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K笔试(五级)

单选题一对夫妇从外面回到家后,丈夫生气地对妻子说:“我又没有踩着你的脚,为什么在公众场合下你几次对我高喊,说我踩了你的脚呢?”妻子对丈夫说:“我穿着这么漂亮的高跟鞋,总不能只叫你一个人看吧?”(  )A 妻子的脚非常疼B 妻子在跟丈夫开玩笑C 丈夫把妻子的鞋踩脏了D 妻子想让周围的人注意自己的鞋

题目
单选题
一对夫妇从外面回到家后,丈夫生气地对妻子说:“我又没有踩着你的脚,为什么在公众场合下你几次对我高喊,说我踩了你的脚呢?”妻子对丈夫说:“我穿着这么漂亮的高跟鞋,总不能只叫你一个人看吧?”(  )
A

妻子的脚非常疼

B

妻子在跟丈夫开玩笑

C

丈夫把妻子的鞋踩脏了

D

妻子想让周围的人注意自己的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案例五: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9岁,已婚,大学文化程度,某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本市人,家中经济条件优越。在工作中与本公司一位同事恋爱,尽管对方比自己小两岁,且家在农村,家中经济条件较差,但还是不顾父母的反对,与之结婚。婚后两人生活得很幸福。然而在孩子出生、公公婆婆来同住后,为生活琐事经常产生矛盾。求助者怪罪公公婆婆没有文化,愚昧落后,怪罪丈夫不和自己一心。为此经常生气,内心苦恼,主动前来心理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与公公婆婆及丈夫产生矛盾的原因吗?
求助者:我家是本市的,家里就我一个孩子,虽然我父母当时坚决反对我嫁给他,但婚后还是给我们买了房买了车,就连婚礼的费用都是我父母出的。没孩子时我们两人生活得很幸福,有了孩子后公公婆婆坚持要来,说是要照顾我,照顾孙子,我也不好意思拒绝。可来后矛盾就出来了,我晚上经常因为喂奶睡不好觉,早上起得晚,可他们四五点钟就起来了,吵得我也睡不好,说了几次,他们反而怪我娇气。我婆婆做饭就是糊弄,还特别咸,我一表示不满丈夫就说我找事。最典型的是有一次我父母从外地回来,半夜的飞机,让我丈夫去接。我婆婆说他儿子累,第二天还要上班,不允许去。他们来后我父母请他们吃了好几次饭,而我看父母从家里拿了一箱奶,我婆婆都跟我丈夫叨唠,说我什么东西都往娘家搬。我父母为我们付出很多,他们怎么能这样对我和我的父母呢?我很伤心,越想越生气!为这些事我们现在关系很紧张,经常吵架。
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也知道了你的想法,你和你的父母为你们的小家付出了很多,公婆及丈夫不但不感激,反而做出让你很伤心的事,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对啊,您理解得太对了,就是这样的。
心理咨询师:咱们前面商定的咨询目标是减轻你的情绪困扰,现在先看看你是怎么生气 的吧。
求助者:怎么生的气?当然是他们这样对我和父母让我伤心、让我生气。如果他们对我和我父母好些,我怎么会生气呢?
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按你所说,你要求自己对丈夫、公婆怎样,丈夫、公婆就应该对你怎样。
求助者:对呀,夫妻双方就应该这样啊!
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信奉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怎样,另一个人就应该对他(她)怎样。
求助者:对啊,应该的呀。这不就是礼尚往来嘛?
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对你怎样,你肯定就对别人怎样。我喜欢你,我对你好,你一定就对我好,你肯定与丈夫离婚,肯定嫁给我。
求助者:(沉默)……您在开玩笑吧,那怎么成呢?您对我再好,我也不能与丈夫离婚呢!
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怎样,另一个人就应该对他怎样,我对你好,而你并不对我好,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
求助者:(沉默)……你对我好,可我是有家室的人,当然不能对你好了!
心理咨询师:你看,尽管我对你好,可你实际上并没有对我好。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你提出要求,别人就应该按你所说的去做,而别人提出要求,你却可以不按别人的要求去做,同样是提出要求,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怎么解释呢?
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有些明白了,就是一个人对别人怎样,别人不一定就对他(她)怎样?
心理咨询师:是的,你和父母对你的丈夫公婆很好,你就要求他们也这样对你及你的父 母。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正是它使你内心极其不平衡。不合理的信念会造成你的情绪困扰,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例如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的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我明白了,我对丈夫及公婆怎样,他们不一定就对我和父母怎样,实际上我要是能接受他们对我及父母好或者不好这两种可能,就不会生气了。

