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基础课

问答题简要分析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语言特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要分析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语言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杂剧《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末”指的是()


正确答案:张生(或张珙、张君瑞)

第2题:

简述《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的形象。


正确答案: 崔莺莺是王实甫现实主义创作下反抗封建礼教的典型。本折通过大段的唱词,正面塑造了崔莺莺的形象。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大胆追求爱情自由,对爱情真挚专一,把功名利禄视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是一个闪耀着叛逆性格光辉的人物。

第3题:

《西厢记》、《牡丹亭》、《窦娥冤》的作者依次是

A 关汉卿、汤显祖、王实甫

B 王实甫、马致远、关汉卿

C 汤显祖、王实甫、关汉卿

D 王实甫、汤显祖、关汉卿


正确答案:D

第4题:

王实甫《西厢记》的体裁是()


正确答案:杂剧

第5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前四句与后两句抒情手法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前四句是描写秋景,与送别的离愁别绪和谐一致,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的愁绪,后两句将霜叶红说成离别人的眼泪染成,是把感情移植到景物的移情法,属于寓情于景。

第6题: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两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 A、夸张
  • B、比喻
  • C、排比
  • D、对偶
  • E、借代

正确答案:A,D

第7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这段唱词表现了莺莺怎样的心情?


正确答案: 表现了莺莺为即将离别而无限伤感的心情。

第8题:

《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曲文是如何体现莺莺送别恋人时的情感波澜的?
这折戏主要写崔莺莺不忍离别的心理。
(1)先写她赴长亭别宴途中的内心伤感。
(2)次写他在离宴上哀婉悱恻的离愁别绪。
(3)再写她对张生离别后要善自珍重和不要移情别恋的叮咛嘱咐。
(4)最后写张生走后她流连低徊不忍离去的悲痛心情。在表达自己的离别之痛中,莺莺对封建礼教、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门第观念给予了有力的控诉。作者抓住“暮秋天气”、“离人伤感”加以生发,以暮秋天气渲染离人伤感,把离愁别恨写得层次井然,细腻感人。

第9题: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写了哪几个场景?


正确答案: 一、赴亭惜别。
二、把酒饯别。
三、残照离别。

第10题:

试论王实甫《西厢记》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西厢记》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王世贞说:“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
结构
《西厢记》是我国较早的一部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剧本。它突破了杂剧的体制,共五本二十一折,或一人主唱,或数人轮唱,体现出作者的创新精神,被称为“传奇之祖”。
情节
《西厢记》情节单纯,结构严谨,主要设置了三对戏剧矛盾:老夫人和崔、张、红娘之间的矛盾;崔、张、红娘三人之间的矛盾;孙飞虎的叛军和崔家、张生及普救寺僧人之间的矛盾。波澜起伏,变故迭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语言
《西厢记》堪称古代诗剧的一个范本。往往既符合人物性格,又适合舞台演出,在戏剧性和性格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此外,它的语言构成,以当时的民间口语为主体,适量而自然地熔化前人诗词文赋中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