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基础

单选题流动性陷阱是指(  )。A 利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无论如何增加,人们都不会选择持有货币B 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后,无论如何降低,人们都愿意持有货币C 由于交易动机存在,无论利率如何变化,人们都会持有一定量的货币D 由于预防动机的存在,无论利率如何变化,人们都会持有一定量的货币

题目
单选题
流动性陷阱是指(  )。
A

利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无论如何增加,人们都不会选择持有货币

B

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后,无论如何降低,人们都愿意持有货币

C

由于交易动机存在,无论利率如何变化,人们都会持有一定量的货币

D

由于预防动机的存在,无论利率如何变化,人们都会持有一定量的货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何为“流动性陷阱”?


参考答案: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谓。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第2题:

流动性陷阱(凯恩斯陷阱)(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当LM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时,居民在既定的利率水平下愿意持有任何数量的货币

第3题:

流动性和流动性陷阱


参考答案:

(1)流动性: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变现的能力。
(2)流动性陷阱: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处于高点,人们就会出售有价证券而持有货币,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蒙受损失,货币的需求弹性会变得无限大。此时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第4题:

流动性陷阱是指LM水平区域,财政政策效果最显著。


答案:错
解析:
正确。在LM水平区域,即凯恩斯区域中,存在着流动性偏好陷阱,不论货币供给量如何松动,利率都不会降低。按照凯恩斯学派的观点,经济一般处于萧条时期,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有很大效果。

第5题: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流动性陷阱吗?


答案:
解析:
(1)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当利率极低时,有价债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债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债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但实际上,以经验为根据的论据从未证实过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动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确地说明是如何形成的。 (2)量化宽松政策指中央银行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其中,量化指的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即减少银行的资金压力。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做法。量化宽松政策本就是在利率逼近于零,经济可能陷入流动性陷阱时所采用的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因而量化宽松政策不会导致流动性陷阱。 量化宽松政策的目的在于直接影响银行、企业和家庭外部融资的成本和可获得性,按照不同的作用机理,它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央行明确承诺政策利率将长时期保持低位;固定利率长期再融资操作;资产购买。在零利率下限处其作用机制如下:①美联储大量购买资产,有利于稳定投资市场的预期,由于在利率水平很低情况下,资产价格处在较高的水平之上,大量购买资产能减少投资者抛售债券的情况,从而使得社会的投资水平不至于出现较大的减少,减轻因为萧条对经济而带来的冲击;②美联储大量购买资产,有利于刺激国内总需求,其作用机制类似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用政府的扩张性政策稳定经济。流动性陷阱本质是人们的预期在起作用。在利率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债券价格水平很高,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下降并减少投资,政府发行的货币全部持有手中,扩张性货币政策无法导致利率进一步下降,而量化宽松的政策正是通过影响人们对债券市场的预期,从而刺激经济的。

第6题: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什么是古典区域?


参考答案:

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降至某一不能再低的水平时,流动性偏好可以无限制地吸纳货币,流动性偏好成为绝对的现象。古典区域是指当利率高达某一水平时,人们的闲置余额将尽数投入债券,而使对货币的投机需求为零的现象。


第7题:

流动性陷阱是指下列哪种情况?( )

A.经济体系中货币发行过多
B.利率上升使得人们想持有更少的货币
C.家庭财富掉人资产陷阱中,不容易被转成现金
D.公众强烈偏好把最具有流动性的资产即货币持有在手中

答案:D
解析: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主要有三个特点:(1)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需求严重不足,居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为减少,失业情况严重,单凭市场的调节显得力不从心。(2)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名义利率水平大幅度下降,甚至为零或负利率.在极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消费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这使得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效。货币政策对名义利率的下调已经不能启动经济复苏,只能依靠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等手段来摆脱经济的萧条。(3)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

第8题: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


参考答案:

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第9题: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结合图形分析当货币需求处于流动性偏好陷阱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


答案:
解析:
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的一种经济状态。当货币需求处于流动性偏好陷阱时,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1)流动性陷阱时财政政策效应。如图1—5所示,LM曲线水平,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IS曲线移动到IS,利率不发生变化,而收入水平有较大地提高,这是因为当LM曲线水平时,h将无限大,“挤出效应”为零,从而财政政策完全有效。图1-5极端凯恩斯主义情形的财政政策效果(2)流动性陷阱时货币政策效应。如图1—6所示,LM曲线水平表明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中。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但是,IS曲线和新的LM曲线的交点并不改变,所以均衡收入水平也不变,故货币政策完全无效果。图1-6极端凯恩斯主义情形的货币政策效果

第10题: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在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是否有效?


答案:
解析:
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债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因此即使增加货币供应量,也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不能增加投资的一种经济状态。在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当利率极低时,有价债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债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债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和有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