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审计专业相关知识

单选题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下列对诉讼时效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诉讼时效属于法律事实中的行为B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债权人将丧失起诉权C 诉讼时效必须由当事人主张后,人民法院才能审查,人民法院不能主动援用D 诉讼时效一般适用于形成权,除斥期间适用于债权请求权

题目
单选题
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下列对诉讼时效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诉讼时效属于法律事实中的行为

B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债权人将丧失起诉权

C

诉讼时效必须由当事人主张后,人民法院才能审查,人民法院不能主动援用

D

诉讼时效一般适用于形成权,除斥期间适用于债权请求权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诉讼时效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时间的经过);B项,诉讼时效期间的经过,不影响债权人提起诉讼,即不丧失起诉权;C项,诉讼时效必须由当事人主张后,人民法院才能审查,人民法院不能主动援用;除斥期间无论当事人是否主张,人民法院均可以主动审查;D项,诉讼时效适用于债权请求权,除斥期间一般适用于形成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人民法院可以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参考答案:错误

第2题:

根据《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的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些关于诉讼时效届满法律后果的表述是正确的?( )

A.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院应该主动适用诉讼时效抗辩
B.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
C.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D.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已自愿履行,可以以不当得利为由要求权利人返还

答案:B,C
解析:
《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在该题中,根据上述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抗辩权,义务人可以行使也可以不行使,但是人民法院不能主动适用,故选项A错误。诉讼时效届满后,债务人作出同意履行的意思表示的,视为其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故选项B正确。当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权利人不构成不当得利,故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综上,本题答案为:B、C。

第3题:

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


参考答案:错

第4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关于民法总则和民法通则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民法总则施行后,民法通则暂不废止
B.民法通则规定了我国民法的基本规则,而民法总则的内容更加广泛
C.民法总则是编纂民法典的第一步,吸取和借鉴了民法通则的相关条款
D.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民法总则将其改为三年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民法知识,并选择错误项。

民法总则最大的突破,就是在编纂民法典的统一的思路之下,把分则各个部分单行法共同适用的规则集中起来,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规定民法的基本规则。这样就能够把各编统一协调起来,将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法典的体系。民法总则有十大突破,包括规定非法人组织是独立的民事主体、规定个人信息权受法律保护等,但最大的突破是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规定民法的基本规则。因此,选择B选项。A项: 作为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17年3月15日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民法总则通过后暂不废止民法通则,两者规定不一致之处,适用民法总则的规定。C项:民法总则的编纂是民法典编纂工作中的一部分,是民法典编纂的第一步。《民法总则》的制定过程之所以是编纂而非制定,意思是借鉴了《民法通则》中的部分内容,吸收了以前合理的因素和制度。D项:《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二) 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5题:

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下列有关诉讼时效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的,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B.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当事人自愿履行义务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C.20年的最长诉讼时效期间已经经过,但人民法院认为情况特殊的,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D.所有民事纠纷均适用3年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答案:A,B,C
解析:
选项D: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例如,人寿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险人请求给付保险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5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

第6题:

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参考答案:C

第7题:

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多少年?( )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以上均不正确

答案:C
解析:
《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民法总则》将《民法通则》规定的2年一般诉讼时效期间延长至3年,故选项C正确。综上,本题答案为:C。

第8题:

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的预先放弃()。

A.不绝对无效

B.无效

C.有效

D.部分有效


参考答案:B

第9题:

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提起诉讼是中断诉讼时效的法定事由。下列各项中,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有(  )。

A.申请强制执行
B.申请支付令
C.在诉讼中主张抵销
D.申请追加当事人

答案:A,B,C,D
解析:
下列事项均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1)申请支付令;(2)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3)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死亡;(4)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临时禁令等诉前措施;(5)申请强制执行;(6)申请追加当事人或者被通知参加诉讼;(7)在诉讼中主张抵销。

第10题:

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关于诉讼时效期间中止和中断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权利人提起诉讼是引起诉讼时效期间中断的原因之一
B.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是引起诉讼时效期间中止的原因之一
C.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6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D.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答案:A,C,D
解析:
选项B: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是引起诉讼时效期间“中断”的原因之一。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