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基本知识

单选题正式提出悸与惊的病名的是()A 《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医宗金鉴》D 《济生方》E 《医林改错》

题目
单选题
正式提出悸与惊的病名的是()
A

《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医宗金鉴》

D

《济生方》

E

《医林改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心悸病名最早由哪位医家正式提出

A、张仲景

B、巢元方

C、张景岳

D、朱丹溪

E、孙思邈


参考答案:A

第2题:

最早正式提出怔忡病名的是( )。

A.《内经》

B.《伤寒论》

C.《济生方》

D.《医宗金鉴》

E.《医林改错》


正确答案:C

第3题:

最早正式提出怔忡病名的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济生方》

D.《医宗金鉴》

E.《医林改错》


正确答案:C

第4题:

试据原文“寸口脉动而弱”分析惊与悸的病因、病机及二者间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 《金匮》指出“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在寸口诊得如豆形转动状的脉,为动脉,主惊证;诊得细软无力的脉象,为弱脉,主悸证。惊证是因外界刺激,卒受惊恐而成,惊恐导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气血逆乱,其人精神不定,卧起不安,出现动摇不宁,如豆粒转动之状脉象,故曰“动即为惊”。悸证为自身气血虚少,血不养心,心失所养,脉气鼓动无力,故见软弱而无力的脉象,时时自觉心中跳动,故曰“弱则为悸”。惊与悸虽然在病因方面有外来与内生的不同,但二者在病变上又是相互影晌,互为因果。例如惊久可以致悸,悸亦常可致惊,在一定情况下,惊与悸可同时出现,所以临床上常将惊、悸并称。若寸口脉动、弱并见,为气血不足之人,又逢惊恐之象,症见精神惶恐,坐卧不安,心中悸动不宁,不能自主,即为惊悸。

第5题:

惊悸病名最早由哪位医家正式提出

A.张景岳
B.孙思邈
C.巢元方
D.张仲景
E.朱丹溪

答案:D
解析:

第6题:

正式提出“胸痹”病名的是下列哪部著作 ( )

A.《内经》

B.《金匮要略》

C.《圣济总录》

D.《世医得效方》

E.《证治准绳》


正确答案:B

第7题:

“胸痹”病名正式提出见于《金匮要略》。( )


正确答案:√

第8题:

最早正式提出胸痹病名的是( )。

A.《黄帝内经》

B.《金匮要略》

C.《圣济总录》

D.《症因脉治》

E.《世医得效方》


正确答案:B

第9题:

下列哪一个是痰火引起的心悸的特点()

  • A、心慌气短,动则为甚
  • B、心悸阵发,惊则更甚
  • C、悸而胸闷,呼吸不利
  • D、悸而窒闷疼痛
  • E、悸而空虚,甚则喘逆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关格正式作为病名提出的著作是()。

  • A、《辨证录·种嗣门》
  • B、《黄帝内经》
  • C、《伤寒论》
  • D、《备急千金方》
  • E、《金匮要略》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