按照埃利斯的ABC理论,本案例中的A包括( )。多选

A. 求助者特别生气
B. 父母亲出钱买房买车
C. 丈夫应该听我的
D. 婆婆不让丈夫接父母

答案:B,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A指遇到的生活事件。父母亲出钱买房买车与婆婆不让丈夫接父母都是求助者遇到的生活事件。

第2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原来学习成绩一般,这学期成绩明显下降。父母亲反映求助者以前乐于助人,但现在
与老师、同学的矛盾很深,有时甚至上课时喊叫。遂强行将其带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的父母希望我帮助你,你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
求助者:你能看出来我现在在想什么吗?
心理咨询师:我不能,但我对你这个问题感兴趣,你能说说你怎么想到了这个问题吗?
求助者:那你就不如我的同学了,他们知道我在想什么。
心理咨询师:你能具体地说说你的同学怎么知道你在想什么吗?
求助者:开学后总有同学在背后说我自不量力,非要考北大、清华,我就和他们解释,但他们都不相信,还撒谎说根本没有说过,我特别生气!你们学习好就看不起人啊!我向老师反映,可老师向着他们。
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你没想考北大、清华,但你的同学却说你自不量力。可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背后说你呢?
求助者:我听见的啊!他们特别过分!在宿舍、教室,甚至在上课的时候都说,我特别烦,有时就在课堂上喊“别说了”,可老师总是批评我。
心理咨询师:你刚才说你的同学知道你在想什么,可你又说你不想考北大、清华,你和同学们解释,他们不信,这说明你的同学不知道你想什么呀?
求助者:他们确实知道我在想什么,就是不想承认。
心理咨询师:好,按你说的,你同学在背后说你,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在背后说你昵?
求助者:还不是同学们嫉妒我,学校里有很多女生喜欢我,连我们班长都喜欢我,近来还装作关心我的样子接近我。
心理咨询师:有女生喜欢你,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求助者:傻子都看明白了!我初中的几个女同学,本来可以考别的学校,但她们非考到这个学校来,还不是喜欢我吗!我同桌的女生,时不时的就看我几眼,有时发了一些复习资料,我不在时都是她替我收好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呢。
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请你先到精神科做些检查吧。
求助者:做什么检查都行,反正我又没有病!
求助者说“那你就不如我的同学了,他们知道我在想什么”表明其可能出现了()。单选

A.思维被插入
B.思维被播散
C.思维被洞悉
D.思维被阻止

答案:C
解析:

第3题:

孩子说:“我画的菠萝可好了,可老师没有把我的贴在墙上。”对此比较好的做法是()

A对孩子说:“你没好好画呗”

B对孩子说:“老师认为你下次会画出的更好的菠萝呢”

C对孩子说:“你们老师真偏心”

D对孩子说:“你上课没好好听老师要求”


