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基础课

单选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修辞手法是()。A 对偶B 排比C 比喻D 顶真

题目
单选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修辞手法是()。
A

对偶

B

排比

C

比喻

D

顶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单选题
“听”与“说”要注意方法,以下不正确的是()
A

要正确倾听,理解弦外之音

B

称为优秀的“倾听者”

C

有足够的敏感性

D

不用可以反复强化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第2题:

单选题
五缘文化中的“业缘”是指()。
A

宗族、亲戚关系

B

同学、同行间的关系

C

邻里、乡党等关系

D

因物而发生的关系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第3题:

问答题
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这里塑造人物形象采用了何种描写手法?

正确答案: 语言描写。
解析: 暂无解析

第4题:

单选题
关于元杂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杂剧短小,一般三折一楔子

B

杂剧突破了唐诗宋词的格律限制,一折之中可以换韵,也可以换宫调

C

杂剧以唱为主,宾为白,故曰宾白

D

杂剧一折只能有一个场景,且一折之中不可换场景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名词解释题

正确答案: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函作为公文中惟一的一种平行文种,其适用的范围相当广泛。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问答题
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这段文字: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w)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w)之。爱共(gōng)叔段,欲立之。亟(q)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gu)叔死焉。佗(tā)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找出文中至今仍使用的一个成语。

正确答案: “多行不义必自毙”。
解析: 暂无解析

第7题:

填空题
苏轼的诗融合各家,独标一格。其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充分显示了宋诗成熟期的总体风貌。

正确答案: 以文为诗
解析: 暂无解析

第8题:

