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医学高级)

多选题监测PaCO2的临床意义是()。A判断肺泡通气量B判断代谢性酸碱失衡C判断呼吸性酸碱失衡D判断复合性酸碱失衡E判断Ⅰ型呼吸衰竭

题目
多选题
监测PaCO2的临床意义是()。
A

判断肺泡通气量

B

判断代谢性酸碱失衡

C

判断呼吸性酸碱失衡

D

判断复合性酸碱失衡

E

判断Ⅰ型呼吸衰竭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PaCO2监测在神经外科的意义,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PaCO2不易低于30mmHg
B.PaCO2过低可导致脑缺血
C.通过降低PaCO2降低颅内压
D.通过维持PaCO2维持脑血流和代谢
E.为增加脑灌注,提高PaCO2到50mmHg02

答案:E
解析:
神经外科手术中常通过调控PaCO2来控制颅内压,但PaCO2不宜过低,否则可引起脑缺血。

第2题:

四个成串刺激监测肌松效果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①鉴别肌松药的类型。给予肌松药后如四个刺激引发肌颤搐幅度逐渐衰减(T4/T1<1),则为非去极化肌松药;若颤搐幅度同等降低(T4/T1≈1)而并不逐个衰减,则为去极化肌松药;
②判断肌松药的阻滞程度。T4消失者,表明神经‐肌阻滞程度已达75%,T4与T3消失者,阻滞已达80%,T2~4消失者其阻滞程度已达90%,若T1~4均消失则阻滞达100%;
③判断应用肌松药后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程度。T4出现且T4/T1为25%时表明神经‐肌肉功能开始恢复,T4/T1>75%表明肌张力已充分恢复
④判定Ⅱ相阻滞。给予琥珀胆碱者,一旦出现四个成串刺激的幅度逐个衰减且T4/T1≤50%时,即可确认已变成Ⅱ相阻滞。

第3题:

监测婴幼儿体重和身长有何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婴幼儿体重和身长随着年龄有规律地增长,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5%以上则应认为是异常,应分析是营养不良还是疾病所致,以便对症治疗。此外,临床上常需按小儿实际体重计算用药剂量、输液量和热卡的每天需要量。身长反映骨骼发育的情况,身长显著异常可能与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如骨软骨发育不全或内分泌疾病如垂体侏儒症、先天性甲状腺病有关。身长与体重是计算体表面积的两个指标。

第4题:

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的PaCO2增高表示( )

  • A、无临床意义
  • B、病情好转
  • C、过度通气
  • D、轻度发作
  • E、气道阻塞程度严重

正确答案:E

第5题:

简述胎儿生物物理监测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胎儿生物物理监测(BPS):包括NST、胎儿呼吸运动(FBM)、胎动(FM)、胎儿肌张力(FT)及羊水深度(AF)。NST为反映急性缺氧指标,AF为慢性缺氧指标,当缺氧逐渐进展时,则依次出现的异常反应为NST→FMB→FM→FT,可根据这一变化规律判断胎儿缺氧程度。评分是将五项指标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可排除单因素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总分≥6分者胎儿安全,≤5分者评分越低,胎儿宫内缺氧发生率越高,围产儿预后愈差

第6题:

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有哪些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评价肺泡通气、整个气道与呼吸回路的情况,通气功能、心肺功能及细微的重复吸入;
(2)由于对许多问题可作出预报,故判断不准确可能引起误诊或事故;
(3)若CO2波型没有正常波型的四个部分,则意味着病人心肺系统、通气系统或供气系统有问题。

第7题:

简述监测心排血量的临床意义和主要的监测方法?


正确答案: 临床意义:
(1)心排血量是心脏每分钟输出到体循环或肺循环的血量,是每博量与心率的乘积。反映整个心脏泵功能和循环系统的功能状态;
(2)心排量的决定因素:前负荷、后负荷、心率和心肌收缩力。通过CO,可估算出PVR、SVR、LVSWI和RVSW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
监测方法:(1)Fick’s法;(2)染料稀释法;(3)温度稀释法;(4)超声多普勒法

第8题:

在观察氧疗纠正的过程中,护士应重点监测的指标是

A.PaO2、PaCO2、SaO2

B.PaO2、pH、SaO2

C.pH、PaCO2、SaO2

D.PaO2、PaCO2、CaO2

E.PaO2、pH、CaO2


正确答案:A

第9题:

简述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时心电图监测护理的主要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时心电图监测护理十分重要,是保证介入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也是介入治疗护理的工作重点。主要临床意义:
(1)心律失常的监测有助于各种心律失常的处理;
(2)观察ST段的变化对判断心肌再灌注的程度,预测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第10题:

简述心率监测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1)判断心输出量;
(2)求算休克指数;
(3)估计心肌耗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