参考答案:B

第4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原来学习成绩一般,这学期成绩明显下降。父母亲反映求助者以前乐于助人,但现在
与老师、同学的矛盾很深,有时甚至上课时喊叫。遂强行将其带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的父母希望我帮助你,你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
求助者:你能看出来我现在在想什么吗?
心理咨询师:我不能,但我对你这个问题感兴趣,你能说说你怎么想到了这个问题吗?
求助者:那你就不如我的同学了,他们知道我在想什么。
心理咨询师:你能具体地说说你的同学怎么知道你在想什么吗?
求助者:开学后总有同学在背后说我自不量力,非要考北大、清华,我就和他们解释,但他们都不相信,还撒谎说根本没有说过,我特别生气!你们学习好就看不起人啊!我向老师反映,可老师向着他们。
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你没想考北大、清华,但你的同学却说你自不量力。可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背后说你呢?
求助者:我听见的啊!他们特别过分!在宿舍、教室,甚至在上课的时候都说,我特别烦,有时就在课堂上喊“别说了”,可老师总是批评我。
心理咨询师:你刚才说你的同学知道你在想什么,可你又说你不想考北大、清华,你和同学们解释,他们不信,这说明你的同学不知道你想什么呀?
求助者:他们确实知道我在想什么,就是不想承认。
心理咨询师:好,按你说的,你同学在背后说你,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在背后说你昵?
求助者:还不是同学们嫉妒我,学校里有很多女生喜欢我,连我们班长都喜欢我,近来还装作关心我的样子接近我。
心理咨询师:有女生喜欢你,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求助者:傻子都看明白了!我初中的几个女同学,本来可以考别的学校,但她们非考到这个学校来,还不是喜欢我吗!我同桌的女生,时不时的就看我几眼,有时发了一些复习资料,我不在时都是她替我收好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呢。
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请你先到精神科做些检查吧。
求助者:做什么检查都行,反正我又没有病!
求助者“我同桌的女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呢”最可能的是()。单选

A.特殊意义妄想
B.嫉妒妄想
C.无法判定意义
D.夸大妄想

答案:A
解析:

第5题:

案例七: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原来学习成绩一般,这学期成绩明显下降。父母亲反映求助者以前乐于助人,但现在与老师、同学的矛盾很深,有时甚至上课时喊叫。遂强行将其带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的父母希望我帮助你,你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
求助者:你能看出来我现在在想什么吗?
心理咨询师:我不能,但我对你这个问题感兴趣,你能说说你怎么想到了这个问题吗?
求助者:那你就不如我的同学了,他们知道我在想什么。
心理咨询师:你能具体地说说你的同学怎么知道你在想什么吗?
求助者:开学后总有同学在背后说我自不量力,非要考北大、清华,我就和他们解释,但他们都不相信,还撒谎说根本没有说过,我特别生气!你们学习好就看不起人啊!我向老师反映,可老师向着他们。
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你没想考北大、清华,但你的同学却说你自不量力。可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背后说你呢?
求助者:我听见的啊!他们特别过分!在宿舍、教室,甚至在上课的时候都说,我特别烦,有时就在课堂上喊“别说了”,可老师总是批评我。
心理咨询师:你刚才说你的同学知道你在想什么,可你又说你不想考北大、清华,你和同学们解释,他们不信,这说明你的同学不知道你想什么呀?
求助者:他们确实知道我在想什么,就是不想承认。
心理咨询师:好,按你说的,你同学在背后说你,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在背后说你呢?
求助者:还不是同学们嫉妒我,学校里有很多女生喜欢我,连我们班长都喜欢我,近来还装作关心我的样子接近我。
心理咨询师:有女生喜欢你,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求助者:傻子都看明白了!我初中的几个女同学,本来可以考别的学校,但她们非考到这个学校来,还不是喜欢我吗!我同桌的女生,时不时的就看我几眼,有时发了一些复习资料,我不在时都是她替我收好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呢。
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请你先到精神科做些检查吧。
求助者:做什么检查都行,反正我又没有病!

求助者说“那你就不如我的同学了,他们知道我在想什么”表明其可能出现了( )。单选

A. 思维被插入
B. 思维被播散
C. 思维被洞悉
D. 思维被阻止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找症状
内心被揭露感又称被洞悉感,患者认为其内心的想法或者患者本人及其与家人之间的隐私,未经患者语言文字的表达,别人就知道了。

第6题:

