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玩的第一课本人有两个基本观点:
1.长期准备
当今社会,由于各种媒体的大力宣传,许多人就冲着发大财的想法冲入古玩圈内,这不免带上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这是玩古玩的大忌。
玩古玩首先要有理论基础。古玩的门类多范围广,涉及我国古代文化
艺术品,涉及到的知识也很宽广深奥。要有基本的历史知识;起码,你玩到什么年代,对于这个年代的基本
政治经济和文化水平要了解,要具备中国传统书画文字学、
工艺美术史等基础,对历史如唐、宋、元、明、清的朝代背景比较熟悉,对当时所盛行的相关因素能有一定的知晓,都会对学习古玩有很大的帮助。
学古玩绝不是像现在有些地方开办的鉴定学习班,大家一上课看几本书就明白?知识靠悟性和刻苦精神日积月累地逐步提高。老古玩行讲究“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数百年来古玩铺出的徒弟何止成千上万,但能在这行当里站得住脚的人并不多,可见这里面的学问决非短期可掌握。老古玩行里没有人敢说:“我懂古玩。”这也不是他们喜欢谦虚,这说的是实话。老古玩行将收藏品种分为四大门类,即金石、
字画、陶瓷和杂项。金石主要指
青铜器和碑帖,字画收藏行话叫吃软片,瓷器收藏行话叫吃硬片,这三项之外便列入杂项。老古玩人往往只是说自己在某项具体文物上有点眼力,能看出真假,比如字画,也只能说自己善于看某个朝代或是某个人的字画,而不能说只要是字画都能看个清楚明白。玩瓷器的对某个年代某个窑口特别在行是有可能的,对所有都能鉴定,其实是不自量力的井底之蛙。在
古玩市场上,大大小小、林林总总、误假为真和误真为假的事说来不计其数。今天,你觉得己经掌握了某项知识成了这方面的高手,明天仿假高手又突破了你所谓的"不可能仿出来"的局限。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古玩的真赝问题,始终在挑战着买家的眼力。很多成功人士在商海搏击,事业有成,收入丰厚,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和胆识在高风险的行业中投资,凭着以往的经验杀进古玩圈,但由于缺乏基本功,结果被"朋友"和"商家"当猴耍,几十万、几百万地"吃药",当了骗子的"提款机"。这种
真实故事每天都发生中。
古玩这门深奥的大学,进去了却不容易毕业;即使是行家、专家也难免有走眼的时候。。古玩界所说玩古要具有眼力、
魄力、财力,这三力中眼力是最重要的。知识必须"
与时俱进",要长期地当一个谦虚的学生才会少"走眼"。
2.吃透两头
我认为古玩界所说的"吃透两头"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所谓两头就是一头真一头假。真者,就是
博物馆的80年代以前的馆藏品,就是真出土的器物(如
瓷片等)。遇上真正的文物一定要仔细地从各个角度反复地看,经常看,看后思,思后再看,“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直到闭上眼晴都能对这件真品所有特征模样了如指掌。对于市场上在买的假品,或自已手上的赝品也要象看真品一样的精神去仔细观察,切实分清真与假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别点。要特别注意的是对高仿品的鉴别。杀伤力最大的是这类货。玩瓷器的一定要去"仿假圣地"----
景德镇去深入考察,笔者曾多次到景德镇,每次都"大跌眼镜"。看到的那些高仿品的价格都在万元以上,某些仿的特别逼真的高档明、清
官窑货甚至在十万元以上,某些仿制者甚至夸口"这件货进入XX地方,就可以达到X倍的价格"。这些货的仿真度如果没有十分功力还真不易辨别,决不是古玩市场所看到的那种"一目十行"的低仿品,与几年前的仿品也决不可同日而语了。在景镇还碰到这样的好笑事,某仿制元青花的高手仿的"不到位"而打碎扔到家门口的碎片,每天都有心人捡得一片不留。据说到了古玩市场都是可卖好价钱的标准瓷片。目前,最可怕的是:高仿品层出不穷地在一些权威机构里被卖掉,人们的眼睛被看坏了,认为这就是真品;反而真品摆在他们手上看不懂了;还真应了
