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基础课

问答题杜甫为什么被人喻为“诗史”?

题目
问答题
杜甫为什么被人喻为“诗史”?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我国文学史上,世人称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杜甫的作品为“诗史”。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李白号称“诗圣”,杜甫号称“诗史”。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有“诗史”之称的诗人是杜甫。()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杜甫为什么被人喻为“诗史”?


正确答案: 杜甫是唐代,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之家,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非常关注。半生流离失所的苦难经历,使他得以深入社会,真切认识现实黑暗和百姓苦难。他的众多优秀诗篇,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社会风貌和时代苦难,被后人喻为“诗史”。

第5题:

下列作品中,被后人喻为“诗史”的作品是()

  • A、《蒿里行》
  • B、《观沧海》
  • C、《秋胡行》
  • D、《精列》

正确答案:A

第6题:

被喻为“忧国忧民”的诗人是?()

  • A、李白
  • B、高适
  • C、范仲淹
  • D、杜甫

正确答案:D

第7题:

诗作具有“诗史”之誉的诗人是()。

  • A、杜甫
  • B、白居易
  • C、李白
  • D、王昌龄

正确答案:A

第8题:

为什么说杜甫的《羌村三首》更具有诗史一位?


正确答案: 将杜诗称为使史始于唐末,主要是由于杜甫生逢乱世,首开了一时事入诗的先河,认为“读之可以知其世”,杜诗第一次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广泛,全面地将“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祭坛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详实,连续地描绘出来,不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证据性,同时,又有历史的认识性,总结性:杜诗的诗史性质更重要的内涵还在于杜甫以形象的手段,描绘了比历史更为广阔的更为具体的社会人生画卷,并寄予了强烈的悲欢感受,尤其是忧国忧民的情怀。《羌村三首》就是他记叙自身经历而折射出历史面目的代表诗篇,是他饱经忧患的生命与历史相随的深沉歌唱。此诗选取了诗人自己在“安史之乱”中一次偶然生还的经历,在与妻子,与家人,与交流所的典型生活琐事中,以小见大地表现了离乱的心理,战火的残酷,民间的疾苦及国破的悲情。深沉寄予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儒者情怀以及战争中普通人性的美好,是深刻而形象反映“安史之乱”系列作品中的代表。

第9题:

有“诗史”称誉的盛唐诗人是()

  • A、孟浩然
  • B、李白
  • C、高适
  • D、杜甫

正确答案:D

第10题:

为什么说《北征》是杜甫诗歌作为“诗史”的代表作?你能从诗篇中梳理出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表现吗?


正确答案: 《北征》表现了杜甫卓越的现实主义才能,深刻揭露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和入议论于诗的方法,对后世诗歌的发展有显著影响,所以说是杜甫诗歌作为“诗史”的代表作。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痛心山河破碎,深忧民生涂炭。这是全诗反复咏叹的主题思想,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主要特征。诗人深深懂得,当他在苍茫暮色中踏上归途时,国家正处危难,朝野都无闲暇,一个忠诚的谏官是不该离职的,与他本心也是相违的。因而他忧虞不安,留恋恍惚。正由于满怀忧国忧民,他沿途穿过田野,翻越山冈,夜经战场,看见的是战争创伤和苦难现实,想到的是人生甘苦和身世浮沉,忧虑的是将帅失策和人民遭难。总之,满目疮痍,触处忧虞,遥望前途,征程艰难,他深切希望皇帝和朝廷了解这一切,汲取这教训。因此,回到家里,他虽然获得家室团聚的欢乐,却更体会到一个封建士大夫在战乱年代的辛酸苦涩,不能忘怀被叛军拘留长安的日子,而心里仍关切国家大事,考虑政策得失,急于为君拾遗。可见贯串全诗的主题思想便是忧虑国家前途、人民生活,而体现出来的诗人形象主要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封建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