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动物兽医(综合应用科目)

单选题在池塘养殖中与气象无关的是(  )。A 池塘设计B 放养密度C 饲料投喂D 疫病防治

题目
单选题
在池塘养殖中与气象无关的是(  )。
A

池塘设计

B

放养密度

C

饲料投喂

D

疫病防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提高池塘养殖水体中溶氧量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保持池面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
2)适当扩大池塘面积,以增大空气和水的接触面积
3)施用无机肥料,特别是施用磷肥,以改善池水氮磷比,促进浮游植物生长
4)及时加注新水,以增加池水透明度和补偿深度
5)合理施用增氧机,特别是应抓住每一个晴天,在中午将上层过饱和氧气输送至下层,以保持绒氧平衡。减少耗养因子:
1、减少池底淤泥厚度(过多的淤泥会增加氧债形成的可能)
2、控制施肥量(少量多次)
3、降低放氧密度
4、使用腐熟有机肥(以减少中间产物的存积和氧债形成)

第2题:

池塘养殖


正确答案: 指在小面积的池塘内进行精养生产的一种方式,多在1公顷范围内。
特点:水体小,管理方便,适于密养、混养、施肥、投饵等,能有效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凡是生长迅速、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种苗易获得、饲料易解决、适应性较强的海水及咸淡水鱼类,均可作为养殖的对象。

第3题:

简述池塘综合水产养殖中的肥水指标是什么?


正确答案:综合水产养殖中的肥水指标是:透明度、水色、悬浮有机碎屑量、氮、磷营养盐和浮游生物。

第4题:

细基江蓠繁枝变种的栽培方式是池塘型养殖。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池塘养殖食用鱼养殖的特点和技术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八字精养法:水、种、饵、密、混、轮、防、管
水:指养鱼的池塘环境件。如水源、水质、池塘面积水深、土质、周围环境等。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影响养殖鱼的生存环境水。从而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
种:品质优良,体质健壮无病,数量充足,规格合适的鱼种
饵:要求充足、适口、营养丰富全面的饵料。包括天然饲料
混:实行不同种类、不同习性、不同规格的鱼类混养。以充分利用资源,发挥池塘的最大潜力。
密:合理的密度,在池塘负载力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放,提高单产,提高单位面积的效益。轮:轮捕轮放,捕大补小,使饲养过程始终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充分利用池塘。
防:指鱼类的病害防治,是渔业生产中最易引起忽视,同时也最易引起巨大的损失的一个方面。鱼的生存环境比较特殊,病害生物多,人为控制较难,一但发病治疗起来较困难。管:即渔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内容很多,涉及生产的方面,是保证生产正常顺利地进行的必要手段。如生产安排,物资供应,信息和销售等。

第6题:

在养殖池塘中,春季浮游动物高峰最先出现的往往是()

  • A、轮虫
  • B、枝角类
  • C、桡足类
  • D、同时出现,无先后次序

正确答案:A

第7题:

选择池塘养殖对象的标准是什么?


正确答案: 食品价值(食用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生产性能(生产较快,生产性能良好);适应环境条件的能力(对水域环境的适应力强);苗种来源(苗种容易获得)。

第8题:

养殖池塘水位的要求是“()”。


正确答案:春浅、夏满、秋勤、冬深

第9题:

草鱼成鱼池塘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关键技术问题?


正确答案: ①池塘选用和清整:池塘面积以10~20亩为宜,水深2~2.5米,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每10亩池塘配套功率为3千瓦的增氧机和自动投饵机各1台。成鱼养殖用池应于冬季排干池水,冻晒20天以上,并于鱼种放养前15天,进水10~20厘米,亩用生石灰150千克清塘消毒。
②鱼种放养:在普通带增氧机池塘中,池塘载鱼量不宜超过500~600千克,否则影响生长,并可造成缺氧泛池。按鱼体平均增重6倍计算,如不进行轮捕,放养量不宜超过100千克。草鱼种放养量可占总放养量60%左右,配养适量鲢、鳙鱼等调节水质。
③饵料投喂:可根据不同经济条件和养殖模式采用不同的饲料组合。在广大农村青饲料和水草较丰富的地区,可以青饲料为主。在高产鱼场,通常以投喂全价颗粒饲料为主,搭配适量青料。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控制在28%~32%。不管采用哪种饲料,都应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所投饲料必须保证在傍晚前摄食完,以免造成夜间缺氧。
④水质管理:应保持水质清爽。可采用定期加注新水、合理使用增氧机、定期泼洒生石灰等,改善水体环境。
⑤病害防治:草鱼养殖中病害较多,应以预防为主。鱼种入池时应进行体表消毒,并最好采用主要病原如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的疫苗进行免疫。应定期杀灭寄生虫,定期用生石灰、强氯精、漂白粉等进行池水消毒,疾病高发期可适当投喂药饵预防。发生疾病,及时对症治疗,并及时清除病、死鱼。
⑥适时捕捞:适时将大规格成鱼起捕上市是草鱼高产养殖的重要措施。

第10题:

简述提高池塘养殖水体中溶氧量的措施和“肥、活、嫩、爽”的意义。


正确答案: 措施:减少耗氧因子:减少池底淤泥厚度(过多的淤泥会增加氧债形成的可能);控制施肥量(少量多次);降低放养密度;使用腐熟的有机肥(以减少中间产物的存积和氧债形成);增加溶氧,施无机肥(特别是P肥改善池塘N、P比,促进浮游植物生长;及时加新水(以增加池水透明度和补偿深度);合理使用增氧机;化学药物增氧;使用微生态制剂(如光合细菌);增加水体透明度,黄泥浆+食盐、明矾、生石灰注新水;保持池面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适当扩大池塘面积(以增大空气和水的接触面积)。
“肥”表示水中浮游生物量大,有机物与营养盐类丰富。
“活”表示水色经常在变化。水色有月变化和日变化(即上下午和上下风的变化),表明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交替出现,特别是鱼类容易消化的浮游植物数量多,质量好,且出现频率高。透明度不再变化
“嫩”表示池水透明度适中(25-40cm),水中溶氧条件好。
“爽”表示池水呈油绿色,黄褐色,表明浮游生物组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