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基础课

问答题翻译: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晏子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题目
问答题
翻译: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晏子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初中语文《曹刿论战》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9日甘肃省兰州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曹刿论战》
2.内容: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基本要求:
(1)按第二课时进行讲解;
(2)重点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3)设置互动环节。
答辩题目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请谈一谈你对《左传》的认识?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还有我们上节课接触到的“长勺之战”,那么,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的胜利呢?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曹刿论战》,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本文是有关战争的文章,请在文中找出正面描写战争的文字。
明确:全文只有第二段“战于长勺”对战争进行了描写,一和三自然段都是在记叙曹刿对战争的分析。
(三)深入研读
1.文章题为“论战”,重在“论”还是重在“战”?(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重点是在“论”,记叙曹刿对于战争的分析总结。
教师总结:本文的第一个特点是中心突出,详略得当。
2.结合文章内容,请同学们具体分析体会这一特点。(小组讨论)
明确:这是一篇记叙战争的短文,但重点不是记叙战争的经过,而是着重写曹刿的“论战”,凡是与表现主题无关的枝节就尽量省略。如第一段写曹刿谒见庄公,谒见的细节一概省略了,劈头就问“何以战”;
第二段对战场的复杂情况及“未可”、“可矣”的理由均略而不写,留待后面补叙,就更能突出“论战”的见解;
第三段只用“公问其故”代替了鲁庄公一系列问话。但文章对战前战后反映曹刿战略见解的谈话,则详加叙述,因为战前是分析有无克敌制胜的条件,战后是总结以弱胜强的原因,这些都是围绕主题写的,全文自始至终突出了“论”字。
3.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作还有什么特点?(自由发言)
明确:本文短短二百二十二字,就把战争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记述得清清楚楚。所以本文的第二个特点是结构严谨,前后照应。
教师引导:课文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交代有关战争情节的呢?
明确:对话的方式,因此本文的第三个特点就是用对话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
4.那从两人的对话中,大家能够找出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吗?(结合历史背景,学生思考后回答)
明确:(1)战争过程的战略战术:“夫战,勇气也。”为根据,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攻击。以“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的意图。
(2)重视人民力量:“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5.学习了本文,同学们认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明确:充满着谋略和智慧,是一个有爱国之心和远见卓识,能见义勇为、沉着冷静的杰出平民知识分子,同时是古代的一位军事人才,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
(四)巩固提高
比较《木兰诗》和本文的特点。
明确:木兰诗全文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记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全文洋洋洒洒近400字,本文只有二百字左右。《木兰诗》对于花木兰人物形象的描写非常细致全面,本文通篇没有正面描写曹刿的人物性格,但人物形象仍然跃然纸上,这就是本文的独到之处。
(五)小结作业
小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发挥了各自的聪明才智,准确地总结了本文的写作特点,把握曹刿的人物形象。
作业:课下可以再去搜集《左传》的相关故事。同时记录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用到本文的写作特点,与同学们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参考答案】
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第一部分写曹刿拜见鲁庄公,第二部分写曹刿指挥战斗的经过,第三部分写曹刿阐明取胜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文章线索进行寻找分析,通过找出线索梳理文章结构脉络,加强对于文本的认知,丰富对于全文的情感体验。找出文章分几部分进行讲述,划分文章段落,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请谈一谈你对《左传》的认识?
【参考答案】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左传》的叙事敢于直书不讳,揭示事情的真实面貌,全书有关战争的文字较多,这些文字翔实生动,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郩之战,还有今天所学的长勺之战,都有出色的叙述。善于叙事,讲究谋篇布局,章法严谨,都是《左传》的独到之处。正因为如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2题:

翻译: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正确答案: 齐景公(姜姓,名杵臼)问晏子:“治理国家怕的是什么?”晏子回答说,“怕的是社庙中的老鼠。”景公问:“说的是什么意思?”晏子答道:“说到社,把木头一根根排立在一起(束:聚,这里指并排而立),并给它们涂上泥,老鼠于是前往栖居于此。用烟火熏则怕烧毁木头,用水灌则有怕毁坏涂泥。这种老鼠之所以不能被除杀,是由于社庙的缘故啊。国家也有啊,国君身边的便嬖小人就是社鼠啊。在朝廷内便对国君蒙蔽善恶,在朝廷外便向百姓卖弄权势,不诛除他们,他们便会胡作非为,危害国家;要诛除他们吧,他们又受到国君的保护,国君包庇他们,宽恕他们,实在难以对他们施加惩处。”