红楼梦里的一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这种怪象反复发生后将会严重地挫伤广大收藏者的积极性,最终将给古玩界带来象炒股一样的恶果。
俗话说:良师益友。在玩古过程中,要多向与那些道德与眼力都好的人交谈和学习, 但绝不要互相做生意,"
君子之交淡如水",在一种坦率而没有钱味的气氛中,双方心情会更愉快,宜于交流心得。往往,当一个人碰到的难题不知所解时,旁边一句话马上茅塞顿开。
还要注意,既要尊重所有内行的人但不要盲目崇拜,而要带着批判的精神去听任何人的话,一件东西的误判,其实就隐藏着今后自已也会吃药的可能性。东西的真假不是某人某句对和错所能定性的,而是以铁证为依据的。不要轻听这件东西是那里那里去的故事,而要凭自己积累的知识来分析;看不懂或没有十分把握绝不要买,宁可放过而不要上当,只要有眼力就不怕买不到好货。古代人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现代古玩者说"多看少买",这些都是玩古的
至理名言。
文物鉴定领域总体:掌握大智小计,所谓大智,就是你要宏观把握古玩鉴定,了解其相关背景,器型拉,造型拉,该物品出现的时代拉,这都是大智,这是历史决定的,不能出圈。
其次是小计,古董往往过的了第一关,过不了这一关。拿瓷器举例子,你要认画片,认胎釉,青花瓷器你要认每个时代不同的蓝色,看修足,看款识,等等。这都属于小计,凡是鉴定,大体不会离开这两点。
图书目录: 入门先知 古玩的渊源 收藏者的捷径 购藏古玩的渠道陶瓷鉴识 陶瓷的类别 陶瓷的器型 陶瓷的釉彩 陶瓷的纹饰 陶瓷的款识 陶瓷的工艺技术 陶瓷的窑口玉器鉴识 玉器的材质 玉器的造型 玉器的流派和工艺 制玉工匠铜器鉴识 食器 酒器 鼎礼器 水器 乐器 兵器 车马器 农具和工具 度量衡器 古代货币 铜镜 金铜佛像 法器 杂器竹木牙角匏器鉴识 竹雕 木雕 象牙雕 犀角雕 匏器古代家具鉴识 古代卧类家具 古代坐类家具 古代置物类家具 古代储藏类家具 古代屏蔽类家具 古代支架类家具漆器鉴识 单色漆 彩绘描漆 螺钿漆 雕漆金银器鉴识 饮食器皿 妆奁佩饰 丧葬物品珐琅器鉴识 掐丝珐琅 画珐琅 广珐琅、锤胎珐琅 錾胎珐琅文房四宝鉴识 笔 墨 纸 砚 印玺 文房用具鼻烟壶鉴识唐卡缂丝刺绣鉴识绘画鉴识古玩辨疑及投资行市揭秘古玩拍卖与市场交易收藏指南附录
学习
古玩的第一课本人有两个基本观点:
1.长期准备
当今社会,由于各种媒体的大力宣传,许多人就冲着发大财的想法冲入古玩圈内,这不免带上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这是玩古玩的大忌。
玩古玩首先要有理论基础。古玩的门类多范围广,涉及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品,涉及到的知识也很宽广深奥。要有基本的历史知识;起码,你玩到什么年代,对于这个年代的基本政治经济和文化水平要了解,要具备中国传统
书画文字学、工艺美术史等基础,对历史如唐、宋、元、明、清的朝代背景比较熟悉,对当时所盛行的相关因素能有一定的知晓,都会对学习古玩有很大的帮助。
学古玩绝不是像现在有些地方开办的鉴定学习班,大家一上课看几本书就明白?知识靠悟性和刻苦精神日积月累地逐步提高。老古玩行讲究“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数百年来古玩铺出的徒弟何止成千上万,但能在这行当里站得住脚的人并不多,可见这里面的学问决非短期可掌握。老古玩行里没有人敢说:“我懂古玩。”这也不是他们喜欢谦虚,这说的是实话。老古玩行将收藏品种分为四大门类,即
金石、
字画、
陶瓷和
杂项。金石主要指
青铜器和碑帖,字画收藏行话叫吃
软片,
