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知识竞赛

问答题我国强烈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是怎样的?

题目
问答题
我国强烈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是怎样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强烈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空间分布高度不均匀,大多集中发生在某些特定的区域,其他区域也不是绝对不发生但相对少很多。

第2题:

我国地震灾害特点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频度高,震级大,分布广,灾害重。

第3题:

我国目前地震预报的现状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地震预报还处在多学科经验性探索阶段,目前我国地震中期预报准确率约50%,短期预报准确率约为30%,短临预报准确率约为15%,这样低的成功率常常使领导决策处于两难境地。尽管如此,由于1966年辽宁海城地震以及1995年云南孟连地震成功预报并减少大量人员伤亡,我国仍然是世界上唯一做出成功预报并取得减灾实效的国家,在这方面处于国际先进地位,云南的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处于国内的先进行列。

第4题: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震带上?


正确答案: 1、东部地震带
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和台湾地区,该带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2、郯城—庐江地震带
自安徽庐江往北至山东郯城、并越过渤海经营口,在往北与吉林舒兰、黑龙江依兰断裂相连接,是我国东部的强地震带。
3、华北地震带
该带北起燕山,南经山西到陕西渭河平原,构成“S”形地震带。
4、中部地震带
该带贯穿我国南北,北起贺兰山与六盘山、向南横穿秦岭,经龙门山至川西及滇东。
5、西部地震带
分为西北地震带和西南地震带。前者集中在高山和盆地的交界线上;后者为西藏—滇西地震带,属地中海—印尼地震带。

第5题:

潮间带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潮间带是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类型,由于处于海陆过渡地带,海陆环境因子的交替作用,物质交换过程复杂多变,因此潮间带底栖动物生态学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种内个体在其生存环境空间中的配置方式。潮间带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有随机分布、聚集分布和均匀分布等。均匀分布是种群内各个体的分布是等距离的。这主要是由于种群的成员之间激烈竞争所引起的。如竹蛏的分布是近似均匀分布的。随机分布:种群中每个个体在任一空间的分布概率相等的现象是随机分布。随机分布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是十分罕见的,只有在资源,如食物、空间都分布均匀时,成员间相互作用并不导致任何形式的吸引和排斥时才会有随机分布。聚集分布:种群的个体集中于一特定区的几个点上是聚集分布。自然界中生物的空间分布大多属于聚集分布。它是动植物对付环境差异的结果,造成这种分布的原因可能有资源分布不均,以母体为扩散中心等。

第6题:

由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可知,我国约有()多条地震带,地震分布很广。

  • A、10
  • B、20
  • C、30
  • D、40

正确答案:B

第7题:

地震海啸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我国有危害吗?


正确答案: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除了地震以外,海底火山爆发或海底塌陷、滑坡等也能引起海啸。由深海地震引起的海啸称为地震海啸。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烈上升或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就是地震海啸。海啸形成后,大约以每小时数百千米的速度向四周海域传播,一旦进入大陆架,由于海水深度急剧变浅,使波浪高度骤然增加,有时可达二三十米,从而会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灾难。从历史记录和科学分析来看,远洋海啸对我国大陆沿海影响较小。但我国台湾沿海,尤其是台湾东部沿海,地震海啸的威胁不容忽视,
尤其是由近海地震引起的局部海啸,应给予高度关注。

第8题:

全球地震是怎样分布的?


正确答案:地球上到处都会发生地震,但不是到处都会发生大地震;有的地震强烈到可以震撼山岳,造成极大的破坏和损失,有的地震则极其轻微,以至单凭感官觉察不出,全世界平均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其中人们能感觉到的有5万多次,能造成破坏的地震约1000次,能造成严重破坏的7级以上地震约18次,能造成重大地震灾害的8级以上地震越1~2次。小地震分布有时规律不明显,但较强的地震,特别是破坏性的强烈地震,在地理上常呈带状分布,称为地震带。
从全球范围看,大多数地震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

第9题:

沿什么分布的地震带是世界上最强烈的地震活动带()

  • A、海盆
  • B、海沟
  • C、大陆坡
  • D、大陆架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全球地震带的分布及我国地震带的分布情况分别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全球地震带分布很有规律,绝大多数沿岩石圈板块的边界发育,部分发生在大陆内部的活动断裂带。全球一共有四大地震带:
A.环太平洋地震带
分布于濒临太平洋的大陆边缘与岛屿。从南美西海岸安第斯山开始,向南经南美洲南端,马尔维纳斯岛到南乔治亚岛;向北经墨西哥、北美洲西岸、阿留申群岛、勘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和日本群岛。然后分成两支:一支向东南经马里亚纳群岛、关岛到雅浦岛,另一支向西南经琉球群岛、我国台湾、菲律宾到苏拉威西岛,与地中海-印尼地震带汇合后,经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斐济岛到新西兰。集中80%的地震,其基本位置与环太平洋火山带位置相同。
B.地中海-印尼地震带
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向东经地中海、土耳其、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边境,过缅甸到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基本与东西向火山带位置相同。
C.洋脊地震带
分布在全球洋脊的轴部,均为浅源地震,震级一般较小。
D.陆内变形带
近代研究表明,大陆内部分布有一些范围比较小的地震带,主要是板块碰撞影响带(断裂带)和陆内裂谷带(如东非裂谷地震带)。其特点是地震频繁,震级大,震源深度小,一般不超过20km,破坏性很强。
我国邻近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
-印尼地震带的交接地区,地震频繁。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带:
A.邻近环太平洋地震带
该带沿近南北方向分布,从东北长白山经渤海湾、黄海到东南沿海、台湾,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中-浅源地震为主,有的震级较大。其中,东北是我国唯一有深源地震的地区。
B.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横断山地震带
是纵贯我国中部、沿南北方向延伸的一个地震带,属于板块活动在陆内的影响区。受太平洋、欧亚、印度三大板块的联合夹击,时有强烈的地震发生。此区太古宇及元古宇岩层广泛发育,刚性强,易于破裂发震。在西南区段,受印度大陆朝北俯冲作用的影响,地震频发发生,震级大,破坏性强。
C.我国西部地震带等
是新近断裂活动强烈的地区,地震频繁,时有大震发生。地震多集中在高山和盆地的交界线上,震中位置远离板块活动带,发震原因属于板块剧烈碰撞引发的远程效应。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盆山交接带、昆仑山山缘、青藏高原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