案例七: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原来学习成绩一般,这学期成绩明显下降。父母亲反映求助者以前乐于助人,但现在与老师、同学的矛盾很深,有时甚至上课时喊叫。遂强行将其带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的父母希望我帮助你,你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
求助者:你能看出来我现在在想什么吗?
心理咨询师:我不能,但我对你这个问题感兴趣,你能说说你怎么想到了这个问题吗?
求助者:那你就不如我的同学了,他们知道我在想什么。
心理咨询师:你能具体地说说你的同学怎么知道你在想什么吗?
求助者:开学后总有同学在背后说我自不量力,非要考北大、清华,我就和他们解释,但他们都不相信,还撒谎说根本没有说过,我特别生气!你们学习好就看不起人啊!我向老师反映,可老师向着他们。
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你没想考北大、清华,但你的同学却说你自不量力。可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背后说你呢?
求助者:我听见的啊!他们特别过分!在宿舍、教室,甚至在上课的时候都说,我特别烦,有时就在课堂上喊“别说了”,可老师总是批评我。
心理咨询师:你刚才说你的同学知道你在想什么,可你又说你不想考北大、清华,你和同学们解释,他们不信,这说明你的同学不知道你想什么呀?
求助者:他们确实知道我在想什么,就是不想承认。
心理咨询师:好,按你说的,你同学在背后说你,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在背后说你呢?
求助者:还不是同学们嫉妒我,学校里有很多女生喜欢我,连我们班长都喜欢我,近来还装作关心我的样子接近我。
心理咨询师:有女生喜欢你,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求助者:傻子都看明白了!我初中的几个女同学,本来可以考别的学校,但她们非考到这个学校来,还不是喜欢我吗!我同桌的女生,时不时的就看我几眼,有时发了一些复习资料,我不在时都是她替我收好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呢。
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请你先到精神科做些检查吧。
求助者:做什么检查都行,反正我又没有病!

求助者说“做什么检查都行,反正我又没有病!”表明其( )。多选

A. 否认有病
B. 没有自知力
C. 拒绝就医
D. 行为不协调

答案:A,B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搜集整理评估
主客观不统一,没有自知力。

第7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9岁,已婚,大学文化程度,某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是本市人,家中经济条件优越。在工作中与本公司一位同事恋爱,尽管对方比自己小两岁,且家在农村,家中经济条件较差,但还是不顾父母的反对,与之结婚。婚后两人生活得很幸福。然而在孩子出生、公公婆婆来同住后,为生活琐事经常产生矛盾。求助者怪罪公公婆婆没有文化,愚昧落后,怪罪丈夫不和自己一心。为此经常生气,内心苦恼,主动前来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与公公婆婆及丈夫产生矛盾的原因吗?求助者:我家是本市的,家里就我一个孩子,虽然我父母当时坚决反对我嫁给他,但婚后还是给我们买了房买了车,就连婚礼的费用都是我父母出的。没孩子时我们两人生活得很幸福,有了孩子后公公婆婆坚持要来,说是要照顾我,照顾孙子,我也不好意思拒绝。可来后矛盾就出来了,我晚上经常因为喂奶睡不好觉,早上起得晚,可他们四五点钟就起来了,吵得我也睡不好,说了几次,他们反而怪我娇气。我婆婆做饭就是糊弄,还特别成,我一表示不满丈夫就说我找事。最典型的是有一次我父母从外地回来,半夜的飞机,让我丈夫去接。我婆婆说他儿子累,第二天还要上班,不允许去。他们来后我父母请他们吃了好几次饭,而我看父母从家里拿了一箱奶,我婆婆都跟我丈夫叨唠,说我什么东西都往娘家搬。我父母为我们付出很多,他们怎么能这样对我和我的父母呢?我很伤心,越想越生气!为这些事我们现在关系很紧张,经常吵架。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也知道了你的想法,你和你的父母为你们的小家付出了很多,公婆及丈夫不但不感激,反而做出让你很伤心的事,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对啊,您理解得太对了,就是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咱们前面商定的咨询目标是减轻你的情绪困扰,现在先看看你是怎么生气的吧。求助者:怎么生的气?当然是他们这样对我和父母让我伤心、让我生气。如果他们对我和我父母好些,我怎么会生气呢?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按你所说,你要求自己对丈夫、公婆怎样,丈夫、公婆就应该对你怎样。求助者:对呀,夫妻双方就应该这样啊!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信奉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怎样,另一个人就应该对他(她)怎样。求助者:对啊,应该的呀。这不就是礼尚往来嘛?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对你怎样,你肯定就对别人怎样。我喜欢你,我对你好,你一定就对我好,你肯定与丈夫离婚,肯定嫁给我。求助者:(沉默)……您在开玩笑吧,那怎么成呢?您对我再好,我也不能与丈夫离婚呢!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怎样,另一个人就应该对他怎样,我对你好,而你并不对我好,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求助者:(沉默)……你对我好,可我是有家室的人,当然不能对你好了!心理咨询师:你看,尽管我对你好,可你实际上并没有对我好。求助者:是的。心理咨询师:你提出要求,别人就应该按你所说的去做,而别人提出要求,你却可以不按别人的要求去做,同样是提出要求,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怎么解释呢?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有些明白了,就是一个人对别人怎样,别人不一定就对他(她)怎样?心理咨询师:是的,你和父母对你的丈夫公婆很好,你就要求他们也这样对你及你的父母。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正是它使你内心极其不平衡。不合理的信念会造成你的情绪困扰,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例如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的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我明白了,我对丈夫及公婆怎样,他们不一定就对我和父母怎样,实际上我要是能接受他们对我及父母好或者不好这两种可能,就不会生气了。