瓷器收藏行话叫吃硬片,这三项之外便列入杂项。老古玩人往往只是说自己在某项具体文物上有点
眼力,能看出真假,比如字画,也只能说自己善于看某个朝代或是某个人的字画,而不能说只要是字画都能看个清楚明白。玩瓷器的对某个年代某个窑口特别在行是有可能的,对所有都能鉴定,其实是不自量力的井底之蛙。在
古玩市场上,大大小小、林林总总、误假为真和误真为假的事说来不计其数。今天,你觉得己经掌握了某项知识成了这方面的高手,明天仿假高手又突破了你所谓的"不可能仿出来"的局限。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古玩的真赝问题,始终在挑战着买家的眼力。很多成功人士在
商海搏击,事业有成,收入丰厚,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和
胆识在高风险的行业中投资,凭着以往的经验杀进古玩圈,但由于缺乏基本功,结果被"朋友"和"商家"当猴耍,几十万、几百万地"吃药",当了骗子的"
提款机"。这种
真实故事每天都发生中。
古玩这门深奥的大学,进去了却不容易毕业;即使是行家、专家也难免有
走眼的时候。。古玩界所说玩古要具有眼力、
魄力、财力,这三力中眼力是最重要的。知识必须"
与时俱进",要长期地当一个谦虚的学生才会少"走眼"。
2.吃透两头
我认为古玩界所说的"吃透两头"是最重要的
学习方法。
所谓两头就是一头真一头假。真者,就是博物馆的80年代以前的馆藏品,就是真出土的器物(如
瓷片等)。遇上真正的文物一定要仔细地从各个角度反复地看,经常看,看后思,思后再看,“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直到闭上眼晴都能对这件真品所有特征模样了如指掌。对于市场上在买的假品,或自已手上的赝品也要象看真品一样的精神去仔细观察,切实分清真与假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别点。要特别注意的是对高仿品的鉴别。杀伤力最大的是这类货。玩瓷器的一定要去"仿假圣地"----
景德镇去深入考察,笔者曾多次到景德镇,每次都"大跌眼镜"。看到的那些高仿品的价格都在万元以上,某些仿的特别逼真的高档明、清
官窑货甚至在十万元以上,某些仿制者甚至夸口"这件货进入XX地方,就可以达到X倍的价格"。这些货的仿真度如果没有十分功力还真不易辨别,决不是古玩市场所看到的那种"一目十行"的低仿品,与几年前的仿品也决
不可同日而语了。在景镇还碰到这样的好笑事,某仿制
元青花的高手仿的"不到位"而打碎扔到家门口的碎片,每天都有心人捡得一片不留。据说到了古玩市场都是可卖好价钱的标准瓷片。目前,最可怕的是:高仿品层出不穷地在一些权威机构里被卖掉,人们的眼睛被看坏了,认为这就是真品;反而真品摆在他们手上看不懂了;还真应了
红楼梦里的一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这种怪象反复发生后将会严重地
挫伤广大收藏者的积极性,最终将给古玩界带来象
炒股一样的恶果。
俗话说:良师益友。在玩古过程中,要多向与那些
道德与眼力都好的人交谈和学习, 但绝不要互相做生意,"
君子之交淡如水",在一种坦率而没有钱味的气氛中,双方心情会更愉快,宜于交流心得。往往,当一个人碰到的难题不知所解时,旁边一句话马上茅塞顿开。
还要注意,既要尊重所有内行的人但不要盲目崇拜,而要带着批判的精神去听任何人的话,一件东西的误判,其实就隐藏着今后自已也会吃药的可能性。东西的真假不是某人某句对和错所能定性的,而是以铁证为依据的。不要轻听这件东西是那里那里去的故事,而要凭自己积累的知识来分析;看不懂或没有十分把握绝不要买,宁可放过而不要上当,只要有眼力就不怕买不到好货。古代人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现代古玩者说"多看少买",这些都是玩古的
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