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学高级)

问答题叙述葡萄膜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题目
问答题
叙述葡萄膜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感染因素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立克次体等可直接侵犯葡葡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或眼内容物,引起炎症,也可诱发抗原抗体及补体复合物而引起葡萄膜炎,还可通过病原体与人体或组织的交叉反应(分子模拟)而引起免疫反应和炎症。感染可为内源性和外源性(手术或外伤后)。
(2)自身免疫因素正常眼组织中含有多种致葡萄膜炎的抗原,如视网膜S抗原、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黑色素相关抗原等。在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时,可出现对这些抗原的免疫反应,引起葡萄膜炎。
(3)氧化损伤机制任何原因所致氧自由基代谢产物大量增加,都可以直接导致组织损伤和葡萄膜炎,还可诱导其他炎症介质的释放,加重炎症反应。
(4)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作用花生四烯酸在环氧酶作用下,形成前列腺素和血栓烷A,在脂氧酶作用下形成白三烯等炎症介质,引起炎症反应。手术或外伤以及理化刺激和药物等引起的早期炎症反应,主要与此有关。
(5)免疫遗传机制已发现多种类型的葡萄膜炎与特定的HLA抗原相关,如关节强直性脊椎炎伴发的葡萄膜炎与HLA-B27及亚型HLA-B2704,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与HLA-DR4、HLA-DRw53及HLA-DQAl*0301、DR4*0101DRBl*0405和DQBl*0401等亚型;Behcet病与HLA-B5、HLA-B51等,都密切相关。
31.简述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答案:
显示答案正确答案:治疗可分下列几方面(1)用抗病毒制剂无环鸟苷粉针剂250mg,静滴每日3次,治疗10~14天,以后逐渐减量。(2)抗凝剂可选用肝素,也可选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口服125~650mg/d。(3)糖皮质激素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可选用泼尼松lmg/(kg·d)口服治疗,1周后逐渐减量。(4)激光光凝及手术光凝对预防视网膜脱离有一定作用。发生视网膜脱离时,多需要做玻璃体手术,以挽救患眼。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关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叙述,其不正确的是

A、胃酸分泌过多

B、与细菌感染无关

C、应激和心理因素

D、非甾体类抗炎药

E、遗传因素


参考答案:B

第2题:

简述DIC的常见病因与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 DIC的常见病因主要分为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创伤与手术及产科意外等四大类。这些病因通过以下几个发病环节引起DIC://
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抗凝调控失调;
⑵组织因子释放,激活性凝血系统;
⑶血细胞的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
⑷其它促凝物质(如胰蛋白酶、羊水、蛇毒等)入血。

第3题: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参考答案: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1)遗传因素。(2)脑部疾病。包括:①颅内感染,如多种脑炎、脑囊虫病等;②脑的发育畸形、脑积水等;③脑血管病;④颅内肿瘤;⑤中毒性脑病;⑥脑外伤,包括产伤、出血等。影响发作的因素: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发病机制:①脑内抑制性机制减弱;②兴奋性突触机制增强;③内源性神经元暴发放电。

第4题:

关于葡萄膜炎的发病原因()

  • A、与特定的IRA抗原相关
  • B、氧化损伤机制
  • C、与细菌、病毒、寄生虫、立克次氏体等感染有关
  • D、与自身免疫因素有关
  • E、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作用

正确答案:A,B,C,D,E

第5题:

葡萄膜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是( )

  • A、感染因素 
  • B、自身免疫与免疫遗传因素 
  • C、氧化损伤机制 
  • D、维生素缺乏所致 
  • E、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作用

正确答案:A,B,C,E

第6题:

关于妊娠剧吐的发病机制下列叙述不恰当的是

A.临床表现的程度与血hCG水平有正相关关系
B.葡萄胎患者发病率较一般孕妇高
C.目前病因尚不明确
D.精神过度紧张焦虑的孕妇发病率高
E.经济状况较差的孕妇发病率相对高

答案:B
解析:
当葡萄胎孕妇血清Hcg比正常孕妇高时,可能会出现妊娠剧吐。正确答案为B

第7题:

试述天疱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天疱疮是表皮细胞间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各型天疱疮患者血循环中均存在抗角质形成细胞间物质抗体(也称天疱疮抗体),且其滴度与病情活动程度平行,其中寻常型天疱疮的抗原主要是桥粒芯糖蛋白3(Dsg3),落叶型天疱疮的抗原主要为桥粒芯糖蛋白1(Dsgl)。天疱疮抗体与天疱疮抗原结合后,通过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激活一系列蛋白水解酶,导致细胞间连接结构水解,从而引起表皮棘层细胞互相分离、棘层松解及表皮内水疱形成。

第8题:

简述湿疹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


答:湿疹主要是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患者可能具有一定的素质,受遗传因素支配,故在特定的人中发生,但又受健康状况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有的病人不能耐受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无害刺激,比如:食物便可使湿疹加重,敏感性增强。
  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
  1急性湿疹 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如继发感染,炎症更明显,可形成脓疱、脓痂、毛囊炎、疖等。自觉剧烈瘙痒。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多对称发布。
  2亚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疹 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也可开始即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自觉瘙痒剧烈。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

第9题:

按病程叙述场热症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肠热病分别由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细菌经消化道进入小肠,并穿过黏膜上皮细胞,到达肠壁固有层淋巴组织。在巨噬细胞内寄生.生存与繁殖。此阶段病人无症状。细菌大量繁殖后经胸导管入血,引起第一次菌血症。病人出现发热.乏力.全身酸痛等前驱症状。细菌随血流进入肝.脾.肾.骨髓等器官,继续繁殖后,再次入血造成第二次菌血症,并释放大量内毒素,引起病人持续高烧,胸腹部皮肤有玫瑰疹,相对的缓脉,肝脾肿大。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胆囊中的部分细菌可再次进入肠道引起局部超敏反应,导致肠壁溃烂和坏死。若无并发症,3~4周开始好转并恢复。有部分病人细菌存留在胆囊,成为无症状带菌者。

第10题:

试述脑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病因:主要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85%左右)。其他少见的病因有: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血液病、脑动脉炎、抗凝治疗、淀粉样血管病、肿瘤侵袭血管壁破裂出血等。发病机制:持续高血压和脑内小动脉硬化使出血部位的血管发生玻璃样变而形成微小动脉瘤;加之脑内动脉外膜不发达,无外弹力层.中层肌细胞少,管壁较薄,大脑中动脉与其所发出的深穿支一豆纹动脉呈直角。因此当劳累用力或情绪改变等因素使血压骤然升高时,易致动脉破裂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