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动物兽医(综合应用科目)

单选题改善养殖水体的溶氧状况是取得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说法错误的是()A 使用明矾和黄泥浆可以凝聚水中的有机物,降低水体的耗氧率B 使用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也可以改善水体的溶氧状况C 采用臭氧增氧法既可以增氧又可以促进硝化作用D 采用微孔增氧法可以增加池塘底部的溶解氧,加快底部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氧化

题目
单选题
改善养殖水体的溶氧状况是取得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说法错误的是()
A

使用明矾和黄泥浆可以凝聚水中的有机物,降低水体的耗氧率

B

使用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也可以改善水体的溶氧状况

C

采用臭氧增氧法既可以增氧又可以促进硝化作用

D

采用微孔增氧法可以增加池塘底部的溶解氧,加快底部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氧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增氧机所起到的作用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改善水体中溶氧状况
  • B、可以改善水质
  • C、可以是水中有害气体逸出
  •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D

第2题:

养殖鱼类浮头常表明养殖水体()

  • A、水质过肥
  • B、水质败坏
  • C、溶氧过高
  • D、溶氧过低

正确答案:D

第3题:

提高池塘养殖水体中溶氧量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保持池面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
2)适当扩大池塘面积,以增大空气和水的接触面积
3)施用无机肥料,特别是施用磷肥,以改善池水氮磷比,促进浮游植物生长
4)及时加注新水,以增加池水透明度和补偿深度
5)合理施用增氧机,特别是应抓住每一个晴天,在中午将上层过饱和氧气输送至下层,以保持绒氧平衡。减少耗养因子:
1、减少池底淤泥厚度(过多的淤泥会增加氧债形成的可能)
2、控制施肥量(少量多次)
3、降低放氧密度
4、使用腐熟有机肥(以减少中间产物的存积和氧债形成)

第4题:

在疾病预防过程中,下列哪项不属于改善和优化养殖的措施()

  • A、合理放养
  • B、保证水体中充足的溶氧量
  • C、不滥用药物
  • D、对动物定期的进行免疫预防

正确答案:D

第5题:

简述提高池塘养殖水体中溶氧量的措施和“肥、活、嫩、爽”的意义。


正确答案: 措施:减少耗氧因子:减少池底淤泥厚度(过多的淤泥会增加氧债形成的可能);控制施肥量(少量多次);降低放养密度;使用腐熟的有机肥(以减少中间产物的存积和氧债形成);增加溶氧,施无机肥(特别是P肥改善池塘N、P比,促进浮游植物生长;及时加新水(以增加池水透明度和补偿深度);合理使用增氧机;化学药物增氧;使用微生态制剂(如光合细菌);增加水体透明度,黄泥浆+食盐、明矾、生石灰注新水;保持池面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适当扩大池塘面积(以增大空气和水的接触面积)。
“肥”表示水中浮游生物量大,有机物与营养盐类丰富。
“活”表示水色经常在变化。水色有月变化和日变化(即上下午和上下风的变化),表明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交替出现,特别是鱼类容易消化的浮游植物数量多,质量好,且出现频率高。透明度不再变化
“嫩”表示池水透明度适中(25-40cm),水中溶氧条件好。
“爽”表示池水呈油绿色,黄褐色,表明浮游生物组成好。

第6题:

关于增氧机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改善水体中溶养状况
  • B、可以改善水质
  • C、可以使水中有害气体逸出
  •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D

第7题:

简述水中溶氧条件对养殖水体的生产有哪些影响。


正确答案: (1)对水质的影响:
a.决定水质及底质的氧化还原条件。Do高,水质、底质呈氧化态,氧化还原电位高,变价元素多以高价态存在。Do低,则相反。
b.决定好气嫌氧性微生物的分布与活动。Do高,生物有足够的氧气作为电子受体,进行有氧呼吸,好气性微生物大量繁殖,有机物迅速而彻底地被氧化分解。Do低,只有嫌气性或兼性嫌气性微生物能正常存活。微生物以无机物(硝酸根,硫酸根,碳酸根)或有机物代替氧气作为电子受体,进行无氧呼吸。有机物分解速度慢,能量效率低,产物为还原态硫化物,对生物有毒害作用。
(2)Do不足对鱼类的影响:
a.水中溶氧含量偏低,对鱼类会引起慢性危害,如出现“浮头”现象。
b.溶氧量低还会影响鱼虾的摄饵量及饲料系数。如果养殖鱼虾长期生活在溶氧不足的水中,摄饵量就会降低,生长速度也会减慢,饲料系数增加。
c.增加养殖鱼虾的发病率。长期生活在溶氧不足的水中,体质将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故发病率升高,寄生虫病也易蔓延。此外还会导致胚胎发育异常;使毒物的毒性增强。溶氧过饱和度太高会引起气泡病。

第8题:

论述养殖水体在夏天一天之中溶氧的变化规律,原因,如何避免Do过低?


正确答案: 溶氧变化规律及原因:日出前,溶氧量最低主要在底层水、长期保持分层状态的底层水及上风沿岸底层水水质过肥,放养过密,投饵施肥过多,水体淤泥过厚,在夏季强风暴雨后的水体,之后溶解量逐渐上升,到白天的下午3点至5点,出现Do最高值,在表层水中。之后溶解量又下降。表层水溶氧的日变化,主要是由于光合作用是水中氧气的主要来源,而光合作用受光照的日周期性的影响,白天有光合作用,晚上光合作用停止,日出后光合作用速率增加,产氧能力超过耗氧速率,溶氧回升,到下午某个时刻达到最大值,以后逐渐降低。由此造成了表层水溶氧白天逐渐升高,晚上逐渐降低。此外,中下层水体也有类似的昼夜变化,但变化幅度小些,变化的趋势也有所不同,这是由于中层和底层光照较弱,产氧就少,风力的混合作用可将上层的溶氧送至中下层,影响溶氧变化。
避免溶氧过低的方法:
1、降低水体耗氧率:
a.挖除过多底泥;
b.合理投饵施肥;
c.用明矾,黄泥等絮凝沉淀。
2、改良水质,减少或消除有碍呼吸的物质(CO2,NH3,浊液等)
3、加强增氧作用;
a.改良水质条件,增加营养元素,促进浮游植物合理密植,促进增氧效率。
b.人工增氧;机械增氧;化学增氧(氧化钙,高猛酸钾,双氧水)。

第9题:

养殖种类进行混养考虑的因素之一是()

  • A、个体大小
  • B、食性差异
  • C、水温高低
  • D、溶氧多少

正确答案:B

第10题:

溶解氧在水体自净过程中是个重要参数,它可反映水体中()。

  • A、耗氧指标
  • B、溶氧指标
  • C、有机物含量
  • D、耗氧溶氧的平衡关系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