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与会计

多选题A公司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合同约定以总价150万元的价格销售甲、乙、丙三种商品。甲、乙、丙三种商品的单独售价分别为40万元、60万元、80万元。A公司经常将甲产品和乙产品打包按照70万元出售,丙产品单独按照80万元出售。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甲产品应确认收入为40万元B乙产品应确认收入为42万元C丙产品应确认收入为80万元D甲产品应确认收入为28万元E乙产品应确认收入为60万元

题目
多选题
A公司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合同约定以总价150万元的价格销售甲、乙、丙三种商品。甲、乙、丙三种商品的单独售价分别为40万元、60万元、80万元。A公司经常将甲产品和乙产品打包按照70万元出售,丙产品单独按照80万元出售。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甲产品应确认收入为40万元

B

乙产品应确认收入为42万元

C

丙产品应确认收入为80万元

D

甲产品应确认收入为28万元

E

乙产品应确认收入为60万元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A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净值孰低法按单项存货于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6年12月31日,该企业拥有甲、乙两种商品,成本分别为240万元、320万元。其中,甲商品全部签订了销售合同,合同销售价格为200万元,市场价格为190万元;乙商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市场价格为300万元;销售价格和市场价格均不含增值税。该企业预计销售甲、乙商品尚需分别发生销售费用12万元、15万元,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截止2006年11月30日,该企业尚未为甲、乙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6年12月31日,该企业为甲、乙商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 )万元。

A.60

B.77

C.87

D.97


正确答案:C
解析:甲商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是240-(200-12)=52(万元);乙商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是320-(300-15)=35万元;因此,该企业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52+35=87万元。

第2题:

某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单项存货于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4年12月31日。该公司拥有甲、乙两种商品,成本分别为240万元、320 万元。其中,甲商品全部签订了销售合同,合同销售价格为200 万元,市场价格为190 万元;乙商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市场价格为300 万元;销售价格和市场价格均不含增值税。该公司预计销售甲、乙商品尚需分别发生销售费用12万元、15万元,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截至2004年11月30日,该公司尚未为甲、乙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4年12月31日,该公司应为甲、乙商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 )。

A.60

B.77

C.87

D.97


正确答案:C
该公司应为甲、乙商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 (200-12-200)+300-15-285 )=-87(万元)。 

第3题:

某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按单项存货于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4年 12月31日,该公司拥有甲、乙两种商品,成本分别为240万元、320万元。其中,甲商品全部签订了销售合同,合同销售价格为200万元,市场价格为190万元;乙商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市场价格为300万元;销售价格和市场价格均不含增值税。该公司预计销售甲、乙商品尚需分别发生销售费用12万元、15万元,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截止2004年11月30日,该公司尚未为甲、乙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4年12月31日,该公司应为甲、乙商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 )万元。

A.60

B.77

C.87

D.97


正确答案:C
解析:甲商品的成本是240万元,其可变现净值=200-12=188(万元),甲商品应该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40-188=52(万元);乙商品的成本是320万元,其可变现净值=300- 15=285(万元),乙商品应该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320-285=35(万元)。2004年12月31日,该公司应为甲、乙商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52+35=87(万元)。

第4题:

甲方地产开发公司委托乙房地产经纪机构销售商品房,乙在与丙签订购房合同时,合同的当事人是()。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甲乙丙

答案:B
解析:
商品房销售代理是指房地产经纪机构在授权范围内,以委托人名义与第三人进行商品房买卖而提供服务,并收取委托人佣金的行为。代理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被代理人。乙在与丙签订购房合同时,合同的当事人是甲方房地产公司。

第5题:

某商店中甲、乙、丙三种商品销量分别为6件、10件和5件,总销售额为x元;其中乙商品的销售额是甲商品的1.2倍,丙商品的销售额是甲商品的



倍。问如果只卖甲商品,至少要卖多少件销售额才能超过x元?( )

A.20
B.21
C.22
D.24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考虑方程解题。
第二步,甲、乙,丙三种商品销量分别为6件、10件和5件,总销售额为x元;其中乙商品的销售额是甲商品的1.2倍,即相当于甲商品的个数的1.2倍,为6×1.2=7.2(件),丙商品的销售额是甲商品的倍,即相当于甲商品的个数的



倍,为



(件)。
第三步,如果只卖甲商品,至少要卖6+7.2+8=21.2(件),即至少卖22件甲商品销售额才能超过x元。

第6题:

某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按单项存货于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9年12月31日,该公司拥有甲、乙两种商品,成本分别为240万元、320万元。其中,甲商品全部签订了销售合同,合同销售价格为200万元,市场价格为190万元,乙商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市场价格为300万元。合同售价和市场价格均不含增值税。该公司预计销售甲、乙商品尚需分别发生销售费用12万元、15万元,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截止2009年11月31 日,该公司尚未对甲、乙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9年12月31日,该公司应为甲、乙商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 )万元。

A.60

B.77

C.87

D.97


正确答案:C
甲商品的成本是240万元,其可变现净值=200-12=188(万元),所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40-188=52(万元)。乙商品的成本是320(万元),其可变现净值=300-15=285(万元),所以应该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320—285=35(万元)。2009年12月31日,该公司应为甲、乙两种商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52+35=87(万元)。

第7题:

甲与乙签订了一份商品买卖合同,甲为卖方,乙为买方。同时约定,甲将该批商品发给丙,因为乙与丙签订了一份同类商品的购销合同,乙为卖方,丙为买方。但是后来甲发给丙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为此引起纠纷。丙应该( )。

A.向甲追究违约责任

B.向甲和乙追究违约责任

C.向乙追究违约责任

D.向甲或乙追究违约责任


正确答案:B

第8题:

某商场甲、乙、丙三种商品的个体价格指数分别为107%、100%和89%。其表明的含义是()。

A、甲商品价格上升107%,乙商品价格上升1倍,丙商品价格上升89%。

B、甲商品价格上升7%,乙商品价格不变,丙商品价格上升11%。

C、甲商品价格上升107%,乙商品价格不变,丙商品价格下降11%。

D、甲商品价格上升7%,乙商品价格不变,丙商品价格下降11%。


参考答案:C

第9题:

甲公司委托乙公司销售货物,乙公司以自己的名义与丙公司签订了货物销售合同,签订合同时丙公司知道乙公司是替甲公司销售货物,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关系是:

A:委托合同关系
B:行纪合同关系
C:居间合同关系
D:买卖合同关系

答案:A
解析:
《合同法》第414条规定:“行纪合同是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从事贸易活动,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办理行纪事务,行纪人在处理委托事务中与第三人发生的交易关系,直接由行纪人承受权利义务,行纪人就自己的行为向第三人负责。《合同法》第402条规定:“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该合同直接约束委托人和第三人,但有确切证据证明该合同只约束受托人和第三人的除外。”本题中乙公司虽然是以自己的名义与丙公司签订合同,但是丙公司知道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代理关系,乙公司与丙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直接约束甲公司和丙公司,所以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是委托合同关系,而不是行纪合同关系。

第10题:

A公司与客户签订合同,向其销售甲、乙、丙三件产品,不含增值税的合同总价款为1000元。甲、乙、丙产品的不含增值税单独售价分别为500元、350元和750元,合计1600元。按照交易价格分摊原则,则甲产品应分摊的交易价格为( )元。

A.312.5
B.218.75
C.500
D.468.75

答案:A
解析:
甲产品应当分摊的交易价格=500÷1600×1000=312.5(元),乙产品应当分摊的交易价格=350÷1600×1000=218.75(元),丙产品应当分摊的交易价格=750÷1600 × 1000=468.75(元)。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