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财会金融经济知识考试

问答题简要描述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原理及其优缺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要描述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原理及其优缺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针对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缺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规模、交易方式和步骤可以自主安排
B.效果非常猛烈
C.可以逐日进行,也可以迅速进行反方向操作
D.宜随时变动,伸缩性差
E.公开市场业务中,中央银行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答案:A,C,E
解析:

第2题:

发达的()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基础,其所反映的金融状况及其利率动态,是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晴雨表。

  • A、金融市场
  • B、国际市场
  • C、市场经济
  • D、债券市场

正确答案:A

第3题:

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场所主要是( )。


参考答案:A

第4题:

公开市场操作具有很多的优点。下列关于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最有弹性
  • B、中央银行处于主动地位
  • C、可以灵活准确地达到预定目标
  • D、公开市场操作要求金融市场发达

正确答案:A,B,D

第5题: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规模大小并不完全受中央银行自己控制。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的操作方式只用公开市场业务。( )


答案:错
解析:
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的操作方式:一是公开市场业务员,二是再贴现窗口。

第7题:

试述公开市场业务的定义及其优缺点。


正确答案: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缩银根时,便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进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优点:一是能按中央银行主观意图进行,不像贴现政策那样中央银行只能用贷款条件或变动借款成本的间接方式鼓励或限制其贷款数量;二是中央银行可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有效控制在自己希望的规模;三是操作规模可大可小,交易方法的步骤也可随意安排,更便于保证准备金比率调整的精确性;四是不像法定准备金率或贴现率手段那样具有很大的行为惯性,在中央银行根据市场情况认为有必要调节方向是时,业务容易逆转。  
局限性
(1)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需要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特别是发达的国债市场;
(2)公开市场业务需要通过政府债券市场的作用,将政策效力传递到全国的商业银行。如果没有形成一个同政府债券市场相连的、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效力就会受到影响。

第8题:

公开市场业务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优点()。

A.能较明显的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

B.公开市场业务有很大的灵活性

C.公开市场业务可以迅速操作

D.中央银行能掌握公开市场业务的主动权

E.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


答案:ABCDE

解析: 公开市场业务是央行贯彻货币政策目标的主要工具之一,是指央行在公开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上买入或出售债券、国库券和其他金融工具,以扩张或收缩银行体系内的准备金数量,最终达到对一国货币供应的影响。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主动权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上,具有主动性、灵活准确性、可容逆转性、可微调、操作过程迅速、可持续操作等。题中符合的有:ABCDE。

第9题:

中央银行在使用公开市场业务时,主要的操作工具是短期国债。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如何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正确答案: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者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在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
这一方面意味着货币投放,从而增加货币供给,实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另一方面,导致债券需求增加、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同样达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