价与发包人招标控制价相应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偏差超过15%时,工程量偏差项目综合单价的调整可参考以下公式:

第4题:

某混凝土结构工程,工程量清单中估计工程量为50000m3,合同规定混凝土结构工程综合单价为600元/m3,并且当实际工程量超过估计工程量15%时,超过部分应调整单价,单价调为550元/m3。工程结束时承包人实际完成混凝土结构工程量为65000 m3,则该项工程结算款为()万元。

A.3862.5
B.3850
C.3737.5
D.3575

答案:A
解析:
2020教材P175-178
工程结算款=50000×(1+15%)×600+[65000-50000×(1+15%)]×550=3862.5(万元)。

第5题:

下列关于预拌混凝土说法错误的是( )。

A.预拌混凝土为半成品
B.预拌混凝土也称为商品混凝土
C.预拌混凝土运输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h
D.预拌混凝土分为常规品和特制品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预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指在搅拌站生产的、通过运输设备送至使用地点的、交货时为拌合的混凝土。预拌混凝土作为商品出售时,也称为商品混凝土。预拌棍凝土作为半成品,质量稳定、技术先进、节能环保,能提高施工效率,有利于文明施工。我国提倡或强制要求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在采用商品混凝土时,要考虑混凝土的经济运距,一般以15~20km为宜,运输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h。

第6题:

某商品混凝土承包人的报价、基准价等信息如下表。实际购买价格为:C20:327元/ m3; C25:335元/ m3; C30:345元/ m3;按清单规范调整材料单价应为多少?


答案:
解析:
1、C20:投标单价低于基准价,按基准价为基数计算价格上涨系数:327/310-1=5.45%;
已超过投标时约定的风险系数,应予调整,以基准价格为基数调整超过风险系数部分(5.45-5)%,计算过程:308+310*(5.45-5)%=308+310*0.45%=308+1.495=309.50元
2、C25:投标单价高于基准价,按照投标单价为基数计算价格上涨系数:335/325-1=3.08%.
没有超过投标时约定的风险系数,不予调整。
3、C30:投标价等于基准价,按照基准价计算价格上涨系数:345/340-1=1.39%;
没有超过投标时约定的风险系数,不予调整。

第7题:

下列关于预拌混凝土说法正确的有( )。

A.预拌混凝土包括的种类有高强混凝土、中强混凝土和低强混凝土
B.预拌混凝土供货量应以体积计,计算单位为m3
C.预拌混凝土体积应以运输车的发货总量计算
D.预拌混凝土常规品代号为C
E.预拌混凝土需要以工程实际量进行复核时,其误差不超过±2%

答案:B,E
解析:
选项A错误,预拌混凝土包括的种类有高强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和重混凝土。选项C错误,预拌混凝土体积应由运输车实际装载的混凝土拌和物质量除以混凝土拌和物的表观密度求得。
选项D错误,预拌混凝土常规品代号A,特制品代号B。
教材页码:P129-143

第8题:

某工程采用的预拌混凝土由承包人提供,其基准单价为330元/m3,承包人当初投标价为335元/m3。施工期间,在采购该预拌混凝土时,其单价为300元/m3,该材料单价应调整为( )。

A.318.5
B.313.25
C.330
D.318.25

答案:A
解析:
本题中:投标单价高于基准价,且材料价格下跌,按基准价算:

第9题:

某工程采用的预拌混凝土由承包人提供,双方约定承包人承担的价格风险系数<=5%。承包人投标时对预拌混凝土的投标报价为308 元/m3,招标人的基准价格为310 元/m3,实际采购价为327 元/m3。发包人在结算时确认的单价应为()元/m3。

A.308.00
B.309.49
C.310.00
D.327.00

答案:B
解析:
投标单价低于基准价,施工期间材料单价上涨,按基准价算327÷310-1=5.45%,超过5%,应予调整。
308+310×O.45%=308+1.495=309.50(元)
或:308+[327-310×(1+5%)]=308+1.5=309.50(元)

第10题:

(2016年真题)某工程采用的预拌混凝土由承包人提供,双方约定承包人承担的价格风险系数≤5%,承包人投标时对预拌混凝土的投标报价为308元/m3,招标人的基准价格为310元/m3,实际采购价为327元/m3,发包人在结算时确认的单价应为( )元/m3。
 

A.308.00
B.309.50
C.310.00
D.327.00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物价变化。308+(327-310×1.05)=309.5元/m3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