本案例中,求助者多次出现沉默,可能的原因是()。单选
A:困惑
B:情绪
C:思考
D:阻抗

答案:C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参与性技术的掌握情况。常见的参与性技术包括:倾听、开放式询问与封闭式询问、鼓励和重复技术、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开放式提问通常使用“什么”“如何”等词来发问,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而封闭式提问是指事先对求助者的情况有一种固定假设,而期望得到的回答只是印证这种假设的正确与否。封闭式询问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等词,而回答也是“是”“否”式的简单答案,不利于话题展开。一般情况下,应使用开放式提问,不使用封闭式提问。封闭式提问一般在明确问题时使用,用来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当求助者的叙述偏离正题时,还可以用封闭式提问适当地中止其叙述,并避免会谈过分个人化。具体化技术是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而摄入性会谈是指通过会谈了解求助者的客观背景资料,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家庭状况、求助者当前的感受、状态、咨询动机和期望等。在本案例中,咨询师说“你能详细地说说你与公公婆婆及丈夫产生矛盾的原因吗?”属于开放式提问,同时也属于具体化技术,由于该对话发生在咨询初始阶段,故也属于摄入性谈话,旨在了解求助者前来咨询的具体原因。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的掌握情况。常见的参与性技术有:倾听、开放式询问与封闭式询问、鼓励和重复技术、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而常见影响性技术则包括:面质、解释、指导、情感表达、内容表达、自我开放、影响性概述、非语言行为的运用。选项A的“内容反应”也称释义或说明,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求助者。咨询师选择求助者的实质性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最好是引用求助者言谈中最有代表性、最敏感的、最重要的词语。释义使得求助者有机会再次剖析自己的困扰,重新组合那些零散的事件和关系,深化会谈的内容。而选项C的“情感反应”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所陈述的有关情绪、情感的主要内容经过概括、综合与整理,用自己的话反馈给求助者,以达到加强对求助者情绪、情感的理解,促进沟通的目的。虽然情感反应技术表面看与内容反应技术很相近,都是咨询师将求助者陈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后再做出反馈,但有所区别,内容反应着重于求助者言谈内容的反馈,而情感反应则着重于求助者的情绪反应。而选项B的“内容表达”和选项D的“情感表达”均属于影响性技术,前者是指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解释和反馈,以影响求助者,促使求助者实现咨询目标;而后者是指咨询师将自己的情绪、情感及对求助者的情绪、情感等,告之求助者,以影响求助者,促进求助者的探索和改变,促使咨询顺利进行。在本案例中,咨询师说“我听明白了,也知道了你的想法,你和你的父母为你们的小家付出了很多,公婆及丈夫不但不感激,反而做出让你很伤心的事……”属于内容反应技术,而“……你非常生气”则属于情感反应技术。最后,“……是这样吗?”是咨询师使用封闭式询问来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的一种确认和反馈,属于内容表达技术,反映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种种看法,借此可使求助者了解自己的状况,也可从求助者的言语和非言语反应中得知自己的反馈是否正确,从而相应地做出调整。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合理情绪疗法操作过程的掌握情况。合理情绪疗法的操作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2)领悟阶段;(3)修通阶段;(4)再教育阶段。在本案例中,咨询师说:“因此,别人对你怎样,你肯定就对别人怎样。我喜欢你,我对你好,你一定就对我好,你肯定与丈夫离婚,肯定嫁给我。”旨在根据求助者的错误信念进行推理,从而得出互相矛盾的结论(咨询师使用了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说明此时的咨询师与求助者间的对话处于修通阶段)。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面质技术的掌握情况。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属于影响性技术,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常见的矛盾有:(1)言行不一致;(2)理想与现实不一致;(3)前后言语不一致;(4)咨访意见不一致。在本案例中,咨询师指出求助者的前后言语不一致。选项D的澄清技术表述不当,准确的说法应为参与性技术,用参与性技术旨在澄清问题,启发、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和实践。