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医学高级)

单选题男,34岁,林业工人,发热、头痛、呕吐6天,于1月21日就诊。体查:T38℃,BP110/70mmHg,面色潮红,眼结膜充血,腋下有少许点状出血,肝右肋下0.5cm,血象:WBC23.0×109/L,N0.65,L0.23,PLT30.0×109/L,异型淋巴细胞0.12。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 钩端螺旋体病B 肾综合征出血热C 败血症D 伤寒E 流行性乙型脑炎

题目
单选题
男,34岁,林业工人,发热、头痛、呕吐6天,于1月21日就诊。体查:T38℃,BP110/70mmHg,面色潮红,眼结膜充血,腋下有少许点状出血,肝右肋下0.5cm,血象:WBC23.0×109/L,N0.65,L0.23,PLT30.0×109/L,异型淋巴细胞0.12。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

钩端螺旋体病

B

肾综合征出血热

C

败血症

D

伤寒

E

流行性乙型脑炎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例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林业工人,发病季节1月)、临床表现(毒血症状:发热、头痛、呕吐;充血出血表现:面色潮红、眼结膜充血、腋下有出血点)、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升高,血小板下降,尤其异型淋巴细胞显著增高),本例的诊断应首先考虑肾综合征出血热。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控制疟疾再次复发,应选择

患者,男性,32岁,到非洲出差20天后出现寒战,面色发白,肢体厥冷等症状,持续半小时后出现高热.面色潮红伴头痛。就诊,诊断为疟疾。


正确答案:D
主要用于控制疟疾症状的有氯喹、奎宁、青蒿素,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是伯氨喹,预防疟疾发作的是乙胺嘧啶。答案为:D。

第2题:

患者,男,50岁。主诉头痛、发热、乏力、全身酸痛、恶心,面色潮红、皮肤干燥、发烫。呼吸音粗糙,体温38.5℃。
在收集健康资料时,未用到的方法是()。

A.视觉观察
B.触觉观察
C.听觉观察
D.嗅觉观察

答案:D
解析:
体格检查是用视、触、叩、听的基本方法进行,病史采集主要通过交谈获得。根据患者主诉及客观体征,未用到的检查方法为嗅觉观察。

第3题:

轻度CO中毒的表现有( )。

A.头痛、头晕

B.皮肤樱红

C.恶心、呕吐

D.浅昏迷

E.面色潮红


正确答案:AC

第4题:

男,45岁,农民,急起发热、头痛、全身乏力5天。体查:T38℃,P122次/分,BP70/60mmHg,"酒醉貌",眼结膜充血,球结膜可见片状出血,注射部位及双臀部可见大片瘀斑,肺部未闻及异常。

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流脑
B.肾综合征出血热
C.钩体病
D.败血症
E.沙门菌属感染

答案:B
解析:
1.血、尿常规检查有助于一般发热性疾病的诊断。血常规检查中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用途最广;尿常规检查有助于钩端螺旋体病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
2.本病例根据临床表现(毒血症状:急起发热、头痛、全身乏力。充血出血表现:"酒醉貌",眼结膜充血,球结膜片状出血,瘀斑),血压降低,存在发热期和低血压期,诊断应首先考虑肾综合征出血热。
3.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是针对病理生理进行对症治疗。目前为发热期和低血压期,以控制感染、改善中毒症状(C、E),积极补充血容量和改善微循环功能(A、B)为主要措施,而血液透析是少尿期的主要处理措施。

第5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55岁。主诉头痛、发热、皮肤瘙痒、全身酸痛、疲乏无力、口干、恶心呕吐。查体:面色潮红、皮肤干燥、发烫,听诊呼吸音粗糙,体温38.5℃,查阅已往病历获知其有心脏病史。

不属于主观资料的信息是
A:呼吸音粗糙
B:头痛
C:口干
D:畏寒
E:皮肤瘙痒

答案:A
解析:

第6题:

男,45岁,农民,急起发热、头痛、全身乏力5天。体查:T38℃,P122次/分,BP70/60mmHg,脸面及颈部潮红,眼结膜充血,球结膜可见片状出血,注射部位及双臀部可见大片瘀斑,肺部未闻及异常。首要的检查是A、血、尿常规检查

B、血培养

C、骨髓培养

D、出、凝血时间测定

E、免疫功能检测

最可能的诊断是A、流脑

B、肾综合征出血热

C、钩端螺旋体病

D、败血症

E、沙门菌属感染

下列治疗欠妥当的是A、低分子右旋糖酐

B、血管活性药物

C、抗生素治疗

D、血液透析

E、激素应用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A


问题 2 答案:B


问题 3 答案:D

第7题:

