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考试

问答题梁纵筋的上部非连接区在哪里,为什么?

题目
问答题
梁纵筋的上部非连接区在哪里,为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柱子箍筋加密区和纵筋非连接区,有什么内在联系?


正确答案:同一区域,是框架节点核心区。

第2题:

当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均为通长筋且多跨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配筋值,用()号分隔开来。

  • A、逗号
  • B、分号
  • C、顿号

正确答案:B

第3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受力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大处
B同一构件相邻纵向受力钢筋接头位置宜相互错开
C纵筋每边根数为2~4根时,应在两个绑扎接头连接区段内搭接
D纵筋每边根数为9~12根时,应在三个绑扎接头连接区段内搭接
E当上下截面尺寸不同时,可在梁高范围内将下柱的纵筋弯折一斜角

答案:B,D,E
解析:
配筋构造:一是受力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二是同一构件相邻纵向受力钢筋接头位置宜相互错开;三是纵筋每边根数为5~8根时,应在两个绑扎接头连接区段内搭接;四是纵筋每边根数为9~12根时,应在三个绑扎接头连接区段内搭接;五是当上下截面尺寸不同时,可在梁高范围内将下柱的纵筋弯折一斜角。

第4题:

“平法”施工图梁平面注写方式的原位标注有()规则。

  • A、梁支座处上部全部纵筋,包括集中标注已注写了的,注写在梁端上部
  • B、梁跨中下部纵筋,注写在梁中间下部,集中标注已注写了的,不再作原位标注
  • C、纵筋多于一排布置时,用“/”自上而下分开标注
  • D、多跨梁的中间支座两侧上部纵筋,即使配置情况相同,也要分别标注
  • E、当钢筋有两种规格时,用“+”将两种钢筋相连,角部筋注写在前

正确答案:A,B,C,E

第5题:

钢筋混凝土梁水平浇筑时,梁的上部受力纵筋的间距应满足()。

  • A、≥d(d为受力纵筋直径)
  • B、≥1.5d(d受力纵筋直径)
  • C、≥25mm
  • D、≥30mm

正确答案:B,D

第6题:

在无腹筋钢筋混凝土梁中,临界斜裂缝形成以后,(1)为什么斜裂缝处纵筋应力σs会增大?(2)为什么斜裂缝上部受压区混凝土截面有很大的压应力和剪应力的集中?(3)为什么梁的受力有如一拉杆拱?


正确答案: (1)临界斜裂缝出现前,与斜裂缝相交的a处的纵筋应力σs取决于Ma;形成临界斜裂缝后,a点的纵筋应力取决于斜裂缝上端b处的弯矩Mb。而Mb>Ma,因此斜裂缝使该处(a点)的纵筋应力σs增大。
(2)斜裂缝出现后,斜裂缝处纵筋应力σs的增大,使裂缝延伸开展,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大,骨料咬合力减小,以致消失;同时由于销栓力的作用,沿纵筋上皮出现劈裂裂缝,使纵筋的销栓剪力急剧减小,最后全部剪力将由残留的受压区混凝面积负担。因而在斜裂缝上端混凝土截面上形成很大的剪应力和压应力的集中。
(3)无腹筋梁的临界斜裂缝形成以后,荷载通过斜裂缝上部的混凝土传至支座,相当于拱体,纵筋相当于拉杆。

第7题:

梁纵筋的上部非连接区在哪里,为什么?


正确答案:在梁净跨度三分之靠近支座处,因此处是承受拉力最大区域。

第8题:

梁纵筋的下部非连接区又在哪里,为什么?


正确答案:梁净跨度四分之一中间两处,此处也是承受拉力较大区域。

第9题:

梁采用原位标注当支座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 A、括号“()”
  • B、斜线“/”
  • C、顿号“、”
  • D、分号“;”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平法标注中的集中标注方式,梁的上部有四根纵筋,225通长,212放在中部作为架立筋,在梁支座上部应注写为()

  • A、225+(212)
  • B、225+212
  • C、225
  • D、212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