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法律知识

单选题朱某因非法生产注册商标标识被工商管理部门罚款2万元,朱某逾期没有缴纳罚款。按照法律规定,工商管理部门可以向朱某每日加收的罚款额是(  )。[2003年真题]A 40元B 100元C 400元D 600元

题目
单选题
朱某因非法生产注册商标标识被工商管理部门罚款2万元,朱某逾期没有缴纳罚款。按照法律规定,工商管理部门可以向朱某每日加收的罚款额是(  )。[2003年真题]
A

40元

B

100元

C

400元

D

600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抓住汽车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倒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正确答案:B
解析:甲在疾驶时忽然刹车,致朱某被摔死亡,甲明知可能发生朱某死亡的后果,但仍然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故甲对朱某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

第2题:

朱某在M县中心市场里租赁一摊位经营日杂百货。他凭借有亲戚在县公安局、工商局工作为可依靠的条件,常常欺行霸市,其他人都知道朱某的背景,对他敬而远之,敢怒而不敢言。2010年7月,张某来该县中心市场内租赁一个摊位,也经营日杂百货,由于张某经营有方,生意红火,抢走了朱某的客源,朱某不满。同年10月7日,朱某因事跟张某争吵,进而相互抓扯、斗殴。朱某向公安局和工商局的亲戚诬告张某打人。公安局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对张某处以15日拘留,并罚款1500元;工商局以张某经营伪劣商品为由,吊销了张某的营业执照,并责令张某以后不得在该县中心市场内设摊经营。

请问:县公安局和工商局对张某的处罚决定有效吗?


正确答案:
县公安局和工商局对张某的处罚决定有违法之处,应无效。
(1)县公安局以张某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对他处罚,应该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秩序的,只能处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因此,公安局对张某处以1500元罚款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2)县工商局对张某经营伪劣商品的行为可以处以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但责令其以后不得在该县中心市场内设摊经营,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根据《行政处罚法》第3条规定:没有法律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第3题:

个体经营户朱某,于2007年2月21日,在未取得工商管理机关核发的营业执照的情况下,私自 出售熟食制品。由于该熟食制品未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检验鉴定,且朱某将隔了三天的熟食制品出售给 附近居民,致使10余人不同程度中毒。县卫生局接到举报后,经调查核实,对朱某处以罚款,并将 朱某无证经营的情况反映给了县工商局,工商局对朱某无证经营的行为处以罚款。朱某对两个部门的 行政处罚均表示不服,分别向以上两个行政机关的上级部门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均维持了原处罚决定, 原告不服,委托律师以违反《行政处罚法》第24条“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 罚款”的规定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案中对一事不再罚原则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卫生局的行为已经违反该原则,因其应该在作出处罚之前和工商局协商

B.工商局的行为已经违反该原则,因为它不能再对朱某的同一个行为给予第二次罚款

C.工商局的行为未违反该原则,因为其处罚的是朱某无证经营的行为,而不是朱某销售劣质熟 食的行为

D.卫生局的处罚行为未违反该原则,因其在作出处罚时还没有任何一个机关对朱某的行为进行 处理


参考答案:CD

第4题:

朱某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非法使用“剑南春”“五粮液”等商标及包装物,生产了大量的假酒,后被公安查获。经查朱某获得违法数额达到1万元左右。对朱某的行为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朱某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B.朱某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C.朱某构成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D.朱某不构成犯罪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具体运用。朱某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第5题:

某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一个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某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某抓住汽车把手不放,某甲为了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倒在地,头部着地死亡。某甲对朱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正确答案:B
解析:在本案中,某甲明知自己“急刹车的行为”可能导致“朱某从车上摔下死亡”的结果,但是,为了掩盖其贩运假烟的事实,他放任了这一危害结果的发生。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分。考生在分析时应当注意:某甲对朱某的死亡在意识因素上是“明知”自己急刹车的行为会导致朱某的死亡,这里的“会”应当理解为“可能”,而不是“必然”,因为从车上摔下来可能死亡、可能受伤,甚至可能没事,并非必然死亡;在意志因素上,某甲对朱某的死亡听之任之,即“放任”,而不是积极追求。因此,此题应当选择间接故意。

第6题:

安某放的羊吃了朱某家的玉米秸,二人争执。安某殴打朱某,致其左眼部青紫、鼻骨骨折,朱某被鉴定为轻微伤。在公安分局的主持下,安某与朱某达成协议,由安某向朱某赔偿500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安某与朱某达成协议后,仍可以对安某进行治安处罚

B.如果安某拒不履行协议,朱某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C.如果安某拒不履行协议,朱某应当先向区公安分局的上一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提起行政诉讼

D.如果安某拒不履行协议,朱某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D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条,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由此,A、C的说法是错误的,D的说法是正确的。《行政诉讼法》解释第1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三)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由此,B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行政调解行为属于不可诉的行为。本题正确答案是D.

 

第7题:

甲贩运违禁品,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某抓住汽车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过于自信的过失

D. 疏忽大意的过失


正确答案:B
99. B[解析]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就是行为人已经遇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疏忽大意的过失,是行为人应该遇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遇见而使得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甲某并未希望致朱某死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8题:

公安局认定朱某嫖娼,对其拘留十五日并处罚款5,000元。关于此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对朱某的处罚决定书应载明处罚的执行方式和期限

B.如朱某要求听证,公安局应当及时依法举行听证

C.朱某有权陈述和申辩,公安局必须充分听取朱某的意见

D.如朱某对拘留和罚款处罚不服起诉,该案应由公安局所在地的法院管辖


正确答案:ABC

第9题:

未成年人朱某因涉嫌故意伤害被立案侦查,下列人员中可以担任朱某辩护人的有:( )

A.朱某的因贪污被开除公职的父亲
B.朱某的已经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的堂兄
C.朱某就读的学校推荐的人
D.朱某的母亲

答案:A,C,D
解析:
本题考察辩护人的资格。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3条第3款的规定,被开除公职和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但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的除外。故A正确,B错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3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及其监护人、亲友,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故CD正确。

第10题:

公安局认定朱某嫖娼,对其拘留15日并处罚款5000元。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对朱某的处罚决定书应载明处罚的执行方式和期限
B.如朱某要求听证,公安局应当及时依法举行听证
C.朱某有权陈述和申辩,公安局必须充分听取朱某的意见
D.如朱某对拘留和罚款处罚不服直接起诉的,应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决定

答案:A,B,C
解析:
A项,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应当制作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决定书应当载明作出处罚决定的公安机关的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B项,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八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作出吊销许可证以及处两千元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要求听证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举行听证。故B项正确。C项,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法享有的权利。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陈述和申辩。公安机关必须充分听取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意见,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公安机关应当采纳。公安机关不得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陈述、申辩而加重处罚。故C项正确。D项,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公安机关认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由被处罚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符合本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条件的担保人,或者按每日行政拘留200元的标准交纳保证金,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暂缓执行。故D项错误。故本题的正确为ABC。

更多相关问题