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能利用比例尺在平面图上量算两地间的图上或实地距离。
②学会用地图说明比例尺大小不同及内容详略的差异,并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地图。
过程与方法:
④通过用比例尺计算两地的实地距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地图的空间概念。
②通过收集资料展示等活动,学会运用网络收集地理信息,运用资料说明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养成在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同时懂得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参考设计】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丈量黑板的长和宽,并照样子将黑板画在本子上,用自己画的黑板长度(或宽度)除以黑板实际的长度(或宽度),得到一个数值,这个数值是什么——比例尺
【设计理由】通过学生观察、量取、计算、领悟比例尺的含义,让学生通过分析自己的作品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比例尺的含义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自学教材,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
(1)什么是比例尺
(2)比例尺的公式是如何表示的
(3)比例尺有没有单位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并对比例尺的概念进行澄清,无单位。
【学生活动】在地图上,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2cm,两地实距40km,则该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学生演算,教师点评】有关比例尺的计算,都是围绕比例尺的计算公式进行。在已知比例尺和可量算图上距离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地图推测出实地距离。
【设计理由】比例尺有关知识小学已经学过,学生通过自学基本能够掌握相关概念,同时通过练习可熟练掌握有关比例尺的计算。
二、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展示图片】展示含有不同表示方法的比例尺的“中国地图”。
【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思考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完成表格填写。
【学生填写,教师总结】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
【学生活动】请学生通过进行比例尺的转换,完成上表中其他空格的填写。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可以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三、比例尺的大小与内容详略关系
【展示图片】展示“京津唐地区”和“北京动物园”地图。
【小组讨论】每四人为一小组,观察这两张地图有什么不同;每个小组讲讲自己观察的结果。小组讨论这两幅图的比例尺、范围、内容有什么不同,并填写表格。
【教师总结】
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所示范围越小,反映的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所示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地图上表示的地区内容有详有略,在绘制地图时,要根据所表示的内容进行合理的选取。需要在地图中展示某学校校舍详细分布时要使用大比例尺.而画一幅世界地理则可以选取小比例尺。
【课后实践】我们的学校作为一座新建学校,至今没有一幅校园平面图,请同学们利用地理课上学习的知识,用16k纸,把我们学校的平面图设计出来。这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设计理由】通过不同地图的比较,让学生直观感受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详略的关系,变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也符合该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后通过让学生进行学校平面图设计,不仅可以达到对于本课学习内容“比例尺”的巩固’.也能深切体会到其对于实际生活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