第3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妾私臣,臣之姜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①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②也。不然,章赐死。”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③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④章遇桀纣⑤者,章死久矣。”于是公遂废酒。

[注]①景公:齐景公。②废酒:停止饮酒。③爱:怜惜。④令:假使。⑤桀纣:即夏桀和商纣王,是两个暴君。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______________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的确,存在 
(2)偏爱

第4题:

翻译:晏子曰:“子将若何?”叔向曰:“晋之公族尽矣。肸闻之,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则公室从之。肸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肸又无子,公室无度,幸而得死,岂其获祀。”


正确答案: 晏子说:“您将怎么办?”叔向说:“晋国国君的同族人都衰亡了。我听说过,公室将近衰亡的时候,它宗族的枝叶先落下来,那么公室也就跟着衰亡了。我这一宗有十一个族,只有羊舌氏这一族还存在罢了。我又没有好儿子,公室没有法度,有幸能获得个好死,难道还能得到子孙的祭祀吗?”

第5题:

翻译: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雌的、母的牲畜。)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正确答案: 齐桓公外出荒效打猎,追赶一只鹿,走进了一道不知名的山谷。他见到一位老人,问道:“这叫什么谷?”老人回答:愚公谷。”桓公又问:“为什么叫这样的名字?”老人又答:“是因我命名。”桓公说:“我看你容貌神态、言谈举止都不象个愚蠢的人,怎么会因你而得名呢?”老人说:“请允许我告诉你。我原来喂养着一头母牛,生下的牛犊长大后,我把它卖掉又买了一匹马驹。一个年轻人说:‘牛不能生马。’说完就牵走了我的马驹。邻居们听了都认为我很愚蠢。所以就称这道山谷为愚公谷。”(其实这是一位聪明的老人,他清楚问话者的身份,才故意假托解释地名,讲了一个傻得荒唐的寓言故事,意在讽刺齐国司法的废乱。)

第6题: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正确答案:战则请从

第7题:

翻译: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


正确答案: 韩厥梦见他的父亲子舆对自己说:“明天要避开车的左右位置。”因此韩厥就在战车的中间位置驾车追赶齐侯。邴夏说:“射那个驾车的人,他是个君子。”齐侯说:“称他为君子还要射他,不合于礼。”射左边的人,左边的人掉到车下;射右边的人,右边的人倒在车中。綦毋张失去了战车,跟着韩厥说:“请让我搭乘你的战车。”上车站在左边右边,韩厥都用胳膊肘推挡他,让他站在自己身后。韩厥俯身扶稳右边被射伤的人。

第8题:

(一)诗词赏析。(第7题,共2分)

品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请简要分析画线句在这首词中的作用。(2分)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8-13题。(共14分)

【甲】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

【乙】师旷①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释:①师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人乐师。②援:执持,拿。③衽(rěn):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去掉。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A.齐之习辞者也

B.王曰,何坐

C.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

D.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正确答案:

第9题:

阅读下面一则古文,回答问题: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左传•成公二年》)翻译: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正确答案:綦毋张损坏了自己的战车,跟在韩厥的车后说:“请允许我搭乗你的战车。”他上车后,无论是站在车的左边还是右边,韩厥都用肘推他,让他站在自己身后。

第10题:

翻译: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正确答案: 不久太叔命令郑国西部和北部的边邑同时也臣属于自己。公子吕说:“国家受不了两属的情况,您将要怎么办?要交给太叔,我请求去为他效力;如果不给他,就请除掉他。不要使老百姓产生二心。”郑庄公说:“不用,他将会自取灭亡。”太叔又收两个边邑作为自己的领地,领地扩大到了廩延。子封说:“行了,领地大了就会得到百姓。”郑庄公说:“做事不义,别人就不会亲近他。发展下去就会垮台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