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互联网知识竞赛

单选题石能源碳排放强度高,持续上百年的开发利用已经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也开始显现,最近100年全球气温上升了()℃。A 0.74B 0.75C 0.76D 0.77

题目
单选题
石能源碳排放强度高,持续上百年的开发利用已经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也开始显现,最近100年全球气温上升了()℃。
A

0.74

B

0.75

C

0.76

D

0.77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预测,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到2050年全球能源碳排放为2013年的( )。

A.31%
B.36%
C.35%
D.33%

答案:D
解析:

第2题:

全球能源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转变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发展方式,消除大量碳排放对人类生存的长期威胁,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1880-2012年间,全球气温上升0.85℃。而气温每上升1℃,粮食产量就下降约5%。1981-2002年间,由于气候变暖,全球玉米、小麦等作物产量均每年大幅下降4000万吨。因此,为了遏制全球变暖,保证全球的粮食安全,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节能减排,控制碳排放总量。以下各项如果为真,不属于以上结论必要前提的是:

A.玉米、小麦等作物的产量下降威胁着全球的粮食安全
B.节能减排,控制碳排放总量对遏制全球变暖有积极影响
C.除玉米、小麦等外的其它粮食作物没有因全球变暖而增产
D.人类活动造成的碳排放总量增多是全球日益变暖的原因之一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必要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中的选非题。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为了遏制全球变暖,保证全球的粮食安全,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节能减排,控制碳排放总量。论据:1880-2012年间,全球气温上升0.85℃。而气温每上升1℃,粮食产量就下降约5%。1981-2002年间,由于气候变暖,全球玉米、小麦等作物产量均每年大幅下降4000万吨。第三步,辨析选项。C项:利用否定代入法,如果其它粮食作物因全球变暖而增产,但增产的具体数量是不确定的,假如增产没有减产的多,仍旧会有粮食安全问题,故该项不是必要前提。因此,选择C选项。A项:利用否定代入法,如果玉米、小麦等作物的产量下降没有威胁着全球的粮食安全,那么就无法根据全球玉米、小麦等作物产量下降得出应当保证食品安全的结论,属于必要前提,排除。B项:利用否定代入法,如果节能减排,控制碳排放总量对遏制全球变暖没有积极影响,那么就无法得出应当通过节能减排等措施来保证全球粮食安全的结论,属于必要前提,排除。D项:利用否定代入法,如果人类活动造成的碳排放总量增多不是全球日益变暖的原因之一,那么就无法得出应当从自身做起,通过节能减排等措施来保证全球粮食安全的结论,属于必要前提,排除。

第4题:

根据预测,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到2050年全球能源碳排放为2013年的()。

  • A、31%
  • B、36%
  • C、35%
  • D、33%

正确答案:D

第5题:

能源环境约束影响能源供需主要体现在()。

  • A、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加速能源结构低碳化发展
  • B、能源利用带来的污染排放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 C、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难以为继
  • D、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不会造成环境问题

正确答案:A,B,C

第6题:

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于12月12日通过《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下列关于《巴黎协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B.各方将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
C.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D.从2023年开始.每5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

答案:B
解析:
《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B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第7题:

按照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路径,()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到112亿吨左右,将为有效控制气候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确答案:2050

第8题:

阅读以下材料,并运用微观经济学知识加以分析评论: 材料1: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 48℃。大部分气候科学家认为,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炭、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 材料2:为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截至2004年5月,已有189个国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约。1997年12月,《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第三次会议通过《京都议定书》,到2009年1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由,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材料3:《京都议定书》提出三个灵活减排机制之一是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源于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提出的排污权交易概念。在推动排放权交易市场.欧盟的EU- ETS交易系统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也在逐步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做好基础性准备工作。 材料4: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经过12天的漫长、艰难的谈判达成一份仅有3页且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在2011年年底的德班气候会议上,欧盟、美国、“伞形集团”、“基础四国”、“77国集团”、小海岛国家以及最贫穷国家等在减排关键性问题上分歧依然严重。南非总统祖马称:“德班会议将是一次艰难的会议。”


答案:
解析:
温室气体排放使得全球变暖,造成世界各国气候变化无常,极端气候经常发生,全球变暖对各国经济发展,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1)负的外部性。 外部性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其他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正的外部性,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负的外部性,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属于负的外部性,使得全球变暖。 (2)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现实的市场经济体制中有很多情况会导致资源不能达到有效的配置。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负的外部性的存在,使得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私人成本,因此使得各国都大量排放温室气体,远超过全球环境的承载量,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日趋恶化。 (3)外部性的解决。 ①外部性解决中的“囚徒困境”。 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解决对于各国来说,有利于各国环境的改善,对全人类生存有积极的效果。然而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存在着“囚徒困境”,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共同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对各国都有利,但各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巨大的成本,因此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若其他国家也采取同样的行动,各国的个体理性最终导致集体的非理性,全球变暖问题也会日趋恶化。 ②外部性的解决措施——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是科斯定理,科斯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在交易费用很小或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科斯定理说明,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外部性可以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碳排放权交易是一种产权交易的办法,各国通过建立自由的碳排放产权交易市场,有助于解决温室气体造成的外部性问题,有利于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然而碳排放权如何界定,能否自由交易,以及各国碳排放权的大小等都难以解决,因此碳排放权交易并不能真正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的外部性问题。 ③外部性协商解决中讨价还价的困境。 讨价还价既耗时间又成本高昂,在产权没有明确界定的时候尤其如此,此时,没有一方确切知道,要做多大努力才能使对方同意一项解决办法,即使在对话和监督都无成本时如果双方都相信他们能够得到更大的受益,讨价还价仍会破裂。一方提出大份额的要求,而且由于不正确地假定另一方会最终让步而拒绝还价。这一战略行为会导致无效率、非合作的结果。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和德班气候会议在各国关于减排关键性问题上仍然存在重大分歧,日本、加拿大、俄罗斯表示不准备续签《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美国的低减排目标、减排的资金和技术安排问题等使得共同解决减排问题十分艰难,各国讨价还价的结果是无法达成任何有实际意义的协议。

第9题:

()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 A、《京都议定书》
  • 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C、《永续能源政策纲领》
  • D、《碳足迹标识及碳标章建置规划》

正确答案:B

第10题: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需要各国树立全球能源观,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建立低碳发展目标,加强能源全球化合作,形成()、()的政策环境。


正确答案:全球统一共识;合作共贏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