问答题
《晋公子重耳之亡》 译文: 晋国的公子重耳遭受危难的时候,晋国军队到蒲城去讨伐他。蒲城人打算抵抗,重耳不同意,说:“我依靠君父的命令享有养生的俸禄,得到所属百姓的拥护。有了百姓拥护就同君父较量起来,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走吧!”于是重耳逃到了狄国。同他一块儿出逃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和司空季子。 狄国人攻打一个叫唐咎如的部落,俘获了君长的两个女儿叔隗和季隗,把她们送给了公子重耳。重耳娶了季隗,生下伯俦和叔刘。他把叔隗给了赵衰做妻子,生下赵盾。重耳想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我不回来,你再改嫁。”季隗回答说:“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改嫁,就该进棺材了。还是让我等您吧。”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才离开。 重耳经过卫国,卫文公子不依礼待他。重耳走到五鹿,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了他一块泥土。重耳大怒,想用鞭子抽他。狐偃说:“这是上天的恩赐。”重耳叩头表示感谢,把泥块接过来放到了车上。 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给他娶了个妻子,还给了他八十匹马。重耳对这种生活很满足,但随行的人认为不应这样呆下去,想去别的地方,便在桑树下商量这件事。有个养蚕的女奴正在桑树上,回去把听到的话报告了重耳的妻子姜氏。姜氏把女奴杀了,对重耳说:“你有远行四方的打算吧,偷听到这件事的人,我已经把她杀了。”重耳说:“没有这回事。”姜氏说:“你走吧,怀恋妻子和安于现状,会毁坏你的功名。”重耳不肯走。姜氏与狐偃商量,用酒把重耳灌醉,然后把他送出了齐国,重耳酒醒之后,拿起戈就去追击狐偃。 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长得连在一起,想看看他的裸体。重耳洗澡时,曹共公走近了去看他的肋骨。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对她丈夫说:“我看晋国公子的随从人员,都定以担当治国的大任。如果让他们辅佐公子,公子一定能回到晋国当国君。回到晋国当国君后,一定能在诸侯中称霸。在诸侯中称霸而讨伐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恐怕就是头一个。你为什么不趁早向他表示自己对他与曹君不同呢?”于是僖负羁就给重耳送去了一盘饭,在饭中藏了一块宝玉。重耳接受了饭食,将宝玉退还了。 到了宋国,宋襄公送给了重耳二十辆马车。 到了郑国,郑文公也不依礼接待重耳。大夫叔詹劝郑文公说:“臣下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其他人是赶不上的。晋国公子有三件不同寻常的事,或许上天要立他为国君,您还是依礼款待他吧!同姓的男女结婚,按说子孙后代不能昌盛。晋公子重耳的父母都姓姬,他一直活到今天,这是第一件不同寻常的事。遭到流亡在国外的灾难,上天却不让晋国安定下来,大概是要为他开出一条路吧,这是第二件不同寻常的事。有三位才智过人的贤士跟随他,这是第三件不同寻常的事。晋国和郑国是同等的国家,晋国子弟路过郑国,本来应该以礼相待,何况晋公子是上天所赞助的人呢?”郑文公没有听从叔詹的劝告。 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并问道:‘如果公子返回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美女。宝玉和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那些流散到晋国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楚成王说:“尽管如此,总得拿什么来报答我吧?”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手拿着马鞭和弓梢,右边挂着箭袋和弓套奉陪您较量一番。”楚国大夫子玉请求成王杀掉公子重耳。楚成王说:“晋公子志向远大而生活俭朴,言辞文雅而合乎礼仪。他的随从态度恭敬而待人宽厚,忠诚而尽力。现在晋惠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的人都憎恨他。我听说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迟的,恐怕要靠晋公子来振兴吧?上天要让他兴盛,谁又能废除他呢?违背天意,必定会遭大祸。”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秦国。 秦穆公把五个女子送给重耳作姬妾,秦穆公的女儿怀嬴也在其中,有一次,怀嬴捧着盛水的器具让重耳洗手,重耳洗完便挥手让怀嬴走开。怀赢生气地说:“秦国和晋国是同等的,你为什么瞧不起我?”公子重耳害怕了,脱去衣服把自己关起来表示谢罪。又有一天,秦穆公宴请重耳。狐偃说:“我比不上赵衰那样擅长辞令,让赵衰陪你去吧。”在宴会上,公子重耳作了一首《河水》诗,秦穆公作了《六月》这首诗。赵衰说:“重耳拜谢君王恩赐!”公子重耳走下台阶,拜谢,叩头。秦穆公也走下一级台阶表示不敢接受叩谢的大礼。赵衰说:“君王提出要重耳担当辅佐周天子使命,重耳怎么敢不拜谢?” 鲁僖公二十四年,春天,周历正月。秦穆公派兵护送晋公子重耳回国。没有记载,晋国没有正式通知鲁国。 课后思考与练习: 阅读《晋公子重耳之亡》,探讨文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正确答案: 季隗,她定是个温婉可人的女人。贤良淑德,忠贞爱情,俗话说来,便是个在成功男人背后默默持家的女人。重耳流亡于狄,季隗乃狄国俘虏,见赐与重耳,二人共处十二年。一日,重耳将行,言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只是这区区十一字,简单如斯,却勾勒晕染极广。既点出了重耳的不舍又铺陈出了他的自我与专横。要想在那个年代,各国战乱烽火连连,膝下儿女尚幼,夫君又不知何往,这对季隗必是无比沉重的缧绁。但面对晋公子的“不平等条约”,此女却淡然云道:“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又是区区数字,是小儿女不愿分别的依依之情,后是一阵满载爱恋的埋怨,这个似水、如玉般温润的季隗,哪里忍心一己私欲乱了心上人的大计呢,是以甘于独守寒窑盼子凯旋。我认为,也正是她的痴情,才安了重耳的心,定了重耳的魄,使其义无反顾地投身持国大计,也无对家的牵挂与粘连。
姜氏,她是个与季隗迥异的“大女人”。念及她的诸多作为,此女确乎颇具心智,实是巾帼不让须眉,她识大体、明大义,不耻为儿女私情泪落沾裳,不耻以儿女私情织成蛛网牵绊。她将偷听到重耳大计的谄媚蚕婢灭口,不止表明其志所向,更是以其机警明智免了晋文公以后一路上不必要的坎坷。在得知重耳贪恋温柔后,劝慰出:“怀与安,实败名。”之后与子范用谋遣重耳离国,奔赴一个又一个的“战场”,开劈霸业,又是不得不赞的高明。
怀赢,顿觉此女异非常理,为世之鲜有,可怜她沦落成了男尊女卑社会的附庸。作为国与国间连横的工具,身处劣势,唯不断挣扎,却又多做无用功。敏感而稚嫩的心思,细腻又热烈的感情,似乎还能从她的言行里看出她也曾像季隗那般的温婉,却在被世事抛下的那些岁月里,在内心的无比压抑折磨下,背负着沉重的压抑。当多年的赍恨爆发于点滴之间,她却终于勇敢地对重耳咆哮,诉出了自己的真情,诉出了她的那种强烈的渴望被尊重的心情和对爱的渴望与需要。
解析: 暂无解析

第9题:

多选题
下列作品是清代的有()
A

《三国演义》

B

《儒林外史》

C

《红楼梦》

D

《西游记》

E

《聊斋志异》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单选题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不包括()。
A

中国

B

俄罗斯

C

斯里兰卡

D

哈萨克斯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