患者男,50岁。主诉头痛、发热、乏力、全身酸痛、恶心。面色潮红、皮肤干燥、发烫,呼吸音粗糙,体温38.5℃。

属于客观资料的信息是
A.头痛
B.体温38.5℃
C.乏力
D.全身酸痛
E.恶心

答案:B
解析:
此题属于临床实践类考题,比较简单。根据资料来源不同,可分为客观资料和主观资料。主观资料即患者的主诉,多为患者的主观感受,例如头晕、感到疼痛、感到不舒服等;客观资料是需要通过观察、体格检査或借助医疗仪器、实验室检查获得的,如保护性体位、血压、体温、A细胞上升等。故选B

第8题:

为控制该患者的症状,应选择

患者,男性,32岁,到非洲出差20天后出现寒战,面色发白,肢体厥冷等症状,持续半小时后出现高热.面色潮红伴头痛。就诊,诊断为疟疾。


正确答案:C
主要用于控制疟疾症状的有氯喹、奎宁、青蒿素,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是伯氨喹,预防疟疾发作的是乙胺嘧啶。答案为:C。

第9题:

男,45岁,农民,急起发热、头痛、全身乏力5天。体查:T38℃,P122次/分,BP70/60mmHg,"酒醉貌",眼结膜充血,球结膜可见片状出血,注射部位及双臀部可见大片瘀斑,肺部未闻及异常。

首要的检查是
A.血、尿常规检查
B.血培养
C.骨髓培养
D.出、凝血时间测定
E.免疫功能检测

答案:A
解析:
1.血、尿常规检查有助于一般发热性疾病的诊断。血常规检查中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用途最广;尿常规检查有助于钩端螺旋体病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
2.本病例根据临床表现(毒血症状:急起发热、头痛、全身乏力。充血出血表现:"酒醉貌",眼结膜充血,球结膜片状出血,瘀斑),血压降低,存在发热期和低血压期,诊断应首先考虑肾综合征出血热。
3.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是针对病理生理进行对症治疗。目前为发热期和低血压期,以控制感染、改善中毒症状(C、E),积极补充血容量和改善微循环功能(A、B)为主要措施,而血液透析是少尿期的主要处理措施。

第10题:

1997年2月3日,某市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本区某企业报告,86名工人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烦躁症状,部分工人出现面色潮红、多汗、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个别工人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现派你去调查处理这起事故。 如何指挥中毒现场的医疗救助?


正确答案: 中毒现场的医疗救助:
(1)现场检伤分类
1)绿标:为轻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头晕、头痛、多汗、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腰痛、视力模糊、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表现。
2)黄标:为重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步态蹒跚,嗜睡或意识模糊,甚至昏睡和谵妄,癫痫样抽搐,精神症状明显;轻度发绀、气急、哮喘、明显咳嗽咳痰;脉搏>120次/分,微循环恢复试验>1秒,大动脉搏动微弱;畏寒发热、皮肤黄染。
3)红标:为危重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昏迷,癫痫持续状态;重度发绀,三凹征明显,鼻翼扇动,呼吸>30次/分,剧烈咳嗽并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哮喘持续状态;寒战高热,脉搏<50次/分或>150次/分,微循环恢复试验>2秒。
4)黑标:为濒死或死亡患者,同时具备下列指标:瞳孔散大;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
(2)现场医疗救援: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
轻症患者--绿标。
1)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良好处。
2)立即给予吸氧处理。
3)留置观察至少24小时。
重症患者--黄标。
1)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良好处。
2)立即吸氧处理(面罩式吸氧)。
3)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给予地塞米松10~30mg。
4)尽快转送综合性医院诊治。
危重症患者--红标。
1)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良好处。
2)如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术。
3)立即给予氧疗,现场常压面罩吸氧,迅速送到综合医院治疗,最好有高压氧舱。
4)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给予地塞米松10mg。
5)对症处理。
(3)患者的转运
1)红标患者在给予现场急救措施后,立即转送到有高压氧舱的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
2)黄标患者在给予现场急救措施后,立即转至有高压氧舱的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
3)绿标患者在给予现场急救措施后,首先应在中毒现场急救点留置进行医学观察,在红标和黄标患者转运完毕后,再转运至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