指导即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指导是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技巧。而自我开放技术亦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它与情感表达和内容表达十分相似,是两者的一种特殊组合。自我开放一般有两种形式:(1)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2)咨询师暴露与求助者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影响性技术的掌握情况。常见的影响性技术包括:面质、解释、指导、情感表达、内容表达、自我开放、影响性概述、非语言行为的运用。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常见的矛盾有:(1)言行不一致;(2)理想与现实不一致;(3)前后言语不一致;(4)咨访意见不一致。内容表达是指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解释和反馈,以影响求助者,促使求助者实现咨询目标。而情感表达是指咨询师将自己的情绪、情感及对求助者的情绪、情感等,告之求助者,以影响求助者,促进求助者的探索和改变,促使咨询顺利进行。自我开放亦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是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说“你提出要求,别人就应该按你所说的去做,而别人提出要求,你却可以不按别人的要求去做,同样是提出要求,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怎么解释呢?”属于面质技术,旨在指出求助者的言行不一致;同时也是对求助者的反馈,以启发求助者进行深层思考,故也是内容表达技术。注:没有澄清技术的说法,准确的说法应为参与性技术,用参与性技术旨在澄清问题,启发、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和实践。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合理情绪疗法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该理论认为外界的诱发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在本案例中,咨询师通过面质技术指出求助者的情绪困扰C(求助者伤心和生气)是由其不合理的信念B(“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所致,而与事件A(父母亲为家里出钱买房买车,婆婆不让丈夫去机场接父母)无关。注:求助者的“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属于“反黄金规则”,是一种对人或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故是一种非理性信念。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合理情绪疗法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该理论认为外界诱发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在本案例中,咨询师通过面质技术指出求助者的情绪困扰C(求助者伤心和生气)是由其不合理的信念B(“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所致,而与事件A(BD亲为家里出钱买房买车,婆婆不让丈夫去机场接父母)无关。注:由于本题是多选题,故BD都是符合不合理信念表述的。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合理情绪疗法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该理论认为外界的诱发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在本案例中,咨询师通过面质技术指出求助者的情绪困扰C(求助者很伤心、很生气)是由其不合理的信念B(“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所致,而与事件A(父母亲为家里出钱买房买车,婆婆不让丈夫去机场接父母)无关。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沉默的掌握情况。咨询时,沉默的感觉有时来自咨询师,大多数是由求助者引起的,主要有怀疑型(不完全信任咨询师,犹豫或者不说某些信息)、茫然型(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情绪型(由气愤、恐惧、羞愧等情绪所致)、思考型(反复体会咨询师说的话、似有所悟,或回忆对咨询有意义的事)、内向型(由于个性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反抗型(不愿意讲,或者不愿参与咨询的被动来访者)。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在思考为什么自己的想法会出现互相矛盾。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合理情绪疗法的掌握情况。合理情绪疗法是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可见,这是一种对有情绪障碍的人实施再教育的过程,咨询者训练求助者科学地进行逻辑思维和分析,使其学会能够客观、合理地思维,用以代替旧的非理性的思想,是认知的直接的主动

第8题:

