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住院医师急诊科

多选题男性患者,69岁。丙肝后肝硬化24年。2天前聚餐后出现意识淡漠,行为反常,扑翼样震颤阳性,病情逐渐加重。查体:巩膜黄染,不能唤醒,腱反射和肌张力亢进,血氨230μmol/L。诊断:肝性脑病。该患者目前可能出现的表现是()。A各种反射都消失B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C不能唤醒D肌张力亢进E脑电图呈特征性改变F腱反射亢进G唤醒后可正确回答问题,但很快再次入睡H定向力差I睡眠倒错J书写障碍K情绪激动

题目
多选题
男性患者,69岁。丙肝后肝硬化24年。2天前聚餐后出现意识淡漠,行为反常,扑翼样震颤阳性,病情逐渐加重。查体:巩膜黄染,不能唤醒,腱反射和肌张力亢进,血氨230μmol/L。诊断:肝性脑病。该患者目前可能出现的表现是()。
A

各种反射都消失

B

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

C

不能唤醒

D

肌张力亢进

E

脑电图呈特征性改变

F

腱反射亢进

G

唤醒后可正确回答问题,但很快再次入睡

H

定向力差

I

睡眠倒错

J

书写障碍

K

情绪激动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F,K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男性,69岁,丙肝后肝硬化25年。2天前聚餐后出现意识淡漠,行为反常,扑翼样震颤阳性,病情逐渐加重。查体:巩膜黄染,不能唤醒,腱反射及肌张力亢进,血浆氨230μmol/L。患者目前的诊断考虑为A、低血糖昏迷

B、脑血管意外

C、肺性脑病

D、酒精中毒

E、肝性脑病

F、糖尿病高渗昏迷

目前认为哪些机制导致肝性脑病A、血浆氨干扰脑细胞三羧酸循环

B、大脑对中性氨基酸的摄取

C、酪氨酸学说

D、色氨酸学说

E、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F、球-管平衡学说

G、苯丙氨酸学说

H、长链脂肪酸学说

I、短链脂肪酸学说

该患者目前可能出现哪些表现A、各种反射消失

B、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

C、不能唤醒

D、肌张力亢进

E、脑电图呈特征性改变

F、腱反射亢进

G、唤醒后可正确回答问题,但很快入睡

H、定向力差

I、睡眠倒错

J、书写障碍

K、情绪激动

该患者若血常规:Hb 65g/L,血气分析:pH 7.50,血清钾2.7mmol/L,血浆氨170μmol/L,可采取下列哪些治疗A、乳果糖灌肠治疗

B、高蛋白饮食

C、应用精氨酸和L-鸟氨酸-L-门冬氨酸

D、静脉滴注葡萄糖

E、静脉滴注甘露醇

F、纠正低钾性碱中毒

G、输血

H、胃黏膜保护剂

I、抑酸

J、给予地西泮镇静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E


问题 2 答案:ABDE


问题 3 答案:BCDEF


问题 4 答案:ACEF

第2题:

患者男,69岁。丙肝后肝硬化24余年。2天前聚餐后出现意识淡漠,行为反常,扑翼样震颤阳性,病情逐渐加重。查体:巩膜黄染,不能唤醒,腱反射和肌张力亢进,血氨230μmol/L。

该患者目前可能出现哪些表现
A.各种反射都消失
B.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
C.不能唤醒
D.肌张力亢进
E.脑电图呈特征性改变
F.腱反射亢进
G.唤醒后可正确回答问题,但很快再次入睡
H.定向力差
I.睡眠倒错
J.书写障碍
K.情绪激动

答案:B,C,D,E,F
解析:
2.肝性脑病发病机制有:(1)神经毒素学说,包括:①血氨干扰脑细胞三羧酸循环;②大脑对中性氨基酸(如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的摄取增加;③脑星形胶质细胞含有谷氨酰胺合成酶,可促进氨与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当脑内氨浓度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合成的谷氨酰胺增加,导致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肿胀;④氨可直接干扰神经的电活动。(2)神经递质的变化:γ-氨基丁酸/苯二氮革类神经递质、假性神经递质、色氨酸增加。
4.肝性脑病的治疗包括消除诱因、减少肠道内氮源性毒素的生成和吸收、促进体内氨的代谢、调节神经递质、人工肝、肝移植等,其中减少肠道内氮源性毒素的生成和吸收包括限制蛋白质饮食、清洁肠道(生理盐水或弱酸液清洁灌肠)、口服乳果糖或乳梨醇、口服抗生素(如新霉素、甲硝唑、利福昔明等)、口服益生菌制剂。促进体内氨的代谢的药物包括L-鸟氨酸-L-门冬氨酸(OA)、鸟氨酸-α-酮戊二酸、谷氨酸钠或谷氨酸钾、精氨酸等。同时为预防脑水肿,可静脉输注高渗葡萄糖或甘露醇。

