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基础课

问答题阅读作品片段,然后回答问题: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段文字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感情?

题目
问答题
阅读作品片段,然后回答问题: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段文字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感情?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阅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 33~35 小题。

第 33 题 概述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正确答案:
南国的和风细雨和柔和淡雅并不鲜明地突出秋天的悲凉过程。南国之秋色淡、味浅。

第2题:

刚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 36~38 小题。

第 36 题 这段文字是选取什么角度来刻画父亲形象的?


正确答案:
选取“背影”为角度。

第3题:

阅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 33~35 小题。

第 33 题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了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治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做表面文章、辩驳、议论和言谈,而是能权衡轻

第4题:

阅读作品片段,然后回答问题: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我嫌单调了,常常因此搁笔。
每次和朋友们谈话,谈到风景,海波又侵进谈话的岸线里,我嫌太单调了,常常因此默然,终于无语。
一次和弟弟们在院子里乘凉,仰望天空,又谈到海。我想索性今夜彻底地谈一谈海,看词锋到何时为止,联想至何处为极。
(1)文章开篇部分,作者想要描述什么 文章的主旨又是什么
(2)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来表现本文的主旨


答案:
解析:
(1)大海。歌咏大海,赞美大海。 (2)欲扬先抑的表现方法。

第5题:

你有一上午的时间,但是有四件事情,你如何安排:1.领导有事,紧急会议让你去替开,2.参加朋友父亲的葬礼,3.有群众来访,4.家人生急病需要你办理手续,你如何协调这四件事?


答案:
解析:
作为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同时接到多个任务的情况,这时我会认真的分析任务的轻重缓急,合理地安排时间,有条不紊地将工作做好。对于题目中所给出的任务我会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
    
第一,如果会议马上开始,应请教领导会议所需材料的内容以及要求,并根据领导的指示,立刻着手编写所需料 ,按时参加会议,在会议中认真记录会议精神,会后整理成材料上报领导。我会安排单位其他负责接待群众来访的同志出面接待,并嘱咐接待中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如果距离会议开始还有一段时间,我会首先亲自接待有群众来访,首先缓和一下气氛,拉近一下距离,先听他们怎么说,想表达什么诉求?在其倾诉的过程中,要把其反应的事项记录在本子上,既表现出对其问题的重视,也是一种备忘。明白问题的来龙去脉后,要依法依策地耐心向其解答,对晦涩难懂政策的要重点解释 ,对解答不认可或钻牛角尖的脾气倔的人,更要注重方式方法,既不能让其冲动,。如何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关系到基层和谐稳定大局,掌握好的方式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第三,家人生急病需要我办理手续,依照工作第一的原则,我会利用其他的方法去合理安排。联系家的亲属,请他们在现在去医院办理住院手续,并自己在下班后去医院探望。
    
第四,参加朋友父亲的葬礼,我应向他说明自己今天工作任务比较紧急不能参加他父亲的葬礼希望他节哀,相信朋友也会理解我的,我也会另找时间去他带去我的关心。
    
总之,作为一名公务人员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题目中的多件事情时间冲突或者任务比较多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能够按照工作第一、轻重缓急的原则有效进行安排和处理是我们必备的能力,也是我们日后提高的方向之一。

第6题:

阅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 33~35 小题。

第 33 题 在这一片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


正确答案:
一切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

第7题:

()写的是1917年冬,因为祖母病逝,作者朱自清从北京到徐州,和父亲一回扬州奔丧。丧事办完,又和父亲乘车北上,到了南京浦口车站,父亲为了谋生不得不和他中途分手。


正确答案:背影

第8题:

阅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 30~32 小题。

第 30 题 概括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正确答案:
希望湘西人民精神觉醒,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舟的精神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创造自己的新生活。

第9题:

阅读作品片段,然后回答问题: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我”怎样的感情


答案:
解析:
(1)晚年的父亲心境十分颓唐,但十分体谅儿子,仍是个慈父形象。 (2)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尤其是为人之父以后,作者对父亲角色有了情感的体验。作者日渐成熟,更能体会家道不幸给父亲晚年带来的压抑感。再次回忆父亲的背影,作者抒发的是对多年不相见的父亲的思念之情。?

第10题:

阅读作品片段,然后回答问题: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1)这段文字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感情
(2)这段文字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


答案:
解析:
(1)这段文字通过父亲为儿子送行一事的记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细致周到的关怀。 (2)行为描写,语言描写。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