案例七: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原来学习成绩一般,这学期成绩明显下降。父母亲反映求助者以前乐于助人,但现在与老师、同学的矛盾很深,有时甚至上课时喊叫。遂强行将其带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的父母希望我帮助你,你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
求助者:你能看出来我现在在想什么吗?
心理咨询师:我不能,但我对你这个问题感兴趣,你能说说你怎么想到了这个问题吗?
求助者:那你就不如我的同学了,他们知道我在想什么。
心理咨询师:你能具体地说说你的同学怎么知道你在想什么吗?
求助者:开学后总有同学在背后说我自不量力,非要考北大、清华,我就和他们解释,但他们都不相信,还撒谎说根本没有说过,我特别生气!你们学习好就看不起人啊!我向老师反映,可老师向着他们。
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你没想考北大、清华,但你的同学却说你自不量力。可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背后说你呢?
求助者:我听见的啊!他们特别过分!在宿舍、教室,甚至在上课的时候都说,我特别烦,有时就在课堂上喊“别说了”,可老师总是批评我。
心理咨询师:你刚才说你的同学知道你在想什么,可你又说你不想考北大、清华,你和同学们解释,他们不信,这说明你的同学不知道你想什么呀?
求助者:他们确实知道我在想什么,就是不想承认。
心理咨询师:好,按你说的,你同学在背后说你,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在背后说你呢?
求助者:还不是同学们嫉妒我,学校里有很多女生喜欢我,连我们班长都喜欢我,近来还装作关心我的样子接近我。
心理咨询师:有女生喜欢你,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求助者:傻子都看明白了!我初中的几个女同学,本来可以考别的学校,但她们非考到这个学校来,还不是喜欢我吗!我同桌的女生,时不时的就看我几眼,有时发了一些复习资料,我不在时都是她替我收好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呢。
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请你先到精神科做些检查吧。
求助者:做什么检查都行,反正我又没有病!

求助者反映有同学在背后说他,最可能的是其出现了( )。单选

A. 关系妄想
B. 夸大妄想
C. 被害妄想
D. 自罪妄想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找症状
关系妄想:患者坚信本与他无关的人和事与他有关系。

第9题:

案例七: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原来学习成绩一般,这学期成绩明显下降。父母亲反映求助者以前乐于助人,但现在与老师、同学的矛盾很深,有时甚至上课时喊叫。遂强行将其带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的父母希望我帮助你,你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
求助者:你能看出来我现在在想什么吗?
心理咨询师:我不能,但我对你这个问题感兴趣,你能说说你怎么想到了这个问题吗?
求助者:那你就不如我的同学了,他们知道我在想什么。
心理咨询师:你能具体地说说你的同学怎么知道你在想什么吗?
求助者:开学后总有同学在背后说我自不量力,非要考北大、清华,我就和他们解释,但他们都不相信,还撒谎说根本没有说过,我特别生气!你们学习好就看不起人啊!我向老师反映,可老师向着他们。
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你没想考北大、清华,但你的同学却说你自不量力。可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背后说你呢?
求助者:我听见的啊!他们特别过分!在宿舍、教室,甚至在上课的时候都说,我特别烦,有时就在课堂上喊“别说了”,可老师总是批评我。
心理咨询师:你刚才说你的同学知道你在想什么,可你又说你不想考北大、清华,你和同学们解释,他们不信,这说明你的同学不知道你想什么呀?
求助者:他们确实知道我在想什么,就是不想承认。
心理咨询师:好,按你说的,你同学在背后说你,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在背后说你呢?
求助者:还不是同学们嫉妒我,学校里有很多女生喜欢我,连我们班长都喜欢我,近来还装作关心我的样子接近我。
心理咨询师:有女生喜欢你,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求助者:傻子都看明白了!我初中的几个女同学,本来可以考别的学校,但她们非考到这个学校来,还不是喜欢我吗!我同桌的女生,时不时的就看我几眼,有时发了一些复习资料,我不在时都是她替我收好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呢。
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请你先到精神科做些检查吧。
求助者:做什么检查都行,反正我又没有病!

