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基础课

问答题概括《蒹葭》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题目
问答题
概括《蒹葭》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诗经-蒹葭》中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请问这句诗引用了哪个成语?


正确答案:这句诗引用的成语是在水一方。

第2题:

以《关雎》和《蒹葭》这两首诗为例,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⑴景物描写对主题的烘托作用。
⑵形式上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不拘泥,富于变化。
⑶语言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双声、叠韵、叠字的运用,描摹细致曲折的感情和自然景象的特征,收到较大的艺术效果。
⑷章节重叠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第3题:

《诗经?秦风?蒹葭》是一首()。

A. 怀人诗

B. 送别诗

C. 弃妇诗

D. 思妇诗


参考答案:A

第4题:

试分析《蒹葭》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蒹葭》诗的形式分析:
典型的《诗经》样式:四言为主的句式,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蒹葭》诗一是四字句式(以四言为主);二是重章叠句(短章复沓)的结构方式
2.三个特点:
事实虚化诗歌把主要人物、事件都虚化了,追寻的是什么人,为什么追寻?被追寻的“伊人”是什么身份?伊人音容体貌均无,飘忽不定,来去渺茫。为什么那么难以得到?一切无从确认。
意象空灵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非现实人事,而是一种心象,呈现出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理情境。
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遡洄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读者可以从这里爱情的境遇,也可以唤起爱情的体验,还可以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并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
3.诗歌体现的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音乐美
含蓄美以少许表现许多,以表面极其经济的文字建构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
意境美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清新而又神秘的意境。
朦胧美诗采取曲笔描写了对意中人的憧憬、追求、失望、惆怅的心情,作远距离的勾勒。
音乐美,诗重章叠句,一意化为三叠,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一唱三叹。

第5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徭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诗经》徭役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l)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如《鸨羽》中对父母无人奉养的忧心,《君子于役》中对在远方服役的丈夫的牵念; 
(2)对个人劳苦和命运不公的感叹,如《小雅•何草不黄》中“独为匪民”的怨愤。 
《诗经》徭役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如《鸨羽》中以呼天式的抒情倾诉自己的痛苦;《君子于役》以平实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描绘最典型的黄昏之时农村生活的画面,将女主人公忧伤怅惘的思念之情放在宁静温馨的背景之中,更突出了徭役带给人们的痛苦;《何草不黄》用萎黄干枯的野草起兴,暗示了征夫役卒在繁重的劳役驱使下,也如野草般疲敝憔悴。

第6题:

概括《蒹葭》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思想内容:全诗写在一个芦苇苍苍、遍地白霜的晚秋清晨,诗人徘徊河边,追寻他的意中人。他时而逆流而上,时而顺流而下。但是无论他如何努力,伊人总是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即。从而抒发了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以及追求伊人而不得的惆怅、凄怆的感情。
艺术特色:
1.借景起兴,情景交融;
2.意境朦胧,含蕴不尽;
3.变换字眼,时空推移;
4.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第7题:

《诗经·秦风·蒹葭》是一首()

  • A、怀人诗
  • B、哲理诗
  • C、抒情诗
  • D、叙事诗

正确答案:A

第8题:

简述《蒹葭》的艺术特色。
(1)托物起兴,情景交融。诗中萧瑟朦胧的秋景和主人公求之不得的孤独怅惘之情相交融,极富感染力。
(2)此诗采用重章叠句形式,一唱三叹,把追求之苦和追求不得的怅惘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9题:

《诗经·秦风·蒹葭》是一首()

  • A、山水诗
  • B、送别诗
  • C、悼亡诗
  • D、爱情诗

正确答案:D

第10题:

《蒹葭》一诗起“兴”的句子是()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D、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正确答案: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