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基础课

单选题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历程分为几个阶段,下列选项哪个是正确的?()A 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B 统一分配、供需见面、学校推荐C 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学校推荐D 统筹安排、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题目
单选题
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历程分为几个阶段,下列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A

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B

统一分配、供需见面、学校推荐

C

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学校推荐

D

统筹安排、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发展历程分为以下哪几个阶段()

  • A、设想阶段
  • B、发展阶段
  • C、起步阶段
  • D、准备阶段
  • E、规范阶段

正确答案:B,C,E

第2题:

中国就业政策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中国就业政策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⑴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控制下的统包统配的就业政策
⑵改革开放初期的政府主导下的多渠道就业政策
⑶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政府指导下的市场就业政策

第3题:

我国就业保障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参考答案:1)建立和发展阶段:建国初期的就业保障制度有以下两个特点:统包统配、普遍就业;终身固定的劳动关系;2)变革阶段:新型的就业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大多数国有企业建立了劳动服务公司,安置本企业职工的返城子女就业;允许提前退休,有返城子女顶替岗位;鼓励返城青年自谋职业,自己创业,国家予以减免税的支持。3)我国现行就业社会保障制度:国务院1998年12月26日发布《失业保险条例》;启动再就业工程,全面规划,促使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为下岗职工提供全方面服务;加强就业市场宏观调控,适度约束失业率。

第4题:

我国蔬菜业的发展历程(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1)传统社会——自给自足
(2)小商品社会——就地为主,自产自销
(3)商品社会——产供销分离
(4)信息化社会——产供销一体化

第5题:

下列不属于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发展历程的成型阶段的是()

  • A、职业介绍
  • B、失业保险
  • C、就业训练
  • D、知青返城和待业青年

正确答案:D

第6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密炼机混炼历程的是()

  • A、湿润阶段
  • B、散热阶段
  • C、捏炼阶段
  • D、混合阶段

正确答案:A,C

第7题:

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历程分为几个阶段,下列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 A、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 B、统一分配、供需见面、学校推荐
  • C、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学校推荐
  • D、统筹安排、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正确答案:D

第8题:

橡胶硫化历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1)焦烧期-硫化起步阶段,是指橡胶在硫化开始前的延迟作用时间,在此阶段胶料尚未开始交联,胶料在模型内有良好的流动性。(对于模型硫化制品,胶料的流动、充模必须在此阶段完成,否则就发生焦烧.出现制品花纹不清,缺胶等缺陷。)
意义:焦烧期的长短决定了胶料的焦烧性及操作安全性。这一阶段的长短取决于配合剂的种类和数量。
(2)欠硫期-预硫阶段,焦烧期以后橡胶开始交联的阶段。在此阶段,随着交联反应的进行,橡胶的交联程度逐渐增加,并形成网状结构.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逐渐上升,但尚未达到预期的水平.但有些性能如抗撕裂性、耐磨性等却优于正硫化阶段时的胶料。
意义:预硫时间的长短反映了硫化反应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配方)。
(3)正硫期-橡胶的交联反应达到一定程度,此时的各项物理性能均达到或接近最佳值,其综合性能最佳。此时交联、裂解反应达到平衡,因此胶料的物理机械邪能在此阶段也保持恒定,所以也称为平坦硫化阶段。
意义:这个阶段橡胶的综合性能最好,是选取正硫化时间的范围。
(4)过硫期-正硫化以后继续硫化的阶段。在过流化阶段氧化和热断链反应占主导地位,因此胶料出现物理机械性能下降。
意义:过硫阶段的性能变化情况反映了硫化平坦期的长短,不仅表明了胶料热稳定性的高低,而且对硫化

第9题:

我国奶牛业发展历程的几个阶段及特点?


正确答案: 已经建立起了体形结构良好、生产性
能高、遗传性能稳定、具有良好乳用特征的高产、稳产、健康牛群。全国发展不均衡,从建国到现在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8年,我国奶牛的初创阶段,牛奶消费不普遍,主要是孩子、老人和病人。作为补充营养需要,故属于福利奶的范畴。主要:黑龙江、辽宁、四川、内蒙古和新疆。杂交改良当地黄牛取得较大进展。如黑龙江引用荷斯坦牛改良黄牛而形成黑龙江荷斯坦牛。内蒙古采用西门塔尔品种改良黄牛及分布在三河地区的一些原由白俄罗斯人带来的奶牛经杂交选育而形成三河牛。以短角牛杂交改良内蒙古牛而形成的草原红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瑞士褐牛改良当地哈萨克牛而形成的新疆褐牛等。
奶牛头数增加:12万头→48万头,鲜奶总产量增加:20万吨→88.3万吨乳制品产量增加:由1952年的0.06万吨→4.65万吨。
第二阶段:1979-1992年,奶牛业快速发展期。
奶牛头数:48万头→313万头,增长6.5倍。
鲜奶总产量:88.3万吨→503万吨,增长5.6倍。
乳制品产量:由1978年的4.65万吨→41.28万吨,增长8.88倍。
原因:改革开放政策;1988年开始“菜篮子工程”,使“奶瓶子”发展;明确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第三阶段:1993-1999年,奶牛业的调整时期。奶牛数量由1992年的503.1万头下降到1993年的498.7万头,出现了持续增长后的首次负增长。原因:计划经济现市场经济转轨的必然反映。取消“以奶换料”,没有了平价料,奶牛效益下降。合资和外资企业涌入冲击:瑞士的“雀巢”和美国的“卡夫”等。出现问题:对奶源竞争;落后企业倒闭,奶源分布再调整;奶牛业的饲养、加工、销售各自独立,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调整,走产业化之路。
第四阶段:2000年至今。奶牛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健的要求越来越强烈,随之“早餐革命”、2000年启动了“学生饮用奶计划”,“牛奶是补钙的最佳来源”被人们接受。消费群体扩大,牛奶的消费量急剧增大。奶牛业朝着产业化、现代化的方向蓬勃发展。全国有奶牛600多万头,黑龙江达到160万头,内蒙,山东,河北发展很快。以提高单产、降低生产成本、引进现代化新设备、新工艺、进行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创名牌。出现的问题:盲目引进,从澳洲和新西兰引进的奶牛产量不高,但适应性能好。有短期行为。

第10题:

我国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发展的历程分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1)起步阶段——《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时期
(2)试点阶段——《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时期
(3)社会化方式开展阶段——《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时期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