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基础课

问答题阅读《孟子》中的一段文字: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注: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已--停职,罢免。)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题目
问答题
阅读《孟子》中的一段文字: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注: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已--停职,罢免。)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翻译: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讎。”


正确答案: 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把臣下当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最亲近的人;君主把臣下当狗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一般不相干的人;君主把巨下当泥土草芥,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仇敌。”

第2题: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


正确答案: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要你的君王朝着好的方向走吗?我明白地告诉你。假如这里有个楚国的大夫,想要他的儿子学会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教他呢,还是找楚国人教他呢?”戴不胜答道:“找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在旁边吵吵嚷嚷干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学会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要是把他领到齐国的庄街、岳里这样的闹市住上几年,那么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的。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中。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像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会跟谁干出坏事来呢?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又会和谁做出好事来呢?仅仅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第3题:

(三)阅读《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大路),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日:“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日:“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日:“吾用(资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日:“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乘车人自认为凭什么条件“欲之楚”而“北面持其驾”?


正确答案:

【答案】“马良”、“用多”、“御者善”。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提取文章信息能力。要在读懂文言信息的基础上作答。

第4题:

问答题
写出与句中加下划线词相对应的现代汉字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燕尔新昏,如兄如弟。(《诗经·邶风·谷风》)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左传·宣公二年》)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孟子·梁惠王下》)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诗经·齐风·南山》)

正确答案: 昏—婚。“昏”表本义“黄昏”,引申为“婚配”,引申义用“婚”字表示。“婚”是“昏”的区别字。
竟—境。“竟” 表本义“乐曲终了”,引申为“国界终端”,引申义用“境”字表示。“境”是“竟”的区别字。
反—返。“反”表本义“翻覆”,引申为“返回”,引申义用“返”字表示。“返”是“反”的区别字。
取—娶。“取”表本义“捕获”,引申为“迎娶”,引申义用“娶”字表示。“娶”是“取”的区别字。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问答题
翻译: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即楚王。〕者,谒者〔秦汉时,皇宫中负责通报传达等事的官员。〕操以入。中射之士〔官名,在宫中负责保卫工作。〕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正确答案: 有人向楚王敬献了一种长生不老之药,谒者捧着它入见楚王。中射之士看到后,问:“可以吃吗?”谒者答道:“可以!”于是中射之士夺过来,吞下肚去。楚王怒不可遏,让人把中射之士杀掉。中射之士托人说服楚王说:“我(吃那药时)问过谒者。谒者说可以吃,所以我才吃了。罪不在我,而在谒者。况且客人献的是不死之药,我吃了药如被杀死,这药岂不成了死药?大王杀死我这个无罪的人,只能证明献药人欺骗了您!”楚王于是不杀(他)。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写出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意义?


正确答案: 比喻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第7题:

翻译: 鲁连曰:“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居岁余,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蕃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斮之。’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


正确答案:鲁仲连说:“从前齐威王曾作过仁义之事——率领天下各诸侯国去朝拜周王室。周王室贫穷而弱小,(其它)诸侯国没什么人去朝拜它,而惟独齐国朝拜它。过了一年多,周烈王死了,诸侯都去吊丧,齐国迟到了。周王室的继位者(周显王)生了气,派人到齐国报丧说: ‘天子逝世,如同天崩地裂般的大事,新继位的天子也得离开宫殿居丧守孝,睡在草席上,东方属国之臣田婴齐居然敢迟到,当斩。’(齐)威王勃然大怒道:‘啊呸!你母亲,不过是个丫头啊!(你这贱种!)’最终被天下传为笑柄。齐威王所以在周天子活着的时候去朝见,死了却破口大骂,实在是无法忍受它的苛求啊。那些天子本来就是这样,恐怕不值得奇怪吧。

第8题:

阅读《孟子》中的一段文字: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注: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已--停职,罢免。)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正确答案: 类比法(答比较法也对)

第9题:

问答题
标点并翻译。  昔者楚共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楚师败而共王伤其目酣战之时司马子反渴而求饮其右竖谷阳操觞酒而进之子反曰嘻退酒也竖谷阳曰非酒也水也子反之为人也嗜酒而甘之弗能绝于口而醉战既罢共王欲复战令人召司马子反司马子反辞以心疾共王驾而自往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曰今日之战不谷亲伤所恃者司马也而司马又醉如此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恤吾民也不谷无复战矣于是还师而去斩司马子反以为大戮竖谷阳之进酒也不以仇子反也其心忠爱之而适足以杀之故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韩非子·十过》

正确答案: 从前荆龚王与晋厉公在鄢陵作战,楚军失败了,龚王受了伤。当初,战斗即将开始的时候,司马子反口渴了找水喝,童仆阳谷拿着黍子酿的酒送给他。司马子反接过来喝了下去。司马子反为人酷爱喝酒,他觉得酒味甜美,喝起来口不能自止,因此喝醉了。战斗停下来以后,荆龚王想重新作战要商讨对策。派人去叫司马子反,司马子反借口心痛没有去。龚王乘车前去看望他,进入军帐中,闻到酒味就回去了。荆龚王说:“今天的战斗,能依靠的就是司马了。可是司马又醉成这样,他这是忘记了楚国的社稷,不担忧我们大家啊。”于是收兵离去,并斩杀司马子反,将他暴尸示众。童仆阳谷献上酒,不是借此把子反灌醉,他心里认为这是忠心,却恰好害了子反。所以说:小忠,是大忠的祸害。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阅读《孟子·梁惠王下》节选段落,回答问题: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文中多次提到“庶几”这个词语,请解释它们在所在句子中分别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 差不多;近似。《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曰:“庶几,近辞也。”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