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基护士基础理论知识

问答题简述有机磷酸酯中毒机制、中毒表现及其解救原则。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有机磷酸酯中毒机制、中毒表现及其解救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碘解磷定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机制是A.直接阻断M胆碱受体B.直接阻断N胆碱受体SXB

碘解磷定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机制是

A.直接阻断M胆碱受体

B.直接阻断N胆碱受体

C.直接对抗体内聚集的乙酰胆碱的作用

D.使失去活性的胆碱酯酶活性恢复

E.使胆碱酯酶活性受到抑制


正确答案:D
碘解磷定是一类能使被有机磷酸酯类抑制的胆碱酯酶恢复活性的药物,在胆碱酯酶发生“老化”之前使用,与磷酰化胆碱酯酶结合后可使酶的活性恢复。故选D。

第2题:

下列药物中毒可用氟马西尼解救的是

A:华法林及其类似物
B:有机磷酸酯类
C:乙酰水杨酸类
D:吗啡及其衍生物
E:苯二氮

答案:E
解析:
氟马西尼能与苯二氮结合位点结合,对抗苯二氮类(地西泮)的作用,是苯二氮{图2}类(地西泮)的特效解毒药。

第3题: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可选用()和()解救。


参考答案:阿托品,氯解磷定

第4题:

简述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制、中毒表现和主要抢救药物。


正确答案: 中毒机制:有机磷酸酯类与AChE牢固结合,形成难以水解的磷酰化AChE,使AChE失去水解ACh的能力,造成体内ACh大量积聚而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
中毒症状表现多样化,主要为:
①毒蕈碱样症状,表现为瞳孔缩小,视力模糊,泪腺、汗腺等腺体分泌增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综合效应,症状出现的先后与组织接触有机磷酸酯类的先后有关。
②烟碱样症状,表现为肌无力,不自主肌束抽搐、震颤,严重者引起呼吸肌麻痹。
③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先兴奋、不安,继而出现惊厥,后转为抑制,出现反射消失、昏迷、血压下降、中枢性呼吸麻痹等。
中毒的解救药物有阿托品和AChE复活药,一般须两药合用。
①阿托品:能阻断M胆碱受体,迅速对抗体内ACh的毒蕈碱样作用和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用药应早期、足量、反复。
②AChE复活药:能使被有机磷酸酯类抑制的AChE恢复活性,常用药物有碘解磷定、氯解磷定,可迅速控制肌束颤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也有一定改善作用。

第5题:

试述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主要解救药物及解救原理。


正确答案: (1)主要解救药物有两类:阿托品类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2)解救原理: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后,临床上出现较早、对病人危害较大的主要是M样症状。阿托品为M受体阻断剂,可竞争性阻断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拮抗乙酰胆碱的作用,故可解除M样症状。阿托品也能部分解除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大剂量阿托品还能阻断神经节N1受体,对抗N1样症状。
胆碱酯酶复活药如碘解磷定(PAM)等,其分子中带正电荷的季铵氮,进入体内后即与磷酰化胆碱酯酶的阴离子部位以静电引力相结合,进而PAM分子上与磷酰化胆碱酯酶的磷酰基形成共价键结合,生成磷酰化胆碱酯酶和解磷定的复合物,后者进一步裂解为磷酰化解磷定,同时使胆碱酯酶游离出来,恢复其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此外,碘解磷定也能与体内游离的有机磷酸酯类直接结合,形成无毒的磷酰化碘解磷定,由尿排出,从而阻止游离的毒物继续抑制胆碱酯酶活性,避免中毒过程继续发展。

第6题:

有机磷酸酯药物中毒应如何解救?


正确答案:有机磷酸酯中毒,通称有机磷农药中毒,轻度中毒:有唾液分泌增加,支气管分泌增加,肠道蠕动加快,腹痛等,可单用阿托品解救。中、重度中毒:四肢乏力、抽搐、动物狂躁、不安,应用阿托品配合解磷定等对因、对症治疗。

第7题:

简述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1)迅速消除毒物以免继续吸收。发现中毒后,应立即将患者移出有毒场所。对经皮肤侵入的中毒者,应清洗皮肤,但避免用热水,最好用温水和肥皂彻底清洗;经口中毒时,应首先抽出胃液和毒物,并立即以微温的2%碳酸氢钠溶液或1%盐水反复洗胃,也可用1:5000K2MnO4彻底洗胃,直至洗出液不再有有机磷酸酯类的特殊气味为止,然后再给硫酸镁导泻。敌百虫口服中毒时不能用碱性溶液洗胃,因为此药在碱性溶液中可转化为敌敌畏而增加毒性;而对硫磷中毒者忌用K2MnO4洗胃,否则可氧化成对氧磷而增加毒性。眼部染毒,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数分钟。
(2)积极使用解毒药在清除毒物及维护病人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同时,需及早、足量、反复地注射阿托品,同时合用胆碱酯酶复活药,特别在中度和重度中毒病例,更需合用胆碱酯酶复活药,以便取得最佳疗效。但在胆碱酯酶复活后机体可恢复对阿托品的敏感性,易发生阿托品过量中毒。因此,两种药物合用时。阿托品的剂量应比单用时适当减少。

第8题:

简述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机制及解救的原理。


正确答案:中毒机制:形成无活性磷酰化胆碱酯酶,使体内乙酰胆碱不能水解,浓度急剧增高而致一系列中毒症状。解救:催吐、洗胃、导泻、利尿促进毒物排泄。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对抗M受体及部分中枢的中毒症状。胆碱酯酶复活剂一一解磷定或氯解磷定,使胆碱酯酶复活恢复水解乙酰胆碱的作用,并可与体内游离的有机磷农药结合成无毒化合物,较大剂量时可对抗骨骼肌震颤。

第9题:

简述有机磷酸酯的神经毒性作用及其机制?


正确答案: 有机磷酸酯脂溶性很强,可进入神经系统,是一类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有机磷酸酯类可使体内生物大分子物质烷基化和磷酸化,从而导致迟发性神经毒性,病变可沿轴索向近端发展直到波及细胞体,形成“返死式神经病”有机磷酸酯类可攻击多个靶点,但目前仍不清楚与引起轴索变性有关的重点靶点。

第10题:

试述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机制及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中毒机制:有机磷酸酯类可与胆碱酯酶牢固结合,从而抑制了胆碱酯酶的活性,使其丧失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堆积,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
临床表现:
①M样中毒症状:如缩瞳、视力模糊、流涎、口吐白沫、出汗、皮肤湿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小便失禁、支气管痉挛、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等。
②N样中毒症状:如肌震颤、抽搐、肌无力甚至麻痹、心动过速、血压先升高后下降等。
③中枢症状:如先兴奋后抑制,出现头痛、头晕、不安、失眠、谵妄、昏迷、呼吸和循环衰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