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三基(药师)基本技能

问答题简述中药汤剂的煎煮操作常规。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中药汤剂的煎煮操作常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药汤剂煎煮时最适宜的容器是( )

A、铁锅

B、砂锅

C、铜锅

D、搪瓷锅

E、不锈钢锅


参考答案:B

第2题:

叙述汤剂煎煮的先煎。


参考答案:

  指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一些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如磁石、代赭石、龟甲、鳖甲等。此外,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宜先煎45~60分钟后再下余药,久煎可以降低毒性,安全用药


第3题:

【52-53】 中药汤剂煎煮时,需后下的饮片是( )。

A.人参

B.阿胶

C.钩藤

D.海金沙

E.鹿角霜


正确答案:C

第4题:

中药汤剂煎煮程序是()

A核方、煎煮、滤液、浸泡、发药

B浸泡、煎煮、核方、滤液、发药

C核方、浸泡、煎煮、滤液、发药

D浸泡、煎煮、滤液、核方、发药


C

第5题:

A.人参
B.阿胶
C.钩藤
D.海金沙
E.鹿角霜

中药汤剂煎煮时,需后下的饮片是( )

答案:C
解析:
久煎后有效成份宜被破坏的饮片:钩藤、苦杏仁、徐长卿、生大黄、番泻叶,需要后下。

第6题:

叙述汤剂的煎煮方法。


参考答案:

先将药品浸泡30~60分钟,用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一般中药煎煮两次,第二煎加水量为第一煎的1/3~1/2。两次煎液去渣滤净混合后分2次服用。煎煮的火候和时间,要根据药物性能而定。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5~10分钟即可;补养药需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煎30~60分钟。


第7题:

A.汤剂
B.中药合剂
C.药酒
D.酊剂
E.流浸膏剂

多采用煎煮法制备的是

答案:A
解析:

第8题:

简述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答案:煎药工具:以砂锅、砂罐为好,也可用搪瓷罐或不锈钢锅,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煎药用水:以水质纯净、新鲜的自来水、井水,符合饮用水标准为好。
用水量: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水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
煎煮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然后用武火煎沸,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解表药及其它芳香性药物,一般沸后文火维持10~15分钟左右即可,而矿物药、贝壳类及补益药等,一般宜文火久煎30分钟以上。每剂药一般煎两次,滋补药可煎三次,每次煎成浓药汁250~300毫升左右。同一处方中,某些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而有特殊的煎服法。特殊的煎服法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

第9题:

A.人参
B.阿胶
C.钩藤
D.海金沙
E.鹿角霜

中药汤剂煎煮时,需包煎的饮片是( )

答案:D
解析:
久煎后有效成份宜被破坏的饮片:钩藤、苦杏仁、徐长卿、生大黄、番泻叶,需要后下。

第10题:

于中药汤剂制备的描述,错误的是()

A调配中药汤剂的药物必须符合药品标准的规定与要求

B制备汤剂应该严格按照中药汤剂的制备操作常规和制备方法进行

C煎煮后的特殊药材允许烧焦糊化

D煎煮后的残渣无硬心、无焦糊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