第3题:

该患者目前可能出现哪些表现

A.腱反射亢进

B.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

C.不能唤醒

D.肌张力亢进

E.脑电图呈特征性改变


正确答案:A、B、C、D、E

第4题:

男性患者,69岁。丙肝后肝硬化24年。2天前聚餐后出现意识淡漠,行为反常,扑翼样震颤阳性,病情逐渐加重。查体:巩膜黄染,不能唤醒,腱反射和肌张力亢进,血氨230μmol/L。诊断:肝性脑病。下列措施可以减少肠道氮源性毒物的产生与吸收的是()。

  • A、限制蛋白饮食
  • B、肥皂水灌肠
  • C、乳果糖口服
  • D、口服抗生素
  • E、口服益生菌制剂
  • F、食醋灌肠

正确答案:A,C,D,E,F

第5题:

男性,69岁,丙肝后肝硬化25年。2天前聚餐后出现意识淡漠,行为反常,扑翼样震颤阳性,病情逐渐加重。查体:巩膜黄染,不能唤醒,腱反射及肌张力亢进,血浆氨230μmol/L。该患者目前可能出现哪些表现()

  • A、各种反射消失
  • B、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
  • C、不能唤醒
  • D、肌张力亢进
  • E、脑电图呈特征性改变
  • F、腱反射亢进
  • G、唤醒后可正确回答问题,但很快入睡
  • H、定向力差
  • I、睡眠倒错
  • J、书写障碍
  • K、情绪激动

正确答案:B,C,D,E,F

第6题:

患者男,69岁。丙肝后肝硬化24余年。2天前聚餐后出现意识淡漠,行为反常,扑翼样震颤阳性,病情逐渐加重。查体:巩膜黄染,不能唤醒,腱反射和肌张力亢进,血氨230μmol/L。

患者目前的诊断考虑为
A.低血糖昏迷
B.脑血管意外
C.肺性脑病
D.肝性脑病
E.酒精中毒
F.糖尿病高渗昏迷

答案:D
解析:
2.肝性脑病发病机制有:(1)神经毒素学说,包括:①血氨干扰脑细胞三羧酸循环;②大脑对中性氨基酸(如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的摄取增加;③脑星形胶质细胞含有谷氨酰胺合成酶,可促进氨与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当脑内氨浓度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合成的谷氨酰胺增加,导致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肿胀;④氨可直接干扰神经的电活动。(2)神经递质的变化:γ-氨基丁酸/苯二氮革类神经递质、假性神经递质、色氨酸增加。
4.肝性脑病的治疗包括消除诱因、减少肠道内氮源性毒素的生成和吸收、促进体内氨的代谢、调节神经递质、人工肝、肝移植等,其中减少肠道内氮源性毒素的生成和吸收包括限制蛋白质饮食、清洁肠道(生理盐水或弱酸液清洁灌肠)、口服乳果糖或乳梨醇、口服抗生素(如新霉素、甲硝唑、利福昔明等)、口服益生菌制剂。促进体内氨的代谢的药物包括L-鸟氨酸-L-门冬氨酸(OA)、鸟氨酸-α-酮戊二酸、谷氨酸钠或谷氨酸钾、精氨酸等。同时为预防脑水肿,可静脉输注高渗葡萄糖或甘露醇。

第7题:

女性,69岁。乙肝后肝硬化30余年。3天前聚餐后出现意识恍惚,伴行为反常,病情逐渐加重。查体:巩膜黄染,不能唤醒,腱反射消失。血氨300μmol/L。诊断为肝性脑病。

