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竞赛

问答题简述地震后四肢伤早期处理。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地震后四肢伤早期处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地震时胸部损伤早期处理。


正确答案:遇有开放性气胸,应立即用厚垫、纱布、洁净毛巾或衣服等严密封闭伤口,再用敷料加压包扎。敷料处最好加盖塑料布等;有多发肋骨骨折或反常呼吸时,除用敷料包扎外,应加以后棉垫或衣卷等物垫在伤处,在家,三角巾或绷带包扎、固定。遇有张力性气胸时,应立即在伤侧第二肋间锁骨中线处,用粗针头穿刺排气,并在针头尾端套上一个带孔的橡皮手套,作为排气活瓣,并尽快转运震区野战医院、医疗队做进一步处理。

第2题:

简述严重胸伤早期急救要点及其主要措施。


正确答案: 严重胸伤早期急救要点为气道通畅、维持呼吸和循环稳定。
首先保证气道通畅,措施包括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包括异物)和必要时气管内插管,后者包括经鼻、经口、经环甲膜或经气管缺损处置入管道。
其次维持良好的呼吸,措施包括迅速胸腔减压、封闭胸壁缺损伤口、机械通气(现场急救口对口人工呼吸)。
其后是维持循环的稳定,急救措施包括建立大的静脉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有手术指征时果断开胸止血、解除心包填塞或行心脏按摩复苏(急诊室开胸术)。

第3题:

简述挤伤、压伤的处理。


正确答案: 1.手脚等处可能被活动零部件等挤压致伤
2.救护人员应尽早搬除或松解挤压物,并尽快将伤员移至安全地带
3.有伤口应包扎伤口,怀疑有骨折或肢体肿胀时,应以夹板将关节固定
4.挤压伤伤员的患肢严禁抬高,按摩,热敷
5.当出现外商出血时,可用指压止血或包扎止血

第4题:

简述地震后的群众互救方法。


正确答案:地震后救人,时间就是生命。因此,救人应当先从最近处救起,不论是家人、邻居、工作岗位上的同事,或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是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救他们,这样可以争取时间,减少伤亡。震后救人的原则是:
1.在互救过程中,要有组织,讲究方法,避免盲目图快而增加不应有的伤亡。首先通过侦听、呼叫、询问及根据建筑物结构特点,判断被埋人员的位置,特别是头部方位,在开挖施救中,最好用手一点点拨,不可用利器刨挖。
2.如伤势严重,不能自行出来的,不得强拉硬拖,应设法暴露全身,查明伤情,施行包扎固定或急救。
3.在互救中,应利用铲、铁杆等轻便工具和毛巾、被单、衬衣、木板等方便器材。
4.挖掘时要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压埋阻挡物,应保护支撑物,清除埋压物,才能保护被压埋者赖以生存的空间不遭覆压。
5.清除压埋物及钻凿、分割时,有条件的要泼水,以防伤员呛闷而死。
6.对暂时无力救出的伤员,要使废墟下面的空间保护通风,递送食品,静等时机再进行营救。

第5题:

震后灾区垃圾废弃物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加强垃圾收集站点的管理,有专人负责清扫、运输。垃圾收集容器的容积以能收集1~3天的垃圾为宜。夏季当日运出,冬季可在1~3天运出。收集的垃圾应选择合适地点进行卫生填埋。垃圾填埋场所的周围应有排水沟,以防雨水冲灌。应有专人负责卫生,适时喷洒杀虫剂。对一些传染性垃圾可采用焚烧法处理。容器应每天消毒。

第6题:

地震伤后黄金救援时间是震后(),对于合并腹部损伤的最佳救援时间是伤后(),故有地震腹部损伤急救的“黄金12小时”之说


正确答案:72小时以内;6-12小时

第7题:

震后的环境卫生处理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加强灾民聚集地的厕所及垃圾场的设置和管理。尽量利用储粪设施储存粪便,在灾民聚集地选择合适地点搭建临时应急厕所,并及时对粪便进行卫生处理或掩埋。对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粪便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做好人、畜尸体的掩埋,对患传染病死亡的尸体应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当发现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泄漏或放射性污染时,要组织专业人员尽快判定危害范围,开展监测,及时上报、指导防护。

第8题:

简述早期脉络膜裂伤的临床表现及多发部位。


正确答案:脉络膜裂伤多发生于后极部,在视盘和黄斑之间或黄斑颞侧,呈月牙形,凹面朝向视盘,一个或多个,多伴有视网膜及脉络膜出血,故早期不易发现,随着出血的吸收,其边缘出现色素,中央才露出巩膜,呈黄白色,因视网膜完整,可见视网膜血管爬行其上。

第9题:

震后怎样简单处理伤口?


正确答案: 如果伤者外出血,应首先抬高受伤部位,用干净的绷带或布条包扎止血,同时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对有骨折的人员,不要做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做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送医院做进一步处理;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先给伤者口服糖盐水,防止休克。

第10题:

简述地震后四肢伤早期处理。


正确答案:对伤口进行包扎止血。有骨折,脱位者要进行复位并利用夹板或就便取材临时固定。对疑有或一旦确诊有急性筋膜腔隙综合征者,应立即将患肢置心脏水平,为一切外固定或压迫因素,同时应用封闭、解痉等药物并密切观察;如初步解救无效,情况继续恶化,应立即切开筋膜腔隙,进行彻底减压处理,并尽快转送震区野战医院、医疗队做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