求助者“我同桌的女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呢”最可能的是( )。单选

A. 特殊意义妄想
B. 嫉妒妄想
C. 无法判定意义
D. 夸大妄想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找症状
【特殊意义妄想】患者认为周围人的言行,日常的举动,不仅与他有关,而且有一种特殊的意义。

第10题:

案例五: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9岁,已婚,大学文化程度,某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本市人,家中经济条件优越。在工作中与本公司一位同事恋爱,尽管对方比自己小两岁,且家在农村,家中经济条件较差,但还是不顾父母的反对,与之结婚。婚后两人生活得很幸福。然而在孩子出生、公公婆婆来同住后,为生活琐事经常产生矛盾。求助者怪罪公公婆婆没有文化,愚昧落后,怪罪丈夫不和自己一心。为此经常生气,内心苦恼,主动前来心理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与公公婆婆及丈夫产生矛盾的原因吗?
求助者:我家是本市的,家里就我一个孩子,虽然我父母当时坚决反对我嫁给他,但婚后还是给我们买了房买了车,就连婚礼的费用都是我父母出的。没孩子时我们两人生活得很幸福,有了孩子后公公婆婆坚持要来,说是要照顾我,照顾孙子,我也不好意思拒绝。可来后矛盾就出来了,我晚上经常因为喂奶睡不好觉,早上起得晚,可他们四五点钟就起来了,吵得我也睡不好,说了几次,他们反而怪我娇气。我婆婆做饭就是糊弄,还特别咸,我一表示不满丈夫就说我找事。最典型的是有一次我父母从外地回来,半夜的飞机,让我丈夫去接。我婆婆说他儿子累,第二天还要上班,不允许去。他们来后我父母请他们吃了好几次饭,而我看父母从家里拿了一箱奶,我婆婆都跟我丈夫叨唠,说我什么东西都往娘家搬。我父母为我们付出很多,他们怎么能这样对我和我的父母呢?我很伤心,越想越生气!为这些事我们现在关系很紧张,经常吵架。
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也知道了你的想法,你和你的父母为你们的小家付出了很多,公婆及丈夫不但不感激,反而做出让你很伤心的事,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对啊,您理解得太对了,就是这样的。
心理咨询师:咱们前面商定的咨询目标是减轻你的情绪困扰,现在先看看你是怎么生气 的吧。
求助者:怎么生的气?当然是他们这样对我和父母让我伤心、让我生气。如果他们对我和我父母好些,我怎么会生气呢?
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按你所说,你要求自己对丈夫、公婆怎样,丈夫、公婆就应该对你怎样。
求助者:对呀,夫妻双方就应该这样啊!
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信奉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怎样,另一个人就应该对他(她)怎样。
求助者:对啊,应该的呀。这不就是礼尚往来嘛?
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对你怎样,你肯定就对别人怎样。我喜欢你,我对你好,你一定就对我好,你肯定与丈夫离婚,肯定嫁给我。
求助者:(沉默)……您在开玩笑吧,那怎么成呢?您对我再好,我也不能与丈夫离婚呢!
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怎样,另一个人就应该对他怎样,我对你好,而你并不对我好,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
求助者:(沉默)……你对我好,可我是有家室的人,当然不能对你好了!
心理咨询师:你看,尽管我对你好,可你实际上并没有对我好。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你提出要求,别人就应该按你所说的去做,而别人提出要求,你却可以不按别人的要求去做,同样是提出要求,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怎么解释呢?
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有些明白了,就是一个人对别人怎样,别人不一定就对他(她)怎样?
心理咨询师:是的,你和父母对你的丈夫公婆很好,你就要求他们也这样对你及你的父 母。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正是它使你内心极其不平衡。不合理的信念会造成你的情绪困扰,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例如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的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我明白了,我对丈夫及公婆怎样,他们不一定就对我和父母怎样,实际上我要是能接受他们对我及父母好或者不好这两种可能,就不会生气了。

“你能详细地说说你与公公婆婆及丈夫产生矛盾的原因吗?”,心理咨询师使用了( )。多选

A. 开放式提问
B. 具体化技术
C. 封闭式提问
D. 中心化技术

答案:A,B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参与性技术
你能详细地说说你与公公婆婆及丈夫产生矛盾的原因吗 ”使用了开放式提问。“详细”说明了使用了具体化技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