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工程师考试

问答题计算题:设避雷针高度h=30m,I=100kA,R=10Ω,雷电流上升梯度dI/dt=32KA/μs,L=1.5μH,求雷击避雷针后顶端的直击雷过电压为多少伏?

题目
问答题
计算题:设避雷针高度h=30m,I=100kA,R=10Ω,雷电流上升梯度dI/dt=32KA/μs,L=1.5μH,求雷击避雷针后顶端的直击雷过电压为多少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

A.单支避雷针在地面上保护半径R=2倍避雷针高度;

B.雷电的直接危害是:电效应、热效应;

C.构成雷电的基本条件是雷云;

D.地上固定顶金属罐不设避雷针,浮顶罐可以不设避雷针,覆土油罐可以不设避雷针。


正确答案:C

第2题:

设关系模式Rm,其中U={H,I,J,K,L},若F={H→IJ,J→K,IJK→L,L→H,L→K},则F 的最小函数依赖集Fmin=

设关系模式Rm<U,F>,其中U={H,I,J,K,L},若F={H→IJ,J→K,IJK→L,L→H,L→K},则F 的最小函数依赖集Fmin={(35)}。关系模式R 的候选关键字有(36)个,R 属于(37)。

A.H→I,H→J,J→K,IJK→L,L→H

B.H→I,H→J,J→K,IJ→L,L→H

C.H→I,H→J,J→K,IJ→L,L→K

D.H→I,J→K IJ→L,L→H,L→K


正确答案:B
解析:如果函数依赖集F 满足下列条件,则称F 为最小函数依赖集或最小覆盖:
  .F中的任何一个函数依赖的右部仅含有一个属性:
  .F中不存在这样一个函数依赖X→A,使得F与F→{X→A}等价;
  .F中不存在这样一个函数依赖X→A,X有真子集Z使F-{X→A}∪(Z→A}与F等价。
  试题(35)选项A中,由于J→K,故IJK→L中K是冗余属性,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选项C中的L→H被去掉了,导致无法从选项C中根据Armstrong 公理系统导出L→ H,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选项D中的H→J被去掉了,导致无法从选项D中根据Armstrong公理系统导出H→J,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
  试题(36)候选键共有3个,分析如下:
  算法:对于给定的关系模式RU,P>,其中U为属性集合,F为函数依赖集。
  1)依照函数依赖集F将R中的所有属性分为L类、R类、LR 类和N 类属性,令X 为L、 N 类属性的集合,Y 为LR 类属性集合;
 

第3题:

RL动态电路如图所示。已知L=0.5H,R=10Ω,R1=30Ω,电源电压US=12V,电路达到稳态后将开光S拉开,试求试求t>0时的IL和UL. 


答案:

解析:

第4题:

计算题:已知地面上两点A、B之间的视线距离为S米,仪器高度为H米,切尺为H米,竖直角为a度,求A、B两点的水平距离D为多少?


正确答案: D=S×[cos(a)]2(米)

第5题:

计算题:设避雷针高度h=30m,I=100kA,R=10Ω,雷电流上升梯度dI/dt=32KA/μs,L=1.5μH,求雷击避雷针后顶端的直击雷过电压为多少伏?


正确答案: 解:将已知数据代入上式得:U=(100×10+1.5×10×30×32)KV=2440Kv,就是说,雷击避雷针以后,其顶端的直击雷过电压为2440kV。

第6题:

设关系模式R,其中U{H,I,J,K,L},若F={H→IJ,J→K,IJK→L,L→H,L→K),则F的最小函数依赖集Fmin={(5

设关系模式R<U,F>,其中U{H,I,J,K,L},若F={H→IJ,J→K,IJK→L,L→H,L→K),则F的最小函数依赖集Fmin={(54)},关系模式R的候选关键字是(55)。

A.H→I,H→J,J→K,IJK→L,L→H

B.H→I,H→J,J→K,IJ→L,L→H

C.H→I,H→J,J→K,IJ→L,J→K

D.H→I,J→K,IJ→L,L→H,L→K


正确答案:B

第7题:

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u=100sin(10t+45o)(V),i1=i=10sin(10t+45o)(A) ,i2= 20sin(10t+135°)(A),元件 1、2、3 的等效参数值为:


A. R=5Ω,L=0.5H,C=0. 02F
B. L=0.5H,C=0. 02F,R=20Ω
C. R1= 10Ω,R2 = 10H,C= 5F
D. R=10Ω,C=0.02F,L=0.5H

答案:D
解析:
提示:由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可知,该电路为纯电阻性电路,2、3两部分电路处于谐振状态。

第8题:

题7-13图所示RL串联电路。已知R=50Ω,L=25μH,us=10cos(106t)V。求电流i,并画出相量图。


答:

第9题:

一根避雷针高度H=30米,离避雷针水平距离L=15米的地方有一建筑物,其高度h=10米,问该建筑物是否在避雷针的有效保护范围内?


正确答案: 有效保护半径R=(1.5H-h)*P=(1.5*30-10)*1=35米
因R>L,故该建筑物在该避雷针的有效保护范围内。

第10题:

设避雷针高度h=30m,I=100kA,R=10Ω,雷电流上升梯度dI/dt=32KA/μs,L=1.5μH,求雷击避雷针后顶端的直击雷过电压为多少伏?


正确答案: 将已知数据代入上式得:U=(100×10+1.5×10×30×32)KV=2440Kv,就是说,雷击避雷针以后,其顶端的直击雷过电压为2440k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