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八大员(九大员)继续教育

单选题【背景资料】某5层砖混结构宿舍楼,7度抗震设防。墙厚240mm,墙长48m,宽12m,实际地质情况为西部地基土为中偏高压缩性土,而东部较坚硬。因紧邻该建筑的东侧建有同类型的房屋,并具有详细的地质勘察资料,故建设方省去了地质勘察,要求设计院按该地质勘察资料确定地基承载力。在房屋报建时因无地质资料,未获审批,后不得不补做了勘察,但此时基础已施工完成。施工方为了赶工期,新招进一劳务作业队伍进行墙体砌筑,发现砌筑砂浆层饱满度为75%,皮数砖同缝,多处转角和纵横墙丁字相交处的施工临时洞口处留直槎等情况,当房屋

题目
单选题
【背景资料】某5层砖混结构宿舍楼,7度抗震设防。墙厚240mm,墙长48m,宽12m,实际地质情况为西部地基土为中偏高压缩性土,而东部较坚硬。因紧邻该建筑的东侧建有同类型的房屋,并具有详细的地质勘察资料,故建设方省去了地质勘察,要求设计院按该地质勘察资料确定地基承载力。在房屋报建时因无地质资料,未获审批,后不得不补做了勘察,但此时基础已施工完成。施工方为了赶工期,新招进一劳务作业队伍进行墙体砌筑,发现砌筑砂浆层饱满度为75%,皮数砖同缝,多处转角和纵横墙丁字相交处的施工临时洞口处留直槎等情况,当房屋建至5层,墙面开始出现少量细微裂纹,随后逐步发展为裂缝,且不断增多。 请根据上述背景资料完成以下选项。 600*200*200规格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施砌筑时,上下皮砖错缝不得小于()。
A

100mm

B

150mm

C

200mm

D

300mm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单层仓库长24m,宽12m,如图所示,墙高5m,墙厚240mm,采用MU10级砖、M5级砂浆砌筑,构造柱为240mm×240mm,一类屋盖体系,试验算该房屋纵墙、山墙的高厚比。


参考答案:

第2题:

砖混结构荷载传递途径为( )。

A:屋盖楼板→承重墙体→砖基础→地基
B:屋盖楼板→隔断墙→地基→基础
C:墙→楼板→基础→地基
D:楼盖板→承重墙→地基→基础

答案:A
解析:

第3题:

砖混结构荷载传递途径为( )。

A.屋盖楼板→承重墙体→基础→地基

B.屋盖楼板→割断墙→地基→基础

C.墙楼板→基础→地基

D.楼盖板→承重墙→地基→基础


正确答案:A

第4题:

某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拟建医院、教学院等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当墙采用240mm厚的多孔砖时,下列层数和总高度限值正确的是()

  • A、7层,21m
  • B、6层,18m
  • C、5层,15m
  • D、4层,12m

正确答案:B

第5题:

某抗震设防烈度7度(0.1g)总层数为6层的房屋,采用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某一榀框支墙梁剖面简图如题35图所示,墙体采用240mm厚烧结普通砖、混合砂浆砌筑,托梁截面尺寸为300mm×700mm。试问,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要求,该榀框支墙梁二层过渡层墙体内,设置的构造柱最少数量(个),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9
B.7
C.5
D.3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版)第7.5.2条规定:①过渡层墙体内宽度不小于1.2m的门洞,洞口两侧宜设置构造柱,2个;②过渡层应在底部框架柱对应位置设置构造柱,3个;③墙体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2个。故二层过渡层墙体内总共有7个构造柱。

第6题:

某房屋为六层砖混住宅楼,横墙承重,楼板及屋盖均采用现浇混凝土板。外墙和内纵墙厚度为360mm,内横墙厚度为240mm,砖为MU10,砂浆强度等级:一、二层为M10,三、四层为M7.5,五、六层为M5。房屋平、剖面图见图,该房屋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为Ⅱ类。




当楼盖、屋盖均采用装配式预制板,对横墙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应选择下列哪一个轴的横墙 ( )

A..①轴
B..②轴
C..④轴
D..⑤轴

答案:D
解析: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为中等刚性楼、屋盖房屋,结构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按抗侧力构件等效刚度的比例和抗侧力构件从属面积上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两种情况的平均值分配,即:



⑤轴墙段的等效刚度和荷载面积之和大于其他轴线横墙,⑤轴横墙承受的地震剪力最大,为不利墙段,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

第7题:

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区,墙厚240mm的多层多孔砖砌体住宅楼的最大高度为下列何值?( )

A.15m
B.18m
C.20m
D.21m

答案:B
解析:

第8题:

砖混结构荷载传递途径为( )

A.屋盖楼板→承重墙体→砖基础→地基

B.屋盖楼板→隔断墙→地基→基础

C.墙→楼板→基础→地基

D.楼盖板→承重墙→地基→基础


正确答案:A

第9题:

某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总层数四层。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8级。其中一榀框架立面如图4-4所示,托墙梁截面尺寸为300mm×600mm,框架柱截面尺寸均为500mm×500mm,柱、墙均居轴线中。

假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试问,下列说法何项错误?(  )

A.抗震墙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约束砖砌体墙,先砌墙后浇筑框架。墙厚240mm,砌筑砂浆等级为M10,选用MU10级烧结普通砖
B.抗震墙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约束小砌块砌体墙,先砌墙后浇筑框架。墙厚190mm,砌筑砂浆等级为Mb10,选用MU10级单排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C.抗震墙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约束砖砌体墙,先砌墙后浇筑框架。墙厚240mm,砌筑砂浆等级为M10,选用MU15级混凝土多孔砖
D.抗震墙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约束小砌块砌体墙。当满足抗震构造措施后,尚应对其进行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7.1.8条和第7.5.4条规定,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上部的砌体墙体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除楼梯间附近的个别墙段外均应对齐。②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6度且总层数不超过四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约束普通砖砌体或小砌块砌体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并进行底层的抗震验算,且同一方向不应同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和约束砌体抗震墙;其余情况,8度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6、7度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③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计入构造柱影响的侧向刚度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④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计入构造柱影响的侧向刚度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0,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⑤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整体性好的基础。

第10题:

【背景资料】某6层砖混结构住宅楼,7度抗震设防。墙厚度240mm,东西方向长48m。南北宽l2m,因紧邻该建筑的东侧建有同类型的房屋,并具有详细的地质勘察资料,故建设方省去了地质勘察,要求设计单位按该地质勘察资料确定地基承载力。在房屋报建时因无地质资料,未获审批,后不得不补做了勘察,但此时基础已施工完。施工方为赶工期,新招进一劳务作业队伍进行墙体砌筑,存在砌筑砂浆层不饱满,数皮砖同缝,多处转角和纵横墙丁字相交处的施工临时洞口处留直槎等情况,当房屋建至3层,墙面开始出现少量细微裂纹,随后逐步发展为裂缝,且不断增多。后经分析西部地基土为中偏高压缩性土,而东部较坚硬,地基不均匀沉降是其主要原因。请根据背景资料完成以下题目:从背景资料“建设方省去了地质勘察,要求设计单位按该地质勘察资料确定地基承载力。”可分析,这是属于()的情况。

  • A、违反建设程序
  • B、设计计算差错
  • C、施工与管理不到位
  • D、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