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三基(医技)基本知识

问答题试讨论DNA的变性和复性。

题目
问答题
试讨论DNA的变性和复性。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往DNA溶液中添加过量的酸、碱或加热,将导致维系碱基配对的氢键断裂,DNA分子的双键会解开成两条单链,称为变性。DNA变性后A260值增高,称为增色效应。同时其粘度下降,比旋度降低,酸碱滴定曲线改变,生物活性丧失。DNA变性从开始到完全解链,只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范围内完成。在这温度范围内可以找到一个中点,观察到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该温度称为中点解链温度,习惯简称解链温度(Tm)。Tm值的大小与DNA的C+G含量成正比关系。在适当条件下,变性DNA的两条互补单链又可恢复成天然的双螺旋结构,称为复性。此时,DNA溶液的A260值降低,即减色效应。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碱解法分离质粒DNA,下面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 )

A、溶液Ⅰ的作用是悬浮菌体

B、溶液Ⅱ的作用是使DNA变性

C、溶液Ⅲ的作用是使DNA复性

D、质粒DNA分子小,所以没有变性,染色体变性后不能复性

E、该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在实验中经常使用


参考答案:A

第2题:

紫外线照射可能诱发皮肤癌,所涉及的DNA结构的改变是A.DNA修饰

B.DNA复性

C.DNA变性

D.DNA重组

E.DNA损伤

加热使DNA的紫外吸收值增加,所涉及的DNA结构的改变是A.DNA修饰

B.DNA复性

C.DNA变性

D.DNA重组

E.DNA损伤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问题 1 答案解析:E


问题 2 答案解析:C

第3题:

加热使DNA的紫外吸收值增加,所涉及的DNA结构的改变是( )。

A.DNA修饰

B.DNA复性

C.DNA变性

D.DNA重组

E.DNA损伤


正确答案:C
DNA加热变性过程是在一个狭窄的温度范围内迅速发展的,它与晶体的熔融相似。变性后的DNA生物学活性丧失,并且由于螺旋内部碱基的暴露使其在260nm处的紫外光吸收值升高,称为增色效应。

第4题:

蛋白质变性和DNA变性的共同点是
A.变性后原生物学活性丧失B.原空间结构破坏 C.变性后都可复性 D.氢键断裂


答案:A,B,C,D
解析:
蛋白质和DNA变性后,由于其空间结构破坏,因此原分子结构改变,原生物学活性丧失Q两者变性都 不涉及M—级结构的改变,都可发生氢键断裂。DNA变性后,更多的共轭双键得以暴露,产生增色效应。

第5题:

DNA退火的含意是

A、热变性的DNA维持原温度即可复性

B、热变性的DNA在降温过程中可复性

C、热变性的DNA经加热处理后即可复性

D、热变性的DNA经酸处理后即可复性

E、热变性的DNA经酶切后即可复性


参考答案:B

第6题:

关于DNA变性和复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变性后,对260 nm处紫外光的吸光率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增色效应

B、DNA热变性发生在一个狭窄的温度范围内,增色效应呈爆发式

C、DNA变性达到50%时的温度称为解链温度或熔解温度

D、DNA经热变性后快速冷却,变性后的单链DNA又可以回复到原来的双螺旋结构,这一过程成为退火

E、适宜的复性温度是Tm-25 ℃左右


参考答案:D

第7题:

关于DNA复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DNA加热即出现的现象

B.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现象

C.两条互补链重新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

D.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

E.比Tm低25℃的温度是DNA复性的最佳条件


正确答案:A

第8题:

有关核酸的变性与复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变性后相同的DNA经缓慢降温冷却后可以复性

B、热变性的DNA迅速降温的过程称为退火

C、所有DNA分子变性后,在合适的温度下都可以复性

D、热变性的DNA迅速冷却后即可再结合为双链

E、复性的最佳温度时64℃


参考答案:A

第9题:

有关核酸的变性与复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变性后相同的两条单链DNA经缓慢冷却后可复性
B.不同的DNA分子变性后,在合适温度下都可复性
C.热变性的DNA迅速降温过程也称作退火
D.复性的最佳温度为25℃

答案:C
解析:

第10题:

有关核酸的变性与复性的正确叙述为

A.热变性后序列互补的DNA分子经缓慢冷却后可复性
B.热变性后的DNA复性的最适pH为9. 5
C.热变性后的DNA迅速降温过程也称作退火
D.热变性后的DNA复性的最佳温度为25°C

答案:A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