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

问答题简述法律在确认和保障主体行为自由时应当遵循的原则。[2012年真题]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法律在确认和保障主体行为自由时应当遵循的原则。[2012年真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05年真题)因果联系原则是法律责任归责的一个重要原则,它的含义是(  )。
A.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确认主体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
B.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确认行为主体的意志、思想等主观方面因素与外部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
C.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确认行为人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与行为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
D.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区分这种因果联系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答案:A,B,D
解析:
解析:以刑事责任为例分析。如果危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当然谈不上构成犯罪以及刑事责任的问题;如果行为人不能预见损害结果的发生,则也谈不上刑事责任的问题;一般来说,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必然因果关系,偶然因果关系仅对量刑具有意义。据此,选项A、B、D正确。行为人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属于责任承担的主体要件,该主体要件是法律的直接认定,而行为人的行为结果是实际发生的,二者之间不存在法律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当然无须确认。据此,排除选项c。

第2题:

立法原则中的民主性原则包括以下含义()

  • A、在立法内容上,法律应当确认人民主权,体现和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和自由
  • B、在立法程序上,制定法律应当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以保障民主精神
  • C、在立法方式上,应坚持群众路线方针

正确答案:A,B,C

第3题:

因果联系原则是法律责任归责的一个重要原则,它的含义是( )。

A.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确认主体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

B.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确认行为主体的意志、思想等主观方面因素与外部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

C.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确认行为人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与行为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

D.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区分这种因果联系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正确答案:ABD
解析:ABD都是因果联系原则的重要内容。C属于法律责任主体的内容,不属于因果联系原则应该考查的内容,因此C是不正确的。

第4题:

问答题
简述法律推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005年真题]

正确答案:
法律推理是指人们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前提(法律事实、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概念、判例等法律资料)推理得出某种法律结论的思维过程。
(1)法律推理的基本原则
①法律推理要发现和扩充权利。法律明示的权利是不完全的,除了既有权利之外,还有其他将有、应有的权利。法律推理要以保护公民权利为目的,善于发现法律精神和法律原则中肯定会包容的权利。
②在私法领域,法律推理要实行自由推定——法不禁止即自由。在公民权利的领域,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就是允许的;只要没有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就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活动。
③法律推理要体现保护社会弱者的原则。依据权利推理的原则和方法,在立法中,国家或者是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或者在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基本法律中列出一些条文,对社会弱者实行特殊的权利保护;在法律适用中,如在行政诉讼案件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等,以有效保护弱者(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
④法律推理应当采取无罪推定。无罪推定是指被控犯罪的人在未被依法确定有罪之前,应当视为无罪的人。无罪推定是现代刑事诉讼关心人权的表现。
(2)法律推理的方法
法律推理一般包括两种类型,即形式推理实质推理
①形式推理又称分析推理,是指运用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决定案件的方法。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主要表现为三段论推理,即法院有可以适用的法律规则或原则(大前提),通过审理确定的、可以归入该规则或原则的案件事实(小前提),由此法院可以得出判决(结论)。演绎推理的关键在于“明确大小前提,并在二者之间建立恰当的关系”。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即法院从一系列先前的法院判决或法律规范中归纳出可以适用于当前案件的规则或原则,在此基础上运用演绎法作出判决。
形式推理是常见的法律推理,但形式推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a.作为法律推理的大前提和小前提是明确的;b.无论是大前提之间还是小前提之间,抑或大前提和小前提之间,均没有矛盾的命题;c.法律体系完备,没有空缺。
②实质推理又称辩证推理,是指侧重对法律规范或案件事实的实质内容进行价值评价或者在相互冲突的命题之间进行选择的推理。
实质推理主要适用于以下四种情况:a.法律规定本身意义模糊;b.存在法律漏洞;c.同一位阶的法律之间出现抵触;d.某些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出现“合理与合法”的冲突。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立法原则是立法主体在立法时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和总体要求。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法律一般通过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来确认和保障平等的实现。其基本方式有哪些

A.法律把平等宣布为一项基本原则
B.法律确认和保障主体法律地位的平等
C.法律确认和保障社会财富、资源、机会与社会负担的平等分配
D.法律公开地分配法律责任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察的为课本原文的知识,考生在备考中要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第7题:

简述社会保障管理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正确答案:应当遵循公开、公正与效率原则,依法管理原则,属地管理原则,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原则。

第8题:

试论自由需要法律的确认和保障的理由。


参考答案:

自由需要法律保障,因为对自由构成妨碍的条件需要法律排除,自由得以实现的条件需要保护,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自由才可能是稳定的和现实的。
第一,自由需要法律排除人们之间的相互强制与侵害。自由意味着人的自主,如果受到他人强制和侵害,自由便不存在。在社会中,由于主体多元和矛盾的存在,人们在自由行动方面难免相互冲突与侵犯,难免出现以强凌弱,难免出现人对人的强制与压迫,因此,人们需要法律以其特有的规范性和强制力,确认每个人或组织的自由活动范围,排除人们之间的相互强制和侵害,由此,自由才能得以实现。
第二,自由需要法律排除主体自身对自由的滥用。每一个人自由的威胁不仅来源于他人的强制和侵害,也来源于主体自身对自由的滥用,如果没有法律的限制,主体滥用自由同样可以对自己的自由构成损害。比如吸毒、出售自己的器官等行为,这些滥用自由的行为实际是对自己重要自由或根本自由的侵害。
第三,自由实现的条件需要法律确认和保障。自由的实现需要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社会人际条件。人们享有对自然的自由,不仅依赖于已取得的认识,也依赖于已获得的物质手段。人们参与社会生活不仅需要排除不当的干扰和控制,而且需要人际间的合作与帮助。自由的实现离不开这些社会物质及社会人际条件,缺少了这些条件自由就是不现实的。这些条件的稳定性需要法律保障。


第9题:

判断题
立法原则是立法主体在立法时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和总体要求。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法律原则的功能。[2001年真题]

正确答案:
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准则。
(1)对法的制定的作用
①法律原则直接决定了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基本内容和基本价值取向。法律原则是法律精神最集中的体现,因而,它构成了整个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度的原理和机理,体现了立法者对社会关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体现了他们所追求的社会理想,体现了他们在处理利益冲突时的基本态度,体现了是非善恶的标准。
②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度内部协调统一的重要保障。在现代社会中,法律规则数目众多,而且这些规则又分别由各级、各类不同的国家机构出于不同的管理需要所制定,如何保障法律的协调统一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如果在法的创制过程中,能较好地遵守处于不同层次的各项法律原则,法制的统一就有了基本保障。
③法律原则对法律改革具有导向作用。随着社会的变迁,各种新的利益、行为方式以及权利要求等也不断涌现,并且有时与原有的权利、义务分配结构发生冲突,导致法律改革成为现代法制中的常见现象。这种法律变革的前提在于法律原则的变革,某些新的原则取代了原有的原则或者某些原则被赋予新的含义,从而引导整个法律制度沿着新的方向前进。
(2)对法律实施的作用
①指导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法律原则是正确理解法律的指南,尤其是当法律的含义存在多种解释时更是如此。同时,法律原则也构成了推理的权威出发点。
②补充法律漏洞,强化法律的调控能力。相对于法律规则而言,法律原则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它是补充法律漏洞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它可以对法律的空白地带进行调整,从而弥补法律漏洞。
③限制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范围。法律实施尤其是法律适用过程中,法律规则常常赋予了适用者多种选择,这时就需要运用自由裁量权取舍,但是,这种自由裁量权必须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在这方面,法律原则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约束,不但保障了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而且又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没有突破法律的精神。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