下列哪项不可能是该患者目前的表现
A.肌张力降低
B.阵发性惊厥
C.扑翼样震颤不能引出
D.换气过度
E.脑电图无明显异常

答案:E
解析:
1.根据肝性脑病的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体征和脑电图改变,可将肝性脑病的临床过程分为四期。临床表现大致如下:一期(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焦虑、欣快激动、淡漠、睡眠倒错、健忘等,应答尚准确,可有扑翼样震颤,脑电图多数正常;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定向力和理解力均减退,计算力下降,多有睡眠时间倒错,甚至有幻觉、恐惧、躁狂,患者有明显的病理征,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各种神经体征持续加重,大部分时间患者呈昏睡状态,但可以唤醒,醒时尚可应答,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常呈阳性,脑电图有异常波形;四期(昏迷期):昏迷,不能唤醒,由于患者不合作,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浅昏迷时,腱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以上各期的分界不很清楚,前后期临床表现可有重叠。亚临床或隐性肝性脑病患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表现,最近已被更名为轻微肝性脑病。本病的临床表现符合肝性脑病四期。
3.肝性脑病常见的诱因有: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排钾利尿、感染、放腹水、低钾导致的代谢性碱中毒、高蛋白饮食、安眠镇静药、麻醉药、便秘、尿毒症和外科手术等。
4.肝性脑病的治疗包括消除诱因、减少肠道内氮源性毒素的生成和吸收、促进体内氨的代谢、调节神经递质、人工肝、肝移植等,其中减少肠道内氮源性毒素的生成和吸收包括限制蛋白质饮食、清洁肠道(生理盐水或弱酸液清洁灌肠)、口服乳果糖或乳梨醇、口服抗生素(如新霉素、甲硝唑、利福昔明等)、口服益生菌制剂。促进体内氨的代谢的药物包括L-鸟氨酸-L-门冬氨酸(OA)、鸟氨酸-旷酮戊二酸、谷氨酸钠或谷氨酸钾、精氨酸等。对于昏迷的患者可静点高渗葡萄糖、20%甘露醇、25%山梨醇防治脑水肿。该患者血气分析提示碱中毒,同时伴低钾血症,故应纠正低钾血症和碱中毒。
5.除B选项外,均为镇静药,而B项,氟马西尼为苯二氮革类选择性拮抗药,可作用于脑苯二氮革受体,逆转苯二氮革类的中枢镇静作用,阻滞苯二氮革受体而并不产生苯二氮药物的作用。

第8题:

患者男,69岁。丙肝后肝硬化24余年。2天前聚餐后出现意识淡漠,行为反常,扑翼样震颤阳性,病情逐渐加重。查体:巩膜黄染,不能唤醒,腱反射和肌张力亢进,血氨230μmol/L。患者目前的诊断考虑为A、低血糖昏迷

B、脑血管意外

C、肺性脑病

D、肝性脑病

E、酒精中毒

F、糖尿病高渗昏迷

目前认为哪些机制导致肝性脑病A、血氨干扰脑细胞三羧酸循环

B、大脑对中性氨基酸的摄取增加

C、酪氨酸学说

D、色氨酸学说

E、γ–氨基丁酸/苯二氮类神经递质学说

F、假性神经递质

G、球-管平衡学说

H、苯丙氨酸学说

I、长链脂肪酸学说

J、短链脂肪酸学说

该患者目前可能出现哪些表现A、各种反射都消失

B、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

C、不能唤醒

D、肌张力亢进

E、脑电图呈特征性改变

F、腱反射亢进

G、唤醒后可正确回答问题,但很快再次入睡

H、定向力差

I、睡眠倒错

J、书写障碍

K、情绪激动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D


问题 2 答案:ABDEF


问题 3 答案:BCDEF

第9题:

男性患者,69岁。丙肝后肝硬化24年。2天前聚餐后出现意识淡漠,行为反常,扑翼样震颤阳性,病情逐渐加重。查体:巩膜黄染,不能唤醒,腱反射和肌张力亢进,血氨230μmol/L。诊断:肝性脑病。目前认为导致肝性脑病的机制是()。

  • A、血氨干扰脑细胞三羧酸循环
  • B、大脑对中性氨基酸的摄取
  • C、酪氨酸学说
  • D、色氨酸学说
  • E、γ-氨基丁酸/苯二氮类神经递质学说
  • F、假性神经递质

正确答案:A,B,D,E,F

第10题:

患者男,69岁。丙肝后肝硬化24余年。2天前聚餐后出现意识淡漠,行为反常,扑翼样震颤阳性,病情逐渐加重。查体:巩膜黄染,不能唤醒,腱反射和肌张力亢进,血氨230μmol/L。 目前认为哪些机制导致肝性脑病()。

  • A、血氨干扰脑细胞三羧酸循环
  • B、大脑对中性氨基酸的摄取增加
  • C、酪氨酸学说
  • D、色氨酸学说
  • E、γ–氨基丁酸/苯二氮类神经递质学说
  • F、假性神经递质

正确答案:A,B,D,E,F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